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第十册第三单元《古诗二首》教案(翁蝶莲)

时间:2022-08-20 00:10:1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北师大版第十册第三单元——角度 第一课:古诗二首 《登飞来峰》《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登飞来峰》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所作,前两句写飞来峰塔的形象,后两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此时的王安石正是初涉官场,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飞来峰之千寻塔来抒发自己胸怀壮志寄托远大的理想。

《题西林壁》“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经过九江游览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全诗不但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的景象的赞美,还蕴含着人生的一个哲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 (称为父子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经拜过欧阳修为师) 教学要点

1、会用正确的朗读方法把2首诗有感情的诵读并背诵。

2、了解诗句大意,对关键字词能体会它的意思和体味其中的语言精华。 3、想象诗句表达的意境,体会诗中蕴含的道理。

4、比较两首诗的诗人在写作风格上的异同和表达主题思想的异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诵读二诗,理解诗句基本含义及其思想主题。 2、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激发兴趣。

师诵读几首王安石的诗,让同学们猜是谁的诗作,然后提问,谁能说说你对王安石的认识。1、是唐宋八大家之一;2、是宋朝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又是杰出的文学家和诗人;3、从《推敲》这个故事我们知道《泊船瓜洲》之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作者多次修改而得,可见他是个多么认真写作的人„„) 二、教师小结,引入新课。

1、大家对王安石还知道不少呢。王安石还当过宰相。出示小资料:

在宋英宗治平二年,宋朝的统治出现了危机财政入不呼出,深重的外患和尖锐的阶级矛盾,促使变法改革迫在眉睫。在北宋神宗皇帝的支持下,王安石实行了历史上影响深远的“王安石变法”

这首诗,正是王安石在30岁时初涉宦海之作。此时的他还不知官道险恶,改革之路之艰难险阻,正是年少气盛之时,他借此诗,抒发了自己的远大抱负,正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这里的“浮云”比喻阻碍变革的势力;“最高层”指地位之高。王安石以为他身有权高位重的优势,所以定能变革成功。其实,现实与他的理想是不一致的。这句诗正充分表现王安石当时对变革的果断和信心。

2、知名度古诗句,说说你对诗句的理解。理解“千寻”“闻”“不畏”“浮云”“缘”“最高层”的意思。

3、集体诵读,指名诵读,反复诵读,说说诗人主要用那句诗表达自己的远大抱负?表达怎样的抱负?

4“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这句诗蕴含着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哲理?回想我们学过的一首诗,《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所表达的有什么异同?(都有站得高望得远的含义。前者的表达是先果后因,表达了作者强大的自信心;后者的表达是一种条件假设关系,启发人们向上努力。

三、鼓励自学,串讲诗意 1、自由朗读《题西林壁》,放录音正音,让学生那笔划出每句的节奏停顿号。 2、指名读,同学们听,纠正不正确的节奏停顿。 3、说说诗句的理解。

4、你觉得这首诗与第一首写法上有共同的地方吗?(分小组议论并发言)

5老师总结:都是通过旅游所见所想,写出自己的感悟。最后一句也是含有深刻哲理的话。你能从中悟到什么这里呢?(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第二课时(略)

教学目标1、背诵默写古诗二首

2、深入探讨王安石、和苏轼的诗作风格、特点。 3、完成练习册作业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背诵默写

1、自由诵读二诗,在10分钟之内背出来。 2、分四大组进行比赛

3、默写古诗,请2名同学出来默写,指出错别字和书写问题。 二、探讨诗人,品读诗作

1、通过一些资料让学生了解“唐宋八大家”包括的人物,着重了解王安石和苏轼的诗词风格。

2、品读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和苏轼的《水调歌头》 3、让学生回顾,我们还学过他们哪些诗作,诵读出来 三、完成导练,课堂指导。 板书设计

《登飞来峰》王安石(不畏、浮云、高层 锐意变法,果断、信心) 【站得高,望得远 《题西林壁》苏轼 (横、侧、远、近 角度不同,结果不同)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be371d3195f312b3069a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