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平均数》教学设计 陆红梅 设计思路: 《平均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统计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已掌握了初步的统计方法,具有一定的根据统计图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理解了除法的初步含义的基础上学习的。 本课的教学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到以往的统计经验已经不适用了,比如统计总数,比较某一个量等,需要学习新的统计方法,这样就自然地引发学生对新知的探索。 在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时留足时间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求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可以在条形统计图上移多补少,使每人套中的个数同样多;也可以算出他们套中的总数再平均分。这一步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仅在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同时也在体会平均数的价值。 巩固练习环节牢扣本节课重点,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在具体问题中练习求平均数的两种方法。第2题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平均数的值有一定的范围,在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第3题让学生体会一组数据在它们相应的平均数上下波动,这些数据可以大于平均数,可以小于平均数,也可以等于平均数。 最后补充练习题让学生感受平均数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平均数的实际应用价值。 教学目标: 1.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通过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并能灵活运用方法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与同伴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体育课上男生与女生举行套圈比赛,每人套15个圈(出示两张条形统计图),这是男生、女生套圈情况统计图,观察这两张统计图,您获得了哪些信息? 二、自主探索 1、你认为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为什么? 预设:比某一个量或比总数。 可不可以想个办法,找一个数据表示男生与女生套圈的整体水平,这样就可以比较谁套得准了? 可以算出“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板书) 2、怎样可以求出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 小组讨论求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的方法。 汇报:(1)移多补少。 (2)先算出总数,再除以平均数。 通过两种方法求出男生平均每人套中7个。 指出:7是6、9、7、6的平均数。 板书课题:平均数 说一说:6、9、7、6的平均数是7. 怎样求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同学们小组里商量商量。 汇报:你打算用什么办法求出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 (1)移多补少。 (2)先算出总数,再除以平均数。 让汇报的学生到讲台上展示求平均数的过程。 通过两种方法我们都得到女生平均每人套中6个。 说一说:10、4、7、5、4的平均数是6。 现在可以比较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了吗? 7个>6个 男生套得准一些。 3、小结:通过解决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这个问题,我们探索了求平均数的方法。你能介绍一下你用什么方法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吗? 指名回答。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一题。 要求出平均每个笔筒有多少枝铅笔,还要知道什么条件? (每个笔筒有多少枝铅笔)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求出每个笔筒里有多少枝铅笔? 汇报。 2、“想想做做”第二题。 出示: 14cm 24cm 16cm 平均数:12厘米 18厘米 26厘米 小丽有3条漂亮的丝带,同学们猜猜看14、24、16的平均数可能是几?为什么? 平均数在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之间。 指名算一算,验证自己的推测。 3、“想想做做”第三题。 学生自己读题。 李强是学校篮球队队员,他的身高155厘米,可能吗?为什么? 学校篮球队可能有身高超过160厘米的同学吗?为什么? 师: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有的同学比160厘米高,有的同学比160厘米矮。 四、总结内化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可以用什么方法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五、应用拓展 1、为了了解同学们数学学习情况,学校计算出了同学们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的平均成绩是93分。请数学成绩高于93分的同学站起来,数学成绩等于93分的同学站起来,数学成绩小于93分的同学站起来。 陈堡中心小学三(4)班数学平均成绩91分,你们认为那个班成绩更好一些? 2、练习九第一题。 出示挂图观察。 平均水深110厘米,小丽身高145厘米,她认为下水游泳不会有危险。她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指出:同学们游泳安全很重要,游泳前一定要考虑一下水的深度是不是适合自己游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1b4d24f336c1eb91a375dd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