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法律中的模糊概念

时间:2023-01-05 21:07:2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法律中的模糊概念

作者:尤运生

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03

【摘 要】我们接受法律,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法律中的文字确实体现了我们的利益。模糊概念存在具有其深层合理性与实际意义,对模糊概念处理的不当可能会破坏社会法制,导致法律公信力的下降。

【关键词】模糊概念;动态;相对;语境;解释 一、模糊概念的定义

概念就是反映事物及其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两个逻辑特征。内涵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外延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总和。所谓模糊概念,就是指其内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相对明确,但其外延却不明确的概念。胎儿高空等。

二、模糊概念的特征

(一)模糊不是含糊。法律中的文字是法律所包含的规则的物化载体,因此,它要为全社会的民众提供最为准确的法律规范信息。语言需要准确而不需要含糊,因为含糊会影响我们所要表达的信息的接收。含糊是指表达的不清晰、不认真。而模糊并不是含糊,模糊概念的内涵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对明确的,模糊概念的内涵即其本质属性是由一定范围内的相关事物的共同属性重合的部分所构成的,这些范围内的相关事物与共同属性重合的部分越多就越接近于模糊概念在人们思维中的相对应的具体概念,反之则越远离模糊概念在人们思维中的相对应的具体概念。从极限的角度看,接近模糊概念的极限就是具体概念,远离的极限就不再属于模糊概念的外延。如果将这一问题转化为数学中的集合问题,将具体概念取值为“1”,将其对立面取值“0”,那么模糊概念的意义就存在于[01]的闭区间内。

(二)模糊概念的明确性与模糊性是相对的。模糊与精确是对立的统一,有时用模糊概念描述事物会更清楚,更有效果。法律文字中同样需要模糊,它是相对于精确而言的。当然,在法律中使用模糊概念是有条件的,必须具有一定语境,这种情况下的模糊是准确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三、模糊概念存在于法律中的原因

(一)法律严谨性、稳定性的要求。法律是最正式、最权威的解决纠纷的方式,法律中的每句话都涉及我们的利益,不要用错一个字,应当认清每一个字的分量,他有时候甚至与四亿五千万人民的利益有关!由于法律中的任何一句话都有可能成为用来评判涉及我们自身利益的是非的标准,因此法律中的文字必须严谨,法律中的模糊概念正是立法者措辞严谨的产物。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另一方面,法律是按照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情况而抽象、概括出的一般规则,而具体到每个人,生活却是纷繁复杂的,因此法律需要抽象出模糊概念以涵盖这些复杂情况,同时模糊概念更能适应社会生活在一定时期内的变化,更好地维护法律的稳定性。

(二)人们主观认识的局限性。客观世界是无限的,为了方便认识,人们便给客观世界进行分类,将其中具有相似属性的事物人为地划为一类。但是,客观世界却是整体地、连续地存在的,当我们对事物进行划分时总要确定一定范围,有一些事物出于其自身的整体性可能同时存在于两个或多个这些人为划分的范围中,那么这些事物的身份便处于不确定状态了,从极限角度看,甚至有可能出现一个人为划分的范围内的一种事物延伸至这个范围相对立的另一个范围中。由于人们主观认识具有这种局限,模糊概念在法律中存在就更有合理性,因为模糊概念能够结合具体语境的转化而避免上述尴尬情况的发生。 四、法律中模糊概念处理不当的后果

没有一个人为了公共利益将自己的那份自由毫无代价地捐赠出来,这只是浪漫的空想。人们牺牲一部分自由是为了平安无忧地享受剩下的那份自由。我们接受法律,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法律中的文字确实体现了我们的利益,这些文字为我们提供社会运行的秩序,为法官提供断案的准则。法律建立在为了特定目的而加入的契约的基础之上,法律本来是维护人们利益的,如果它不再维护人们的利益,而沦为特权阶级的私人工具,那么人们为什么还要遵守它呢?如果法律模糊概念解释的不公正造成法律适用时的不公正,人们便对法院判决这一社会公共产品失去信心,转而去寻求暗规则的帮助,而暗规则替代法律进行运作又会进一步破坏社会法制,如此便形成了恶性循环。还需注意的是,法律思维与社会的一般思维是有差别的,法官出于法律思维适当地解释法律中的模糊概念而不被社会舆论所接受的情况出现也是可以理解的。

五、法律中模糊概念的处理方法

(一)将法律中模糊概念放在具体案件的语境中解释。没有人可以在语境之外进行法律推理,语境总是影响着人们的推理目的和内容。模糊概念由于其外延不明确,单独拿出来讨论并没有实际意义,因为它既可以这么解释也可以那么解释。法律中的模糊概念应该在具体案件的语境中解释,同时通过对该案语境主观的理解,用相似的具体概念与模糊概念进行对比,使得该案中的模糊概念逐渐清晰化。

(二)赋予法官适当的解释权。给予法官适当的解释权从而让法律中的模糊概念更能符合案情地被赋予其合适的含义,因为个案中的法官对该案情有更深入的理解,对当地的风俗习惯、人文环境也有更具体的体会。法官对模糊概念进行解释时应根据立法者的本意,而不是个人意志。法官在对法律中模糊概念进行解释应该是被动的,只有司法程序启动时法官才能使用这一权利,否则会导致法律条文的混乱。当法官使用解释权时,我们会不可避免地担心法官的偏见、私欲、法律素养是否会影响解释的公正性。这就要求法官不断提高自身法律素养,同时也要求我们加强对法官的监督,因为权利和责任从来都是相伴而生的,法官获得适当的解释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36009aee6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f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