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文化习俗 在我的生活中,少数民族算是一种新鲜。因为在上大学之前,除了汉族人,我接触到的就是个别满族人。我从电视、杂志、网络上看到的少数民族及其文化,一直深深地吸引着我,我想去傣族学习哪里的孔雀舞,想去过一次泼水节,想看看少数民族的祭祀,想去看一下少数民族的特色村寨,想在雪山下对比一下哈达是否够洁白……来到大学,认识的人多了,发现周围很多人都是少数民族的,有朝鲜族的、回族的、侗族的、彝族的、苗族的,其中让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彝族。近水楼台先得月,因为是好朋友,所以从他那我听到很多关于彝族的特色节日和风俗习惯。 有一次民俗学课上,老师提到到了彝族,课下我就问他很多问题,当提到婚嫁习俗时,他说:“如果有一天你和你的彝族男友真的打算结婚,他才会带你回家,在进家门之前,我们有一个习俗:为了表示你们两个人的决心,要在门口跪一个晚上,第二天才能进家门。”听到这个我不禁有点讶异:跪着?还是一个晚上?这是怎样的一个民族啊?于是我对它的兴趣就更大了。于是查了了很多相关资料,结果是假的,但我也在这个过程中更加了解了彝族,了解了他们的文化习俗。 提起彝族,我最先想到的是火把节,没错这个隆重的节日早在高中英语课本上就被提及。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共三天,是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每到这个时候,各家各户都要准备各种食品,在节日里纵情欢聚,放声歌唱,把酒言欢。火把节期间,各村寨都会以干松木和松明子扎成巨大的火把竖在寨中,各家门前都会竖起小火把,入夜时分点燃,村寨一片通明;同时人们手里拿着小型火把成群结队行走在村边田头、山岭田地间,将火把、松明子插在田间地角。从远处望去,火光映天,蜿蜒的巨型火龙起伏,十分动人。最后青年男女们会聚在广场,将许多火把堆成火塔,火焰熊熊,人们围成一圈,唱歌跳舞,彻夜不息。 火把节的主要活动在夜晚,人们或点燃火把向天祈福,或烧起篝火,展开盛大的歌舞娱乐活动。节日期间,还有赛马、斗牛、射箭、摔跤、拔河、荡秋千等娱乐活动,并开设集市。火把节有几个主要的内容就是:选俊男美女、三天三夜的狂欢、传统节目如上面说的赛马斗牛等。现在说起来好像觉得挺简单,但是其实彝族火把节的这些节目都特别盛大,不是这么三言两语地就能说得清,说得完的。在这里,我就就这些节目简单简单介绍一点。选俊男美女:彝族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观,评委是由当地德高望重的老人组成,评选结果绝对公正。俊美的条件不仅要看外形还要看言行品德。如俊男的条件:勇猛善战,仪表堂堂,体魄雄健。言行要有风度,头梳英雄结,佩带英雄带和宝剑,身披黑色羊毛斗篷,手牵骏马;美女的条件是:头发浓黑、眉毛浓、眼睛大、鼻梁高、脖子长、皮肤细腻红润,身材匀称(不能太瘦)、言谈举止得体、人品好、勤劳等多种条件。如今,这是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每年火把节都要进行的比赛。火把节一般历时三天三夜,第一天为"都载",意为迎火。这一天,村村寨寨都会打牛宰羊杀猪,以酒肉迎接火神,祭祖。在外的人都要回家吃团圆饭,一起围着火塘喝自酿的酒,吃坨坨肉。夜幕降临时,临近村寨的人们会在老人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以传统方式击打燧石点燃圣火,由毕摩(祭司)诵经祭火。然后,家家户户,由家庭老人从火塘里接点用蒿杆扎成的火把,让子孙们从老人手里接过火把,先照遍屋里的每个角落,再到田边地角、漫山遍野地走,用火光来驱除不降和灾难。最后集聚在山坡上,唱歌跳舞,做各种游戏。 火把节第二天为"都格",意为颂火、赞火,是火把节的高潮。天刚亮,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的盛装,带上各种好吃的,聚集在祭台圣火下,参加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活动。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在一起,组织赛马、摔跤、唱歌、选美、爬杆、射击、斗牛、斗羊、斗鸡等活动。姑娘们身着美丽的衣裳,跳起"朵洛荷"。选俊男美女就在这一天进行。当傍晚来临的时候,上千上万的火把,形成一条条的火龙,从四面八方涌向同一的地方,最后形成无数的篝火,火光应天,十分壮观。人们围着篝火尽情地唱歌跳舞,一直闹到深夜,场面及其盛大、壮观,又被称为"东方狂欢节"。当篝火要熄灭的时候,青年男女就会和自己的相互有爱意的对象,走进树丛,在黄色的油伞下,拨动月琴,弹响口弦,互诉相思之情。所以也有人把火把节称作是"东方的情人节"。火把节的第三天,彝语叫"朵哈"或"都沙",意思是送火。这是整个彝族火把节的尾声。这天夜幕降临时,祭过火神吃完晚饭,各家各户陆续点燃火把,手持火把,走到约定的地方,聚在一起,搭设祭火台,举行送火仪式,念经祈祷火神,祈求祖先和菩萨,保佑子孙安康和幸福,保佑人们丰收和欢乐。人们舞着火把念唱着祝词,"烧死瘟疫,烧死饥饿,烧死病魔,烧出安乐丰收年"以祈求家宅平安、六畜兴旺。这时还要带着第一天宰杀的鸡翅等一起焚烧,象征病魔瘟神也随之焚毁了。然后找一块较大的石头,把点燃的火把、鸡毛等一起压在石头下面,喻示压住魔鬼,保佑全家人丁兴旺,五谷丰登,牛羊肥壮。最后,山上山下各村各寨游龙似的火把聚在一起,燃成一堆巨大篝火,表示众人团结一心,共同防御自然灾害。 听朋友说,其实现在很多地区的彝族人,他们的生活、节庆等习惯都已经被汉化了,因为他们的村寨不再是像之前那么闭塞,越来越多的人被外来的汉文化所影响。就像在他的村子里,其实真正过的属于彝族本身的节日就两个,一个是火把节,再一个就是赛装节。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彝族人都要集聚在一起欢度赛装节。所谓赛装节,就是服装、服饰大比赛的日子。这是一个充分显示彝族人聪明智慧和勤劳能干的节日,也是一个爱美比美的节日。赛装节这天,一大早,彝族姑娘们便穿上精心绣制的艳丽服装,成群结队地汇集到赛装的中心场地上来。想要到赛装场上找意中人的彝家小伙子,也会成群结队地吹着葫芦笙来了;关心儿女亲事的彝家父母也会来了;附近的汉族、傣族朋友也来了;前来观光的外地客人甚至是国际友人来了;摆地摊赶集的人们也来了,热闹非凡。中午时分,赛装活动开始了。先是各村寨的刺绣能手组成的赛装队,在唢呐、芦笙的伴奏中翩翩起舞,展示自己漂亮的服饰和优美的舞姿。我朋友的母亲就是一位刺绣能手,他说他的母亲从现在起就在为他未来的媳妇做嫁衣呢,上面有大多图案都是她亲手刺的。在赛装会上有的全家男女老幼穿着新衣,围坐在树下,品尝着自家的饭菜,让人们观赏自己身上的服饰;有的将自己刺绣的帽子、手袖和裤脚花边,挂在树上或摆在地上,如同开展览会一样,供人们观赏或选购;有的姑娘则不断更换自己的服饰,在人群中穿来穿去,以引起人们的注目,展示自己精巧的手艺,有的一天内要换七八套衣服。这时,如果有彝族小伙子看上哪个姑娘,便可以上前抓起她的一件绣品向场外的树林中跑去。如果姑娘对这个小伙子没什么感觉,就不不用理会,小伙子觉得无趣便会托人将绣品送回;要是姑娘也对小伙子有意,便可假装是向小伙子要回绣品,追着小伙子到树林中去,甚至开始谈情说爱。到彝族赛装节盛会上观光,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赛装会上,色彩纷呈,满眼都是花花绿绿的鲜艳服饰,令你目不暇接。彝族妇女不光是在帽子、衣服、围腰上绣花,还会在挎包、鞋子、鞋垫上也绣各种图案。因为各人的工艺、构图、用色都互不相同,感觉就不同。风雨雷电,日月星辰,山水木石,花鸟禽兽,各种人物都可以入绣。 当然除了这些节日,正宗彝族还有其他的节日,甚至不同地区有不同节日。如虎节、插花节、三月会等等,有兴趣的同学以后有机会可以去感受一下。 当然除了这些节庆,彝族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有很多禁忌的。比如说,忌骑马遇人不下马;忌孕妇来往于他人婚礼;未满月的婴儿忌见狐臭之人;不准用脚蹬锅庄石;忌用粮食在手中抛玩;忌打布谷鸟;忌火把节时,在田地中间随意走动,如此会招来虫灾;忌白天点着火把到处走动;家中有人出门远行,忌随后扫垃圾出门;不许妇女抚摸男人的头,更不准从男人帽子上跨过;忌当众放响屁;忌对婴儿用“胖”、“重”、“漂亮”之类赞词;忌在众人面前直言小便、大便、放屁、生育之类的话;忌翁媳和兄媳之间随意开玩笑;忌在人有病时说死伤之类的话;忌无故恶语咒骂他人和禽畜树木;禁食马、骡、狗、猫、猴、蛇、蛙等肉;忌用镰刀割肉而食;禁孕妇吃獐肉、兔肉,禁小孩吃鸡胃、鸡尾、猪耳、羊耳等等。 其实关于彝族的风俗习惯还有很多很多,光在这里纸上说,实在是不过瘾。所以有机会,我一定要亲自去感受一下! 08145017 张琳 社会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61b7d333968011ca300912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