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分析】生活中的传统文化_语文_小学_宋玉洁

时间:2022-03-19 03:15:2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我爱表达——口语交际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课标分析

招远市实验小学 宋玉洁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教学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一学科性质的定位,把语文从“纯工具性”或是“纯思想性”的单一目标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双重目标转变,实现了人文学科教学目标的整合。所以本节《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的教学既要体现了人文课堂的审美性和发展性,又要体现人文课堂的思想性,同时又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体现。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总的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个目标体现了现代社会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新要求。三年级的口语交际要求是,注意循序渐进,步提高要求。听的方面,认真听,可以提问,可以补充。说的方面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尽量说得生动一些,讲的时候要有感情,使听的人受到感染”。新课标把听、说和语文阅读教学整合为一个整体,使听和说的目的性更强,落实到口语交际上。

本节课确定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搜集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的资料,了解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 能主动参与交流活动,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在小组交流中认真倾听、互相补充,全班交流时成员合作展示、互帮互助,培养团队合作能力;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基于《语文新课程标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还有“尊重学生,张扬个性,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感悟”的教学理念,为了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的统一,根据教材及学生特点,在本节《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教学中,先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再指导进行全班展示,课后合作完成作业,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张扬个性”的学习理念,通过交流、提问、补充、评价、现场创作等方式进行教学,体现了生生交流互动交际过程,构建了师生互动课堂教学模式。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还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之中。”所以本节课循序渐进地引导,最终的落脚点是让学生加深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4e21a166d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