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贯之用园地 遵循规律效果佳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以贯之用园地 遵循规律效果佳 ——浅谈对语文园地教学的几点建议 人教版课标本教材的每个单元末都有对整个单元内容的总结与提高练习。从第一册的识字单元开始到第八册都是以语文园地的形式呈现,第九册到十二册是以回顾.拓展的形式呈现。根据调查,语文园地的利用率不高,一线的老师都凭着自己的经验,采用机械灌输、重复记忆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知识点,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每次的公开课,都以阅读教学为主,以探讨语文园地教学的公开课微乎其微。语文园地长期处在一个相对附属的位置,得不到应有的利用,那怎样利用语文园地达到对阶段学习的巩固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对语文园地教学的几点建议,希望引起同仁更多的关注和思考。 一、词语盘点 在情境中掌握 人教版的教材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词语积累的量很大。在学生记忆力的最佳时期,进行丰富的词语积累,能更好地利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读读记记”两类。“读读写写”要求学生会读会写,并了解词语的大概意思,达到能灵活运用的目的。“读读记记”只要求学生看到词语会读即可。可在一线的教师均表示,对“词语盘点”的掌握采用抄写、听写的方式进行。为了提高应试能力,不得不要求学生重复抄写这些内容,不管是“读读写写”还是“读读记记”的词语均要求听写,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大量的词语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机械记忆,记忆的效果绝对没有理解记忆保持的时间长。因此,面对一组又一组的词语,需要教师的引导。 教师在教学一个单元的初始之期,就引导学生关注语文园地的内容。如要求学生预习课文时划出词语,不光要找出课文后面一类和二类生字在课文中形成的词语,还要把语文园地中“词语盘点”中“读读写写”、“读读记记”的词语也在课文中划起来,并根据相应的要求进行掌握。极力避免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没有关注的词语在词语盘点中突然出现,给学生特别是中下生的掌握设置了一定的障碍。这样,当一个单元的课文学结束再来学“词语盘点”的词语就不会有畏惧感,只是一种巩固。优等生对于这些词语已经掌握,再花时间来巩固这些词语是一种浪费。那在教学时,就应该为这些优等生“加餐”,设置文辞优美的文章让学生填空,达到运用词语的目的,也让学生想象情境,竟可能多地引用词语盘点的词语写句子、片段等。学生在教师设置以及自己设置的情境中将词语学得更加扎实。 二、我的发现 在探索中追寻 在“我的发现”中,有课文相关的词语或句子。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就应给予渗透和指导,为中下生的巩固学习设台阶,做铺垫。如第八册的语文园地中“我的发现”这块内容,园地一是发现句子的写作方法:排比句中用了比喻句;园地二是发现要养成善于观察、勤于动笔的习惯;园地四是发现比喻句在表达中的作用;园地六则是发现拟人的表达方式。在学习了这些内容后,我让学生学以致用,到教室里、校园里、家里寻找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看谁观察得仔细,文笔独到。利用上课的前几分钟让学生把发现的好句子写在黑板上交流。还可以写在本子上,放在指定的交流区域供学生相互学习提高。 三、日积月累 在分解中积累 “日积月累”的内容均出自于中华文化的语言精髓,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将这些内容准确无误地记下来,难度稍大。但在学生记忆最佳的时期,也确实需要一些强化记忆,就像吕叔湘先生说:一个人只有在少年时期背诵大量的诗词,才能做到下笔成文。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唐诗三百首要一下就记住,显然不太可能。如果把它分解到三百天,一天背诵一首诗,那三百天以后,会背诵唐诗三百首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在“日积月累”中要将集中记忆背诵分解到每天积累一点点,一个时间段的积累比让学生集中记忆效果会更好。如果学生做不到慢慢积累,那在学习“日积月累”中关联不大的词语或者古诗词时,我通常是为学生想象一个情景,把看上去不太有关联的内容连在一起,增加意义识记的成分。如第八册第六单元的“日积月累”是六句不太有关联的古诗,要求学生直接背有一定的难度。这六句古诗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王驾)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白居易) 为把这些联系不是很紧密的诗句串起,形成整体的记忆,我描述情境,学生说相应的古诗: 师:诗人从早上起来,推开门看到的是 生: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师:于是诗人又向远处的高山望去,看到了 生: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师:诗人想要去采菊,赢得一天的好心情 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师:见到南山下的桃花开了,春江水暖了 生: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师:这时天突然下起了毛毛细雨,听到了远处青蛙的叫声 生: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师:回的路上,闻到了桂花的香味,虽然天色已晚,但诗人的心很甜美,因为又进入了一个美丽的夜晚 生: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为了满足优等生的需求,我准备了包含这几句诗的全文,供他们积累。有了在单元学习过程中的储备,对于“日积月累”的学习就只是将知识点进行系统化的过程,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而不是炒冷饭。 四、阅读积累 在还原中积淀 文字是罪恶的漏斗,他把文字的情感、色彩、温度都过滤掉了,留下一个个符号沉寂地躺在白纸上。读者在读这些文字的时候,必须赋予这些文字以色彩、温度和情感。对于阅读积累,教师要采用各种挖掘出学生的本来积淀。 1.快速复述法 对于一篇文章,学生看完到底能留下什么印象,这跟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很大关系。有的学生看完,基本没什么印象,这属于走马观花、心不在焉型;也有的学生看完只注意其中精彩的某个细节,这属于只关注细节,难统大局型;还有是看完后能勉强说出的大概简单意思的,却不是说漏了这个,就是说漏了那个,这属于粗枝大叶型;最后一种就是能准确无误地说出文章的大致意思,并能简单复述。最后一种是要经过不断训练才能完成,要训练学生瞬间记忆的能力,相信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 2.各抒己见法 “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对于文章的任何一句话、人物、情境都可以说自己的理解。学习最忌讳的就是强记别人的想法,自己的大脑成为别人思维的跑马场,没有属于自己的声音,这是教育的悲哀。给予学生充分交流自己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在学生对文本体悟的基础上进行点拨、引导,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好方法。 3.四方延伸法 网络时代,据不完全统计,现在的信息量每8个月就可以翻倍,因此,我们要特别强调学生多读课外书。学生读了一段时间以后,如果教师没有用武之地给予学生展示,那学生读书的兴趣就会下降。在阅读积累的教学环节中,让学生谈与阅读内容想类似的文章,可以是主题类似、事物类似、写作方法类似,人物品质类似的文章,也可比较不同。一是检测学生看课外书的效果;二是给予学生继续看课外书的原动力。不断让学生展示所得,不断推动学生努力向前。 语文园地中还有“趣味语文”、和“展示台”等栏目,都是需要教师从单元的开始,甚至是学期的开始就给予关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绝对不会过时,永远都会是真理。中华文字造字的意味深远,蕴含着许多的语言趣味及人生哲理,这是任何一种文字都无法比拟的。在“趣味语文”的学习中,将学生引入一个色彩斑斓的文字世界,学生会徜徉其中,沉醉于迷人的文字世界,欲罢不能。在“展示台”中,要求在一个单元学习之前就要根据要求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准备。不要等到单元结束了,再布置学生去做,那就变成少数优等生的舞台,更有教师觉得麻烦又难操作,干脆放弃了。这对于学生能力的发展是不利的。 编者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来编排教材的,教师也应该遵循这个规律来教学,使得学生的学习轻松而有效,有趣而持久。学生找到了学习的规律,就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331b83a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f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