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0页《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的“小数的产生和意义”问题。教材选用测量黑板、课桌,让学生在测量之后能够体会小数产生于实际需要。考虑到学生对长度单位比较熟悉,教材仍选用了米尺作为教学小数意义的直观教具,以长度单位为例说明小数的实质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使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实际操作中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知道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米尺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课桌每天都在为我们服务,但同学们有没有认真的观察过它,你知道课桌的长是多少吗?谁来估一下。谁还愿意估一估课桌的宽是多少?(学生猜测) 师:同学们的猜测对不对?下面我们就来验证一下。小组合作,在长和宽中选择你们喜欢的一项测量,看哪个小组动作又快又准。(小组合作测量桌子的长、宽) 汇报:课桌长是1米5厘米、宽是40厘米。 师:40厘米用米作单位怎么表示?(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师:我们测量了桌子的长和宽,在用米作单位时得不到整数的结果。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于是便产生了小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分数和小数有初步的认识,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测量课桌的宽,在用米表示时得不到整数的结果可用小数来表示,感受小数产生的必要性。) 二、探索交流 师:刚才我们在表示桌子的宽是多少时,有的同学用分数表示,有的用小数表示,看来小数和分数之间一定有联系,究竟有什么联系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他们的秘密。我们要使用的工具就是直尺。请同学们看屏幕。 出示课件(米尺) 1 1、老师将一把一米的直尺平均分成了10份,每一份有多长?生答师板书 如果用米作单位写成分数是多少,写成小数是多少?学生答老师板书 这样的3份多长?用米作单位写成分数是多少,写成小数是多少?学生答老师板书 如果取这样的7份是多长,用米做单位怎么表示?同桌交流、汇报。老师出示课件 2、师:刚才我们把1米的尺子平均分成了10份,现在我把每一份再平均分成10份,想一想可以分成多少份?每一份是多长?生答师板书 师:用米作单位写成分数是多少写成小数是多少?学生答老师板书 想一想4厘米7厘米用米作单位写成分数是多少写成小数是多少?小组交流、汇报。老师出示课件 3、我们还可以把一米的尺子平均分成多少份?每一份是多长?学生答师板书。 1毫米用米作单位写成分数是多少写成小数是多少? 小组交流、 汇报。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看箭头标出的地方分别是多少毫米?用米作单位怎么表示?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设计意图:利用知识迁移,让学生自主探索千分之几写成小数是多少。) 4、课件展示以上三组数。 请同学们小声读一读这三组数,仔细观察,然后小组交流你都发现了什么? 1103107101361001001000.010.030.06两位小数11000610001310000.10.30.70.0010.0060.013一位小数引导学生发现,并给每组中的小数起名字: 三位小数1、第一组是一位小数、第二组是二位小数、第三组是三位小数。 ○2、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 ○(设计意图: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并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5、老师这有几道题请教同学们。出示课件 0.3里面有( )个1/10. 0.07里面有( )个1/100. 0.5里面有( )个1/10. 0.09里面有( )个1/100. 学生口答 师:仔细观察这几道题,想想小数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多少呢?小组讨论交流。 老师引导像0.3、0.5这样的一位小数,它们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写作0.1 观察第二组,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写作什么?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写作什么。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让学生说出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多少有一定的困难,老师可 2 以适时的引导。然后再让学生联想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 6、出示课件:括号里能填几,你是怎么知道的? 1、0.1米里面有( )个0.01米。 ○2、0.01米里面有( )个0.001米。 ○ 学生口答。 师:从这个结果中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 得出结论: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做练习,发现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并用语言概括出来。) 三、巩固应用 完成P51做一做,P55第4题 四、回顾整理 现在我们一起来分享这节课都收获了哪些知识吧! (设计意图: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加深印象,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作业布置 P55第1、2、3题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0b58e32ddccda38376bafe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