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小青蛙》教学反思 《快乐的小青蛙》是语文s版一年级第23课的内容。这篇课文是一个童话故事。讲了一只小青蛙不小心掉到枯井里,它不慌不急,在井里唱起了歌,最后被大象救了上来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有乐观的态度,勇敢地去面对,积极动脑筋,想办法战胜困难。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课文重点词语的朗读,如“不急不慌”、“奇怪”、“赶紧”等,让学生通过对词语的理解与朗读,去体会课文所描绘的情境。我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作为重点,并把有感情地朗读作为重中之重。本节课中,我试图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从而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有独特的理解和感悟。 在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知识欲望,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朗读、理解体会,展开适当想象,体会小青蛙的快乐和勇敢。先引导读文探究:这只青蛙怎么会掉到井里去了呢?再引导想象:如果你掉进枯井里,你会怎么样呢?进而引导学生抓住“不小心”“不急不慌”感情朗读,体会青蛙的快乐和勇敢。 在课文二至六自然段的教学中,我设置了悬念:这只小青蛙掉进了井里,为什么还这样快乐呢?真是太奇怪了?这个环节,我采用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多次的分角色朗读,在读文的讨论交流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青蛙乐观向上,遇到困难,勇敢地面对的精神,从而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品质得以陶冶。我认为:在朗读指导中,创设情境,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让朗读贴近生活,联系生活,课堂将充满活力。 另外在教学中,我主要通过下面几个方面去突破教学重难点: 一、随文识字,理解词语。 一年级的教学中,识字是重中之重。怎样让学生既认识生字,又不觉得枯燥。为此,我根据课文内容精心设计制作了词语卡片,在教学过程中相机出示词语卡片,让学生读词卡,运用换词、组词等方式理解词语,词语卡片的运用贯穿整个课堂。这样,既复习了生字新词,理解了词义,又使得教学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显得丰富多彩,将学生带进直观的教学意境,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运用对比,指导写字。 一年级的课文教学都是为识字写字服务的。在教学中,我随文出示“因”和“困”这两个生字,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他们的异同,再指导学生进行描红,书写。对比教学使学生牢牢记住了这两个形近字。 三、创设情景,指导朗读。 1、想象朗读。在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的教学中,我抓住“不小心”和“枯井”。 这两个词引发孩子想象:青蛙是怎么不小心掉进井里的?想想看,这口井是什么样的?接着让学生想象如果自己掉进这口枯井里,会怎么样?通过角色转换,在创设的情景中既理解了词语又让学生在体验中读出读出小青蛙的乐观。 2、分角色朗读。在指导小青蛙和大象的对话朗读时,我通过语言描绘、课件展示,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人物内心。在指导朗读大象的话时,我让学生设身处地去想象,如果你在野外听见从井里传出一阵歌声,你会怎么样?。在此基础上,把自己当成“大象”进行朗读,这样不仅理解了“奇怪”,有感情的朗读也就水到渠成了。 3、边读边悟。感情朗读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去体会其中蕴涵的内容及其情感。在指导课文的重点段(课文第五自然段)中,我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讨论:读了这一段,你明白了什么?并且全班交流:你喜欢小青蛙吗?为什么? 4、表演朗读。本篇课文故事性强,适合学生表演,在学生对全篇课文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让学生担当课本剧中的角色,分角色朗读,最后进行表演。 学完之后,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一、思路清晰,抓住关键问题,整体把握课文脉络。 在讲解课文之初,我先抓住重点问题“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青蛙?”来提问,先让学生在总体上把握课文,整体读完一遍对课文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再由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d7ceb6474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e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