社会学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社会学》思考题 1、 简述社会的含义与构成要素。 答:社会是指有一定联系、相互依存的人们组成的有机整体,它是人们的社会生活的体系。 社会生活的构成条件分为两类:一类是物质生活条件,一类是精神生活条件。物质生活条件又分为三种:自然环境、人口和生产方式。精神生活条件是指人类特有的精神文化。 2、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人的社会化是指一个人学习社会的文化、增加自己的社会性、由生物人变为社会人的过程。人的社会化的内容主要有:学习基本生活技能;学习基本谋生手段;学习社会行为规范;确立生活目标;培养社会角色。 3、什么是代沟?如何解决代沟问题? 答:代沟就是指不同年龄阶段的两代人之间在价值观念、行为方式间的差异。要解决代沟问题,主要通过三种文化模式来实现。即前喻文化,指的是晚辈向通过向前辈学习;并喻文化,指的是晚辈和前辈的学习都发生在同辈人之间;后喻文化,指的是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后喻文化的发展将依赖两代人之间的持续不断的对话,通过这种对话使积极主动、自由行动的年轻一代,引导自己的长辈走向未来。 只有通过年轻一代的直接参与,利用他们广博而新颖的知识,我们才能够建立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未来。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彼此 道德是一定社会用来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道德是靠人们的内心信念、社会舆论来促使人们自觉遵守社会的行为规范的。一个人认同了某种道德规范,它就会对他的行为具有指导意义,当他未能遵循这种道德是他就会出现内在的焦虑和不安、甚至会产生愧疚和自我谴责。这样,道德就对违反道德的行为具有控制作用。道德不像法律具有强制力和普遍适用性,但对遵从道德的人来说,其社会控制力不亚于法律。任何社会,特别是社会的统治阶级都十分重视道德的社会控制作用。德治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稳定和延续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同时道德的约束作用也是有限的,因为道德具有阶级性、集团性。当前在我国,以农业社会为基础的道德体系和以商品经济为基础的道德体系在某些层面也存在答:道德也称道德规范,它是以善恶评价为中心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对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是非、善恶、正义和非正义、正当与不正当进行评价的标准。它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积累而成的。 色扮演的过程是包含了当事人对角色规范的理解、对情境的定义或解释和做出反应的复杂过程。 社会角色扮演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有:角色混淆、角色紧张、角色冲突、角色中断、角色失败。 6、谈谈道德的社会控制作用。 科层制管理的优点:照章办事、能保证组织活动的顺利开展。科层制管理的缺陷:忽视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只强调照章办事,缺乏灵活性和应变性,容易导致官僚主义。 凡是由于管理不善而造成的组织活动偏离目标的现象都可以称之为官僚主义。从管理的主体角度看,无论家长制还是科层制都可能产生官僚主义问题。由家长制管理产生的官僚主义主要表现为:遇事推委、相互扯皮、敷衍塞责、热衷于谋取私利;不关心群众痛痒、一言堂、命令主义等。由科层制管理产生(2)墨守成规,缺乏灵活性;(3)繁文缛节,文牍主义;(4)例行公事,文山会海。 答: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受马克思主义阶级学说的影响,他力图按照自己理解社会学的理论体系来构建他的社会分层理论和方法。 一书中认为,阶级是由于人们的市场能 级理论似乎相似,都认为阶级是与经济思主义关于阶级的本质注重的是生产关系,主要从生产过程中工人与资本家的关系来揭示阶级属性,而韦伯关注的是市场关系,认为阶级地位是由市场处境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分析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规律,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结论。韦伯研究社会分层,目的是调和阶级的矛盾和冲突,维护资本主义的社会秩序。另外,韦伯试图用多元标准来“补充”马克思主义的“单元”标准,其实这是对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片面理解。 答:农村社区也称乡村社区,指的是主要以农业活动为基础聚集起来的人们生活共同体。农村社区的社会结构:(1)式:村落之间有明显的边界,居民在村内聚族而居;在村落形态上一般沿道路、河流或依地势展开。(2)社会结构:血缘关系是农村社区中占支配地位的社会关系相重合。血缘关系在农村社区的经人结构、事本原则,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相联系的,但实际上有本质不同。马克的官僚主义主要表现为:(1)浮夸习气;9、简述中国农村社区的社会结构。 8、试析马克思·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 区位结构:以村落为单位的家族聚居方1.阶级划分。韦伯在《经济与社会》关系,相邻而居的地缘关系常常与血缘力和生活机遇的不同而产生的。“有产”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和“无产”是所有阶级处境的基本范畴。(3)生活结构:自给性强,简 朴,比任何个人的后果都可以通过市场这个中介而获得,任何人在市场获得成功就是上层阶级。韦伯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分为五个:有产阶级、知识阶级、行政2、社会分层的标准。韦伯主张从经济、政治和社会三项标准来进行社会分层。所谓经济标准,又称财富标准,是指社会成员在经济市场中的机会,即个人能够占有商品或劳务的能力,即经济收人和财富的多少。所谓政治标准,又称为权力标准,“‘权力’意味着在一种社会关系里哪怕是遇到反对也能贯彻自己意志的任何机会,不管这种机会是较保守,同质性高,生活节奏的自然化。 (4)产业结构:主要产业是农业,包括农田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 10、简述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 认为人口以几何比率增加,生活资料以算术比率增长,人口增长有经常超过生活资料增长的趋势 , 抑制人口增长有积极抑制 ( 饥饿、战争、贫困)和预防抑制。他用抽象的人口规律 ,企图把苦难和罪恶归结为人口增加,以掩盖资本主义社会失业和贫困的真正根源。他站在土地贵族立场上反对废除谷物法。他反对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并从有效需求不足角度论证了经济危机,但他的危机理论要说明不生产的消费阶级必须永远存在和扩大,地租要永久存在和增长,反映的是土地贵族的经济利益。他的人口理论和有效需求论都被后来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以新的形式加以发挥。著作及其调节原则的研究 》 、《 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实际应用》、《价值尺度,说明和例证》、《政治经济学定义》。 管理人员阶级、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 答:马尔萨斯是人口理论的创立者。他都要互相体谅、互相尊重和互相信任。 冲突,这些对我国的道德建设和道德实践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 4、简述集体行为的特征。 答:集体行为是指那些在相对自发的、无组织的和不稳定的群体情景下,由成员之间的相互暗示、激发和促进而发生的社会行为。 集体行为的特征:第一,群体性。 7、试比较家长制与科层制管理的异同。 答:以管理权力是否高度集中于一人手中为标准,可以分为家长制管理方式和集体行为是众多人共同的、一致的行为,科层制管理方式。 比如时尚为相当数量的人所遵循,谣言 家长制管理方式的特征:A组织的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权力可以产生权力集中在最高领导者一人手中,权力也是由较多人传递的,骚乱亦然。第二,于对匮乏的供给和对生产资料的控制,非组织性。虽然集体行为由许多人参与,集中,个人专断,随意性大;B分工不可以产生于个人或群体在科层组织中的但是却不是有组织的,其行动也不是有明,责任不清;C任人唯亲,因人设置;地位,还可以产生于法律和其他因素。办事无章可循,所谓社会标准,即声望,是一个人得自计划的。 第三,突发性。这种群体性的D没有严格的管理程序,行为常常是在现场突然发生的。由于人们事前没有思想准备,所以当发生突发事件而众人对此又相当感兴趣时,就会发生非常规行为,在场群众在意见和情绪上互相感染,而引发共同行为。 凭经验决策,无法可依;E终身制。 家长制的管理方式适合于组织规模不大、分工不发达的传统社会。管理的好坏受个人经验、品质的影响。 科层制管理方式的特征:(1)分工他人的肯定的评价和社会承认,它决定根据社会标准可以区分地位群体。韦伯认为,经济标准——财富、政治标准——权力和社会标准——声望是相互联系于个人的身分、教育水平、生活方式等。有《人口原理》、《地租的性质和增长(2)等级明确;(3)纪律严明;的,但又可以各自独立,他主张用这三11、试用“手段--目标论”和“标签论”5、社会角色扮演中遇到的问题是什么。 具体;(6)公项标准综合起来进行社会分层。 答: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4)任人唯才(5)职权依附;解释社会越轨行为。 件,并按这一角色所要求的和行为规范私分明。现代社会组织多采用科层制的3.韦伯与马克思阶级理论的异同。去活动时,这就是社会角色的扮演。角管理方式。 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阶 答:越轨行为也称违规行为,顾名思义,加以修正。① 开始扬弃传统和现代的二它是指个体或群体违反社会规范的、被认为是出格的行为。越轨行为的判定标“手段--目标”说认为:美国社会学家默顿在迪尔凯姆提出的社会失范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手段--目标论”。他认为社会作为一个文化体系为每个社会成员都规定了目标,但是社会在结构的安排上并没有为每一个人提供达到上述目标的合法手段。按照社会价值的标准,创新、形式主义、逃避、反叛都对社会“标签论”也称标定论,是解释越轨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其发展过程的理论。这一理论认为,许多越轨行为不在于行为本身,而是社会上的某些人或群体对某一行为下定义、贴标签的结果。某些行为原来无所谓越轨、不越轨,但当社会上有地位的人或群体认定他是越轨并给它戴上越轨的“帽子”之后,这种行为就成为越轨行为了,而且,一旦某一行为被贴上越轨的标签,行为者也往往被赋予越轨者的身份,社会就会以此种身分对待他,这是容易造成他再次越轨甚至是更加严重的越轨。标签论认为,越轨并不是越轨者固有的特性,常常是社会标签论实际上反对乱加标签,它认为乱加标签是不平等、不公正的,并可能造成真正的社会恶果。 元对立。认为,传统和现代性不仅可以共存而且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②认化的关键因素不仅在内部,外部因素同样不可忽视。 依附理论是发展理论演进的第二阶段。与现代化理论不同,主要用“中心”和“外围”之间的不平等关系,来解释非西方不发达国家“不发达”的原因。如果说现代化理论是一种“内因进化”论的球意识、世界意识、人类意识的确立,承认存在着超国家、超民族的人类共同利益,这是一种价值观的重大调整,它把人们从追求纯粹、单一的阶级利益、国家利益提升到自觉关注人类的共同利益上来。二是倡导多元化,突破“西方中心论”的束缚。全球化是世界交往的随着非西方力量的不断加强和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个国家的自主意识、参与意识越来越强,全球化必 将呈现为一种(三)用可持续发展战略扬弃传统社会发展模式。在社会发展中出现了两大危机:一是严重的生态危机;二是全球家、民族乃至个人的生存,所以应对这些挑战,必然成为21世纪人类的共同选择。而应对挑战的最佳方略与出路,就是坚持可持续发展。 14、如何理解风险、风险社会和风险管理? 答:风险是一个表征可能性、预示危害性的范畴。它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不确定性,二是损失性。也就是说:风险不是既成的事实,而是一种遭受破坏、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风险社会是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理论。1986年贝克在其《风险社会》一书中首次用“风险社会” 这个概念。风险社会面临的风险:按源头划分自然风险和“人为”风险。按地域划分城市风险和农村风险。按主体划分群体风险和个体风险。医疗等风险。按领域划分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文化风险、社会风险等等。 风险管理,顾名思义,就是对风险进行的管理。风险管理的目的:使风险事件将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政府对风险管理的主要手段:政策引导、组织领导、预防、监督、控制和化解危机等。 15、结合实际论述提升政府社会风险管理能力的重要意义。 答:社会风险管理,指对造成社会失序、破坏社会稳定和谐、引发社会动荡和社会危机的可能性因素进行的管理。风险管理是一个复杂过程,是管理主体降低风险、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过程。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全球风险社会。从全球形势看,多元化、多极化、多样化以及矛盾的多边化日趋明显,全球公共风险不断扩大。处于转型期的中 国所面临的风险更为复杂、多元。风险社会的来临,象征着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增多。既有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危机等多种风险危机,南方雪灾、汶川地震、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双汇瘦肉精等都是不同的风险危机表现形式,也在考量着各级政府的力。一旦处理不好,可能就会引发社会性的暴乱或恶性事件,甚至危及到政权巩固。“瓮安事件”起因就是一个14时处理事件没能看到事件背后所反映的社会问题,由一起刑事案件演变成“打砸抢烧”事件。造成当地政府办公室被毁160间,被烧毁车辆42辆、15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600万元。 由此可见,提升政府社会风险管理能力,既是形势发展迫切需要,也是政府本职任务和工作职责要求,同时政府在管理观念、管理水平、管理方法上确实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因此,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指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而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必须着力提升政府社会风险管理能力。根据风险的多维度治理思路,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的提升必须从多角度、多方向来考虑, 强化风险识别、风险规避、风险控制或危机化解等环节,准受其适应范围影响。 “手段-目标论” 为传统国家(第三世界国家)走向现代普遍化,而不是西方资本主义的普遍化。社会风险管理和处理解决突发事件的能话,依附理论就是一种外因决定论。① 多元化的局面,而不是以西方为轴心。 岁小女孩溺水身亡。但由于前期未能及他不发达国家称为“外围”或“边陲”国家。认为发达国家依靠不平等的国际使其依附于他们,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条件。② 发达国家的“发达”导致了“外围”国家的“不发达”。因此,提出,不发达国家要取得发展,必须独立,以摆脱外部的剥削和掠夺。 世界体系理论是发展理论演进的第三阶段。主要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其主要标志是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伊曼纽尔·沃勒斯坦于1974年出版的《现代世界体系》(第一卷)。世界体系理论创造性地融合了 “经典现代化不可阻挡趋势。 ①认为从 16世纪开始到今天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每一个国家都是世界体系的一部分,是组成世界体系的一个单元。 ②整个世界的要求发生一定的偏离,属于越轨行为。把西方发达国家称为“中心”国家,其贸易关系,控制、剥削 “外围”国家,性精神危机。这些危机危及到每一个国地位高者给社会地位低者加标签。因此,理论”与“依附论”,揭示了全球现代化的12、评价发展社会学中“现代化理论”体系由核心国家、边陲国家和半边陲国家三个部分组成。 ③ 世界资本主义体“依附理论”和“世界体系理论”。 答:现代化理论是发展理论的第一阶段。形成于20世纪50-60年代。现代化理论并非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而是一个有众多观点的理论流派。经典现代化理论:① 坚持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二分法”。认为:现代化是指从传统社会系发展的规律 ——“周期性节律” ,即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每40年至50年一个周期,出现停滞、危机等。同时都创造出重组世界体系生产格局的能力,产生出新的扩张机制,从而为下一个周期的扩张做好准备。 按行业划分农业、工业、金融业、教育、畅通信息,加强教育,完善制度,把握规律,科学决策,提升政府应对各类风险的能力。走向现代社会的过程。现代社会的特征。13、述评当代社会发展理论研究的主要专业化程度高;民众参与意识、民主意走势。 识自主意识强;成就取向,个人主义。而专业化程度低、民众参与意识、民主意识弱、身份取向、家族意识(集权)等是传统社会的特征。② 寻找传统社会未能进入现代社会的原因。认为:在发展上仍处于传统社会的国家,没能实现现代化的原因在于内部,在于其社会内部的“传统性”,要走向现代化必须抛弃传统性,树立现代化理念,实现人的现代化,把追求现代化理念作为内在动力。20世纪70年代之后,现代化理论的研究者开始反思传统的现代化理论并答:(一)把人作为研究社会发展问题的根本或价值追求。当代发展理论在20世纪后半期的短短几十年里,不仅获得了世界范围内的长足发展,而且经历了深刻的转变。这种转变,首先体现在作为发展理论核心理念的发展现的转变上,即实现了由单纯追求物质财富的经济增长观到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观的转变。 (二)以全球化视角探讨社会发展问题。一是把人类作为整体来审视,分析和关注人类的共同利益和命运。罗马俱乐部的全部活动都是为了倡导和推动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613caa8d7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