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管理

时间:2023-04-06 11:23: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组管理”——班级自主管理的有效途径



在当今的班级管理模式中运用较多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方式——流于“班主任指手划脚当导演,几个小干部忙忙碌碌当主角,绝大部分学生互不关心当观众”的形式。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在优化环境中学习、成长,变“升学教育”为“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为此,我强调“小组自我管理”,通过班级机构改革,促进优秀班集体的形成,营造了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团结、竞争中愉快地成长。

一、小组管理是一种积极有效地管理策略



小组合作于70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并且广泛运用于教育教学,它的产生除了美国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之外,主要出于克服传统的教育教学存在的弊端,改革班级管理,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它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其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自主发展的促进作用。

班级社会学的研究表明,班集体应是一个“模拟社会”,每个学生应是课堂社会的主人、班级社会的“公民”。为此就应确定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人翁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珍视学生的个性,真正使他们享受到民主、平等、自由的权利,从而唤起和激发他们参与班级民主管理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义务感。为此,全班学生依其学业、品德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小组,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目的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还要帮助小组内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约束、相互合作,提高了成员的自控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

二、小组管理对于班级自主管理的意义



在我们已有的实践中,小组管理与班主任直接管理,在德育目标、德育内容、组织形式、人际交往、受教育结果等诸方面有所不同,小组管理效果如何呢?

小组管理 班主任直接管理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分清是非,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健康向上。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五爱”新人。

德育内容



学生根据小组水平和实际情况确定。

(各小组内容不一定相同)




教科书或教师指定。(全班同学相同)

组织形式

小组形式,组际差别较大。

班级授课制,全班同学共同参与,没有组际差别。

人际交往

组内成员分工协作,互相帮助,开展平等管理与交流。 关系淡漠,合作机会少。

教育结果

共同实现德育目标。 教育程度差参不齐。 评价

1、以受教育的过程为主。



2、以对小组合作整体评价为主,小组评议和个人评议相结合。 1、以受教育结果为主。

2、教师评价为主。



从上表可以看出,以小组管理为细胞的班级自主管理比教师为主的管理更人性化,更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它对人的思想、意识、观念乃至日常生活中许多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征的形成与发展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

三、小组管理的实施方式



教师在全面分析学生的基础上,把学生按46人分为若干小组,在实施过程中,可视德育内容并据建组方式,在集中式和开放式之间切换,但以集中式为主。

(一)集中式



形式:班主任根据学生情况,按照优劣搭配的原则成组,选出组长一名,负责本组全面工作,成组后,建立小组档案,在班级中公示,提出小组目标。各成员写出决心书,具体到上课、课间、活动,甚至班外、校外,决心书存入小组档案,以备随时对照。

实施:



1、小组长负责本组成员的学习、生活上的所有事务,并检查评估各项内容,据其表现,当天就及时记入小组业绩档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13deacf08a1284ac85043f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