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峡江的转弯处》读后感 处暑过,暑气止。青灯下,明亮生。当我缓缓合上《在峡江的转弯处》一书的最后一页时,心中顿时充满了对陈行甲先生这位赤诚且坚定的理想主义者的钦佩之情。作为一名基层工作的先行者、情系弱势群体的公益人,陈先生身上所展现的这种明净、清亮的生命之美,一时之间扫净了几个月来我心里那漂浮不定的丝丝疑虑。诚如佩索阿诗中所言“因为有的事物在我们心里变得明亮,可以更透明地接受一切「这种追求理想、不负本心的执着精神,也使得我这名初入基层的“小学生”感触颇深,让我更坦然、更从容地面对基层工作。 回想身入基层已九月有余,待的时间越长,基层感受越复杂。如同在与一个人的交往过程中,从初识到深交,出于彼此秉性不同,会出现一定时期的磨合阶段,在融入基层工作的过程中,相对应地也会产生一些不同阶段的不适感。不同于起初的陌生感和新鲜感,有一段时间内我疲于被基层工作日常琐碎的事务主义所驱使,困于发觉社会现实与纯真理想之间的鸿沟难以弥合,似乎一团团迷雾笼罩着我。此时,“精神灯塔”的光辉点亮了我的思想天际,让我学会心有所止、活在当下,用守己尽责的担当做好分内的工作;胸怀真情、面向未来,收集每一份感动激励更好地前行。 基层的岁月是具有时序性的,和天地之道、四季时节的轮回运转息息相关。现代人时常感到的焦虑、孤独,承载万物的大地早已给了我们启示一一顺时而作、顺应自然,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其实,基层工作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只要用心贴近群众心声,用情关怀群众所需,用力做好本职工作,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在等待答案的过程中就一定会与一个个感动瞬间不期而遇。 静水深流,正是这一次次平凡生活中心贴心的感动瞬间,令我每每回想起便立刻拥有满怀的精神动力,体悟难得的人间真情,明晓自己的价值所在。 这一份感动来自91岁高龄黄奶奶的人生故事:每次上户走访时,都能看到她静静地坐在竹椅上。我一走近,她便亲切地拉着我的手,跟我讲述过去五六十年代的那些艰苦岁月。这一份感动来自帮扶对象罗奶奶的一块抹布:那时我刚到村工作不久,虽然还不能完全听懂当地方言,但当我走在泥泞中的小径上给村民的房屋拍照录入信息时,热心纯朴的罗奶奶一边递来一块湿漉漉的抹布,一边指着我那沾满红泥的鞋比划着,瞬间一股暖流涌入我心头。这一份感动来自一个爱画画的小女孩依恋的目光:七月,村里的“童心港湾”项目正式挂牌启动。针对留守儿童们的不同兴趣爱好,我积极协助“童伴妈妈”举办了各式各样的精彩活动,诸如唱歌、跳舞、下棋、拼图、画画、搭积木等等,所有的疲惫与汗水,都不及小朋友临别时一句“奶奶,下次我还想来这里画画”拨动我的心弦。这一份感动来自乡里一名准大学生真切的回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32d5ca486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