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制度名词解释 礼乐制度名词解释:礼乐制度:在中国,指政治生活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两种秩序规范,即贵族阶级内部的等级制和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文化教育方面的制度。在西周时代,主要是等级制,所谓“礼者,别也”。而等级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如奴隶社会以地位高低为差,封建社会以官职大小为差,资本主义社会则以财产多少为差。礼与法又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礼的外在表现形式是法,而法的实质是礼。礼与乐不能分开,如果没有礼就没有节,没有乐就没有和。“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左传·昭公十七年》)是礼乐制度形成的一个标志。“天子七庙,卿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周礼·春官·大宗伯》)是西周礼制的基本结构。 【例句】《礼记·郊特牲》:“天子之诸侯,卿大夫之世子,非祭祀则不祀,祭祀则不登,升自阼阶,曰:‘免,犬马牛羊之心。’非命及堂,不敢御。其朝,朝服而朝。其私,朝服而私。君命及之曰:‘嗟,余命。’即位而立。君视命及,退听命。朝事毕,退而立于阼阶之东,东乡。”郑玄注:“此天子视四方之朝也。”孔颖达疏:“即位而立者,不敢违君命。”上述天子朝见诸侯的过程,其实就是他的礼仪的展示。这种通过仪式而进行的道德教育是中国古代礼乐教化的核心。这种礼仪道德教化的作用在于:培养、巩固统治集团内部的等级秩序,加强被统治者对统治者的认同感,使臣民服从并顺从于整个帝王家庭的意志;同时,对维护社会秩序和教化人心起着巨大的作用。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原来属于礼乐制度内容的如乐舞、乡饮酒礼等逐渐形成为一 - 1 - 种礼仪制度,但由于西周宗法等级制度的逐步瓦解,礼乐制度变得形同虚设。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改造儒家学说,建立新的宗法等级制度,礼乐制度遂失去了作用,完全成为摆设。西周后期的礼乐制度虽然已经崩溃,但它的思想影响却广泛而深远。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丘提出了恢复周礼的主张,要求从“礼”的思想观念出发,确定一套严格的典章制度。儒家学派对中国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古代奴隶社会时期的一种礼仪制度。中国古代有“明天子、辨等威”之说。 - 2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18f3943f2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5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