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综合练习参考答案

时间:2023-03-03 22:22: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国家开放大学《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综合练习参考答案

(已按字母顺序排列)



一、填空题

括号

包括题型:

、填空题(p1-9) 二、简答题(p9-29) 三、论述题(p30-40) 四、 分析题(40-57)

1. (参观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带领学前儿童观察某一综 合性的社会设施或机构,促使他们加深对这些设施和机构的了解,丰富他们的知 识经验,并使他们获得某些社会技能的方法。

2. (共情)是维系积极的社会关系的重要社会动机因素,它作为帮助、抚慰、 合作与分享等行为的动机基础,能激发、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而且对攻击性 行为的产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 (共情训练法)是指通过一些形式让学前儿童去理解和分享他人的情绪体 验,以使学前儿童在以后的生活中对他人的(类似情绪)能主动、习惯性地自然 理解和分享的方法。

4. (观察法)有直接、适用范围广、切入点细小的特点,适用于活动对象少、活动相对集中、需要收集资料比较具体的活动。

5.(行为练习法)是指组织学前儿童按照正确的社会行为要求反复进行练习,促使学前儿童掌握和巩固某种社会行为技能的方法。

6. (讲述法)是指教师通过描述事物的特征,帮助学前儿童了解某一知识、 道理、规则,解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解释事物间的联系、关系的一 种教学方法。当学前儿童对某些(不便直接感知或无法直接感知)的内容时,常 常采用讲述的方法。

7. (交往)是社会性区域活动的重要特征。

8. (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 行为,如谦让、帮助、合作、分享等行为。而(反社会行为)则是指违法行为或 为社会所不能接受的行为。在学前儿童中体现为如打人、骂人、破坏物品等。

9. (社会化)主要是指个体学习社会中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观念和



规范,并内化为个人的品格与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加以再创造的过程




10. (社会适应能力)是一种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了解与把 握新事物,善于调整自己,并与不同的人建立融洽关系的能力。主要包括学习能 力、情绪管理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等。

11. (谈话)有助于整理、归纳学前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能丰富学前儿童的知识,引发思考,使他们产生相应的情感态度,并发展语言。

12. (陶冶法)是指利用环境条件、生活气氛以及教育者自身的言行举止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学前儿童的社会态度和社会行为的方法。

13. (讨论法)是指教师指导学前儿童就某些社会性问题、现象、事物相互启发、交流意见的方法。

1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社会领域目标的表述是:“能主动 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 );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 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 祖国。”



A

1.埃里克森认为学前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要经历三对主要矛盾:(信任对不信任),自主对羞愧,(主动对内疚)

2.埃里克森认为在自主对羞愧阶段,当儿童想自己做主,而成人又对之不能 理解时,他们的经验会导致其产生羞愧感。这时教育者要尽可能恰当提供孩子做 决定和选择的机会,以促进儿童(情感自主性)的发展。

3.安斯沃斯等人把儿童依恋分为(安全型)(不安全型)两大类。





1.参观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带领学前儿童(观察)某一综 合性的社会设施或机构,促使他们加深对这些设施和机构的了解。丰富呀、他们 的知识经验,并使他们获得某些(社会技能)的方法。

2.从“学”的方面看,教育活动的评价主要涉及幼儿的(参与度)、情感、(互动程度)(学习习惯)几个方面。

3.从素质内涵角度看:公民是具有公共事务知识(公民美德)和政治参与技能的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dd19dbc0a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c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