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姓名 学科 课题名称 难点名称 刘莉 语文 单位名称 克州第二中学 年级/册 高中必修四 填写时间 教材版本 2021年6月23日 人教版 第二单元4《雨霖铃》 掌握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掌握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要展开想象,通过寻找意象,分析意什么难 象特征和所包含的情感,体会诗歌意境,具有一定难度。 难点分析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学生对宋词有所接触,但鉴赏只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多是了解大意、体会什么难 难点教学方法 教学环节 1. 通过朗读和想象,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情感,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还有待提高。 2. 通过理解文句,把握意象分析意境体会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 1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哀婉、悲伤、凄清、低沉,离愁别恨从缠绵悱恻的诗意里幽幽而泻 教师补充: 这首词写的是柳永在京城仕途失意,心情压抑,准备远行到南方浙江谋生时,与一位导入 红颜知己的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2指名学生朗读(读出自己体会) 3分析情与景的关系,重点鉴赏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 (1)讨论:写景抒情诗最大特点是情景交融,相见时难别亦难,在诗人笔下,一景一物无不饱含着离别的伤感请找出文中能体现词人情感的景物意象,说说是如何通过写景来准确传情的。 (2)学生分小组讨论。 知识讲解 (3)学生自由发言。 (难点突破) (4)教师点拨名句,深化学生理解。 例一: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①首句里有哪些意象?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寒蝉、长亭、骤雨 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不久便呜呼哀哉。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长亭: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行人休息和饮酒饯别。所以,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长亭是离别之所,带着词人深深的离愁别绪。 骤雨:急猛的阵雨。秋雨增添了寒意,天凉心更凉,“秋风秋雨愁煞人”。 ②如何通过写景来传情的? 这三句是起首句,在深秋时节的一个黄昏,阵雨刚停,一对恋人到长亭送别。这里不仅交代了时间、地点,而且就所见所闻烘托出一种浓重的凄凉气氛。耳边是秋蝉凄切的鸣叫,眼前是令人黯然伤神的暮雨黄昏。“骤雨初歇”意味着马上就要起行,自然引出离别时矛盾复杂的心情,依恋不舍却又不得不分离。通过这些景物描写,融情入景,点染气氛,准确地将恋人分别时凄凉的心情反映了出来,为全词定下凄凉伤感的调子。真正做到了字字写景而字字含情。 例二: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①词人所写之景都是眼前实景吗? 明确:不全是实写,也有词人想象的,如烟波、暮霭、楚天。 词人把眼前的实景和想象中的虚景结合起来,借以表达内心“伤别离”的心情。把眼前之悲,引向未来之苦;此句由临别之时写到分别之后,由实而虚,突破了现有的时空局限,拓展了作品的容量。我们要了解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 ②词人在这句中选取的意象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与词人的感情有什么相似之处? 明确:词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选取三种具有代表性的景物充分表现了内心的愁绪。愁思如千里烟波般绵长,如沉沉暮霭般浓重,如楚地天空般无际。其离愁之深,令人可以想见。 (5)“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历来为人传诵,被称为“古今俊语”。词人选取了哪些典型意象从而传达出怎样的情感?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明确: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两句是写酒醒后的心境,也是词人飘泊江湖的感受,妙就妙在用景写情,真正做到“景语即情语”。“柳”、“留”谐音,写难留的离情;晓风凄冷,写别后的寒心;残月破碎,写此后难圆之意。这几句景语,纯为情设,虚写,营造浓烈的愁思,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充分、真切,创造出一种特有的意境。 《雨霖铃》这首词虚实结合,丰富了诗歌离别的内容,拓展了诗歌凄清的意境。以秋景写离情,情景交融,渲染和强化了词人离别时的伤感,孤独,无奈的感情。诗情画意高度融合,含蓄蕴藉,小结 诗味浓郁,使人读之,悠然神远。 全班配乐朗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d21e1318b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