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约之美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婉约如水 ——论宋词婉约派之美 摘要 人们常说,女人如水,其实,宋词也像一位如水的女子,温婉美丽。婉约派是中国宋词的流派之一。多彩多姿、千娇百媚的婉约词为我国古典诗歌增添了无限光彩。同时,因其生动优美的意象和沉静幽远的意境而拥有独特的美学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 宋词 婉约派 美学 我国词坛是一个群芳竞艳,姹紫嫣红的百花园。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最初兴于民间,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极盛于宋代。婉约派,是中国两大流派之一。最早提出词有“婉约”、“豪放”两体之分的,一般认为是明人张綖。他首先明确地用婉约、豪放的概念来概括词中这两种不同的创作倾向,他在《诗余图谱》中说:“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然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之作多是婉约,苏子瞻之作多是豪放”。徐师曾就张延的看法进一步发挥说:“至论其词,则有婉约者,有豪放者。婉约者欲其辞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盖虽各因其质,而词贵感人,要当以婉约为正。否则,虽极精工,终乖本色,非有识之所取也”。而真正将词分为“婉约”、“豪放”两派的则是清人王士祯。他提出婉约词以李清照为宗,豪放词以辛弃疾称首,正式确立了婉约词的历史地位。 婉约,即婉转含蓄,一般是表达了对情人思念,对往昔的追忆,是对词的情感的表达的一种评价。婉约词派内容多写儿女情长,离愁别绪。词风含蓄,隐喻曲折,寄情委婉,文辞绮丽。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宛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大批词家皆受影响。其代表人物李清照、李煜、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等,他们都创作了大量各具风格,精彩绝伦的佳作,流芳千古,引无数文人骚客为之赞叹折腰。 随着年代的不断发展,婉约派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 首先,它具有“可歌性”。婉约词是一种配乐歌唱的新体诗,从其诞生之日起,就跟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旧唐书·温庭筠传》曾记载飞卿“能逐弦歌之音,为侧艳之词”。词作家们每填一阕,往往锤字炼句,审音度曲,把如画的意境,精炼的语言和美妙的音乐紧密结合起来,既表情达意,又悦耳动听,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婉约词便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言情,是婉约词的传统题材,也是婉约词的主要特点。它以情动人,道尽人间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盖“情有文不能达,诗不能道者,而独于长短句中可以委婉形容之。”[1]作家们把肺腑中的真情,悲愁与欢愉,通过抒情的婉约词,曲折细腻地透露出来,赢得古今无数读者的同情与共鸣。 爱情是人们生活的重要部分。抒写爱情,反映在封建礼教统治下,人们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遭到迫害、受到挫折时的悲愁与哀怨,也就成为婉约词的重要内容。它首先表现在对爱情的大胆追求与歌颂。正如敦煌曲子词《菩萨蛮》的作者,大胆坦率而又委婉曲折地写出“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表达了爱情永恒不变的心愿。 多情的词人,往往通过抒写离愁别恨,歌颂爱情的真挚。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等抒情小词,虽是儿女私情、离愁别绪,却写得清丽婉媚,情深意长。 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妇女特别是那些被压在社会低层的歌伎们的不幸遭遇和文人失意的痛苦,也常常在婉约词中如泣如诉地表现出来。 婉约词也往往抒写感时伤世之情。作家们把家国之恨、身世之感,或打入艳情,或寓于咏物,表面看似抒写爱情,描摹物象,实际上却别有寄托。“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李煜在词中以鲜明的形象,炽烈的感情,借花月春风,抒写亡国之恨。 词人们又往往借咏燕、咏柳、咏梅、咏杨花等,寄寓身世之感,抒难于明言之意。如陆游的《咏梅》词,以梅花自喻,意在言外,引人深思。作家们常以花草、闺房、送春、惜春为题材,表现自己的生活情趣,寄寓他们对美好事物的爱恋以及受到挫折时的悲伤情绪。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抒写了惜春伤春之情,怀恋歌姬之感,表现了作者的淡淡哀愁。 婉约词的又一特点是“以美取胜”。它以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意境,展观自然美与生活美,歌颂人物的心灵美。婉约词的美是“美而艳”、“美而柔”的,所以也被称为是化美为媚的。[2] 语言的晓畅清雅是婉约词的一种美。因词最早兴于民间,因此浅近易懂,适于抒情表达是它有别于诗的一大优势和特色。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文学自身的发展,文人参与词的创作后,为词注入了高雅的艺术魅力。这使得词既保存着朴实、纯真的个性,更增添了含蓄、别致的韵味。如“不剪春衫愁意态。过收灯,有些寒在。小雨空帘,无人深巷,已早杏花先卖。白发潘郎宽沉带。怕看山,忆他眉黛。草色拖裙,烟光惹鬓,长记故园挑菜。”,(《夜行船――闻卖杏花》――史达祖)此词中,“过收灯,有些寒在”、“杏花先卖”、及“挑菜”等句皆似俗语,晓畅朴实、亲切明了。而“不剪春衫愁意态”、“白发潘郎宽沉带”等句则为词作增添了典雅含蓄的韵味。因此有了朴实却不庸俗,清淡而不寒酸,妩媚而不矫情之美。 音律婉转和谐是婉约词的另一种美。词在最初是为合乐而歌,因此词是具有音乐美的。李清照在《词论》中强调,诗与词在外部特征上的重要区别就是词有很强的音乐性,要“协乐”。[3]诗只分平仄,而词却分“五音”、“五声”、“六律”、“清浊”、“轻重”。正如她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或急或缓,轻重相宜,节奏和谐明快。 爱美是人之天性。美的艺术形式,是沟通人类感情的桥梁。创造美的意境,是婉约词的基本特征。意境是诗词的灵魂。宋词往往语轻意重,词浅情深,词家们旨在营造朦胧、含蓄而深远的意境美。如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把读者带入美的意境。“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创造了凄凉而又幽美的意境。苏轼的《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全词绘出暮春景色,在美的意境中,蕴含着伤春情绪。王渔洋在《花草蒙拾》中曾称赞道:“‘枝上柳绵’,恐屯田(柳永)缘情绮靡,未必能过。” 人物的形象美和生活美,在这美的意境中再现出来,鲜明、真切,如在眼前。“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凄凉意境,令人销魂、断肠。作者以美的语言、美的形象以造成意境美,使读者陶醉在美的享受之中。 作家们把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意境,和谐地统一起来,创作出大量具有诗情画意的绝妙好词,美妙动人,绚丽多彩。往往片时佳景,一语留住;万端情绪,一语吐出。一首词,可因一妙句而千古流芳。“红杏枝头春意闹”(《玉楼春》),作者宋祁因而得到“红杏尚书”的美称!“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于》),作者张先遂有“张三影”之称;“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青玉案》,贺铸因而被称为“贺梅子”等等。 婉约词是按照美的法则来反映生活的。作家们用精炼的语言、真挚的感情、美丽动人的艺术形象,反映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社会生活,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华彩纷呈,百卉竞妍,千姿百态,丰富多彩,为我国人民所喜爱,世代传诵,历久不衰。 在对婉约词进行欣赏、感受、评价和判断的同时,我们读者的身心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春风细雨般的感染和熏陶。那清雅的词句,婉转的音调,幽深的意境,让读者于屏气凝神中瞑想其炼句精巧,平淡入妙,正有“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感悟。无论是“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无论是“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无论是“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还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都给人以娴雅、恬静、空灵的美感享受,它把人的思维和情绪引向超越现实时空的境象中,使情感得到补偿与润泽,又让人对大自然和人生的把握更为完整、透彻、深刻,使灵魂得到升华、净化。恰如雪莱所说“唤醒心灵,并扩大心灵,在自己的心灵上永远留下含义优美而又高贵的纪念碑。” 参考文献:[1] 查礼 《铜鼓堂词话》 [2] 艾治平 【M】《婉约词派的流变》辽宁大学出版社 2000年 [3] 《婉约词――中国古典名著》第5卷.宗教文化出版社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79fb760ddccda38376bafb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