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和生物群落 浙江版 教案

时间:2022-05-28 17:37:2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word

种群和生物群落

. 本周教学内容: 第二章 1 种群和生物群落

. 重点、难点:1)种群和群落的概念及实例。2)种群年龄组成的三种类型。3)群落的结构。 [教学过程] 一、种群 1、种群的概念

种群概念的三个要点:

①一定空间和时间内(一个区域)

②同种生物(一个物种);所谓种,就是动植物分类学中的门、纲、目、科、属、种的种,也是同一生态环境中,能自由交配、繁殖的一群同种个体,例如:鲤鱼、草鱼和鲢鱼,虽然同目(鲤形目),同亚目(鲤亚目),同科(鲤科),但是不同种。如一个池塘中全部的鱼是否一个种群?说明:这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才是一个种群。这里的鲤鱼包括大鲤鱼、小鲤鱼、鲤鱼苗,但必须是鲤鱼,而不包括其它种的鱼,才能称为同种生物。这个池塘中全部的鲢鱼组成另一个种群,漂浮在这个池塘上全部的浮萍,又是一个种群。同样,一块稻田中全部的三化螟,一个地区全部的人口,都可叫做种群。

③个体的总和(一群个体) 2、种群的特征(板书)

种群虽然是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体,但它并不等于个体的简单相加,而是同种个体通过种内关系形成的有机统一体,是一个从个体到群体的飞跃,它具有个体所不具备的特征。

1)种群密度:是指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

①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差异很大②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也有差异。如比较我国东南部的人口密度和西北部的人口密度可知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和开发西部经济建设的重要性。

2)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①增长型②稳定型③衰退型。

提问:这三个种群的年龄组成分别有什么特点?它们的密度发展趋势分别是什么?

1 / 5


word

书本:“我国人口年龄性别构成图”。据图回答:

①图形的左右两边大致对称,表明男女人数基本平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②图中Ⅰ阶段表明当时我国人口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

③图中Ⅱ阶段表明当时我国人口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产生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解析:(我国人口年龄性别构成图)通过不同颜色的直条长短分别代表男女性别每个年龄段5岁为一段)的人口数值。直条越长,代表这一年龄段的人口越多,图形的左右两边大致对称,表明男女人数基本平衡。这是由于人类生男生女可能性均为50%的自然生理原因。在图中Ⅰ所示年龄区间内,随着年龄的减小,直条越来越长,表明这一时期我国人口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增长型的,因为出生率迅速增高,而在图中Ⅱ所示年龄区间内,直条越来越短,表明这一时期我国人口发展的主要特点是衰退型的,因为出生率在不断下降。其原因是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实际的效果。

3)性别比例:是指雌雄个体数目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①种群的性别比例可以分为哪三种类型?

②为什么人工控制的种群一般雌性多于雄性?(是因为人们为了获得蛋、奶等禽畜副产品而选择控制的效果)

③为什么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种群密度?如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该害虫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少。

4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死亡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

提问: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是什么?为什么?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的影响,最终要通过出生率和死亡率来直接表现,所以我国制定计划生育政策是很有必要的。

种群是指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它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统计学特征。此外,有的种群还具有社群结构等特征,如灵长类的首领制和等级制等。而每个种群的大小或数量总是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种群动态。了解种群的特征,掌握种群的动态规律,是我们科学管理、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控制有害动物的基础,也是我国制定“一对夫妇只生一个”的人口政策的重要科学依据。

2 / 5


word

二、生物群落

1、群落的概念: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 群落概念的三个要点:

①一定的自然区域内(一个水池、一片草原或一片森林等一定X围内) ②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③各种生物的总和(包括这个区域内的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例如:某一池塘中各种鱼、虾、蟹等动物,各种沉水、挺水、浮水等植物以及各种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它们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了一个群落。

与种群区别:种群是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群落是各种生物的总和。

与种群联系:群落是由不同种群构成的,它是一定自然区域内,各种种群的集合体。在自然界中,不存在没有动物栖居的植物群,也没有不与植物发生关系的动物群,因此,群落就是指生物群落而言。而对生物群落的命名则是以群落中主要的植物种类定名的,如草原、森林、农田等生物群落。 2、群落的结构

与种群一样,生物群落也有一系列基本特征,包括群落中物种的多样性,群落的生长形式以及群落的结构等。这里我们重点介绍生物群落的结构。

生物群落的结构是指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配置状况,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1)垂直结构:是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乔木层:一般指5米以上的乔木区,这一层动物种类丰富,有各种昆虫、鸟类。所谓乔木是指主干明显而直立,分枝繁盛的木本植物。植株一般高大,分枝在距地面较高处形成树冠。如松、杉、柏等。

灌木层:一般指15米高的灌木丛区,动物有树栖兽类以及各种鸟类。所谓灌木是指无明显主干的木本植物。植株一般矮小,近地面处枝干丛生,均为多年生。如海桐、紫荆、木槿等。

草本层:指地面上1米以下的草本植物区,在这一层中,昆虫、蜘蛛、蛇及各种小型鸟和兽较多。

群落的分层现象,首先决定了各种生物的遗传性,其次是由于群落内环境的分化和动态变化的结果。通常,最高的乔木层因光照强,大多为阳性或耐阴性较弱的种类,由于树冠遮住了阳光的直射,形成林内小气候条件。由上向下,光照逐渐减弱,生长的植物由高变矮,从喜阳

3 / 5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97809e49d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4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