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捏面人 教学目标: 1、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观看图片等方式,回顾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了解的传统文化的含义。 2、通过欣赏录像,在交流,谈话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理清顺序,抓住动作将文章写具体。 3、在交流与学习中,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乐趣,乐于作文。 4、对于作文中出现的错别字,语句不通顺的问题,学会初步修改。 教学过程: 一、 引入传统文化 1、 今天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好吗? 拿起你手中的这个片段,来读一读,看看写的是什么? 2、(出示课件)像这样用面团捏出来的作品,就叫——面人。 用糖做出来的作品我们就叫他——糖人。 其实,我们小朋友也都做过,只是用的材料不一样,是用橡皮泥捏的,那就是——泥人。 3、 在民间有许多这样的巧手能人,他们的手艺流传至今,这就属于——中国传统手工艺文化。 4、 你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多少呢?来,说一说。 5、 做个小游戏,来猜一猜,知道大屏幕上展示的是哪一种我们熟悉的传统文化吗? (1) 迎新春:农历新年是我们中国人最隆重的日子,家家户户都辞旧迎新。 闹元宵:正月十五闹元宵、猜灯谜,小朋友们特别喜欢。 赛龙舟: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人们都要赛龙舟,包粽子。 小结:看,这些都属于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 (2) 书法:这是哪一种传统文化呢? 国画:那这个呢? 小结:这些都属于中国的——传统书画文化。 6、小结:小朋友们真了不起,知道这么多,瞧,这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这就是我们的中国文化,这就是我们的中国! 二、 欣赏录像,激发兴趣 1、 由一个片段,我们引出了这么多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那就再拿出我们手上的这个片段,读一读,能给它加上一个题目吗? 2、 相信老爷爷娴熟的动作,丰富的画面,绚丽的色彩,一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想看吗?正好老师这有一位高手,他捏小蛇的录像,我们一块来瞧瞧。(播放录像) 3、 学生谈感受。 4、 小结:原来大家都有这么多的感受啊!难怪看得如此入迷! 三、 指导方法,进行写作 1、 可惜呀可惜,这么精彩有趣的过程,只有我们小朋友看到了,我们的爸爸妈妈可都没看到啊!太可惜了。(生说:写出来) 2、 这个主意好,那就听大家的。 既然要把他写下来,那我们首先得知道,这位高手是分了几步把这条小蛇捏好的,再欣赏一次?那可得仔细观察哦。 3、 边欣赏录像边交流,相机板书:身体和头、肚子、尾巴、眼睛、斑点、舌头 4、 看来都观察得很仔细,来,用这样的句子会说吗?试试。(自由练说——指名说——同桌说) 5、 小结:瞧,这样我们就把高手捏小蛇的步骤、顺序说清楚了。(板书:顺序) 6、 是不是把步骤说清楚了,我们的介绍就全部完成了?(生:不是,还有动作) 7、 是啊,光这样,我们的爸爸妈妈还是不知道这条小蛇到底是怎么捏出来的,那就得把高手的——动作,给加上去。(板书:动作) 8、 再来看看?可得瞪大你的眼睛看清楚哦,看看,你能介绍这其中的几个动作呢?你可以一边观察一边跟着他来做一做。 9、 相机交流,板书动词。(评价:你记得可真多啊!差不多的动作,你会用不同的词语,了不起!这么细小的动作也没逃过你的眼睛。你观察得可真仔细,这个词用得好!) 10、顺序知道了,动作也知道了,可是有些小朋友还是不会写,这怎么办呢? 别着急,再来读读这个片段,里面也有好多的动作,有些是我们刚才讲到过的,也有些是我们没有讲到的,拿起笔来,圈一圈动作,自己体会体会。 11、都圈了都体会了是吧,那就动手来写一写这位高手捏小蛇吧!老师在大屏幕上把他的关键步骤给展示出来了,你也可以仿照着上面的片段来写一写。 四、 学生写作,交流修改 1、 学生写作。 2、 展示三个学生的作品,帮助修改。 3、 瞧,文章经过修改,就更加准确、生动了,你自己也来修改修改。 4、 小结:小朋友们的介绍都很清楚,很有趣,相信晚上爸爸妈妈听了我们的介绍,一定就像亲眼看过一样。 点评: 一、培养兴趣,让学生乐于写作 这是本节课中的一个教学重点,李老师也力图使之贯穿于整堂课中。在开课伊始,通过大量图片的展示,做游戏,让学生猜一猜,来回顾综合实践活动中已经了解的传统文化,这既是一种巩固,又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原来传统文化包含了这么多的东西,又是那么的有趣。有了兴趣,孩子们自然而然就愿意继续深入地去了解和探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就变成了自觉主动的活动了,有了兴趣,写作也能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153eda9d5bbfd0a795673f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