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规律关注幼儿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导致了社会和家庭对幼儿教育的高度重视,教育投入也越来越大,对幼儿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幼儿教师面临的责任愈发的重大。为此,我们应遵循教育规律,关注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着力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 一、重视幼儿的主体作用 在幼儿的培养教育过程中,家长和教师“教”的因素只是外因,而幼儿本身学的因素是内因。因此对幼儿教育必须充分考虑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重视幼儿的内在要求和反映,了解幼儿想不想学,想怎样学等问题。教师和家长要善于通过生活的具体事例引导幼儿主动去学,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才能使幼儿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身心得到全面的健康的发展。 二、制订切实可行的目标 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家人为自己孩子在认字、数数及背诗方面的出色表现而欣喜若狂,错误地认为自己的孩子是一个早慧天才,进而对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其实,与成人相比,大多数幼儿的记忆力是很好的,但他们记得快却不长久,这是由幼儿的忘记特点所决定的。因此,我们千万不要将幼儿的正常表现视为非凡才能而对其提出过高的要求,并让其接受超常的训练。过度的训练极易使幼儿的心灵过早地产生疲惫感,从而丧失学习和生活的兴趣。 另外,在幼儿园制订教育目标时,我们也会看到这样不切实际的要求。如“培养幼儿的艺术素质”,“培养热爱共产党、热爱祖国的情感”等等。其实,人的艺术素质不是在幼儿阶段就能培养出来的,而且幼儿认识的都是具体事物,根本不具备掌握“共产党”、“祖国”这些抽象概念的能力,又谈何热爱呢? 与学校教育相比,幼儿教育只能属于知识技能的启蒙教育阶段,幼儿的认识水平特别是抽象思维水平不高也决定了幼教的内容不能是那么深奥的学科知识,而是一些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如游戏、手工、绘画等等。因此,我们应该在活动中进行教学。对于品德教育,也应该通过日常生活教育幼儿怎样做人、怎样与人相处、怎样关心父母、关心老师、关心同伴,而不能进行空洞的说教。 三、关注心理的健康发展 一个人的幼年生活,对其今后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许多成年人的心理障碍其根源可追溯到他的幼年时期。由于幼儿没有太多的非标准,因而极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和成人不良行为及情绪的影响而造成各种心理障碍。由于这些影响不是短期内就能体现出来的,因此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但它的危害却是深远的。幼儿教师及家长对幼儿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常见行为有:(1)一方面要求孩子听话,一方面又鼓励他们自我发展,使孩子限入一种矛盾之中,引起心理失衡。(2)对不听话或犯了错的幼儿,不进行正面耐心的教育,而是威胁恐吓,长此以往,幼儿就会形成胆小怕事的性格,压抑其创造性。(3)教师对一些性格孤僻,能力较差的幼儿不理不睬,久而久之,只会造成这些幼儿更孤僻、更懦弱、发展更慢。(4)教师在处理一些幼儿的争斗事故时,未搞清事情的原委即对平时比较调皮的参与幼儿进行训斥,不给他们申辩的机会,严重挫伤了幼儿的自尊心。(5)成人儿对好奇心较强、整天爱提问的幼儿很不耐烦,甚至于发火。如教师对敢于和老师争辩的幼儿发火,“就是你嘴多,你以为你很聪明么?”这些行为无情地把幼儿宝贵的创造性、独立性、自信心给扼杀了。应该说,现在在很多幼儿身上表现出来的冷淡、自卑、执拗、说谎、对抗、任性等心理特征都是和我们不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 四、重视整体素质的发展 幼儿教育应包括生存、发展能力在内的整体素质发展的教育,离开了这个方向,幼儿教育就会走向误区。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向幼儿传授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像能力和思维能力,还必须注意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意志力、团结协作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等的培养。由于部分家长对幼儿心身发展的规律缺乏认识而盲目地认为幼儿的教育就是认字、算术等知识的教育,另外对幼儿进行知识、技能技巧教育的效果发现,易出成绩而得到幼儿园领导和老师的重视。于是,很多幼儿园纷纷开设各种各样的幼儿艺术班、识字班、书法班等“兴趣班”。而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也成了各幼儿园显示成绩的机会,似乎只有命了奖,才能表明她们的教育质量高。在这些知识技能的训练上,有的强度甚至超过了幼儿身心所能承担的程度,其负面影响是明显的。过多的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必然会削弱幼儿其他能力和品质的培养,因此,在对幼儿进行必要的知识、技能教育的同时,要充分重视幼儿今后发展起重要作用的能力和品质的培养。 总之,在幼儿教育工作中,我们要遵循教育规律,不断地探索科学的教育方法,克服工作中的缺点,提高教育质量,使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170c861cc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c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