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诗之美

时间:2022-04-08 17:11: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论唐诗之美



中文系11A1 陈娜

“一股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谛”以情真意深清新自然而见长的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中的名篇佳作千古流传,魅力无穷,时至今日,它在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精神面貌方面仍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千百年来它以无穷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历代人们都十分重视和喜爱唐诗,唐诗之美也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人们通过这些美德诗歌了解社会人生,培养性情、陶冶情操,为它那丰富的内容所吸引,为它那浓郁的艺术美质而折服。

唐诗之所以耀眼璀璨,就在于它是题材丰富广泛。它像一幅绚丽的画卷,涵盖了社会的各个角落,影响着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边塞诗和山水诗是最能够代表大唐帝国恢弘气度的两类诗歌,也是对后世影响巨大的诗歌。而边塞诗是唐诗主旋律中的强劲音符,它反映了唐人慷慨从军、保卫边疆的英雄主义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也反映了民族和睦、友好往来的动人场面,它对边疆雄伟风光和边地民俗风情的描写,充分表现出唐人对祖国边陲的向往和热爱,这些边塞诗以高昂乐观的时代精神,积极进取的豪迈气概,显示出唐人所特有的精神美,这种精神世代相传,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为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体现了唐代边塞诗的精神美。边塞诗作为唐代诗歌的主旋律中的强劲音符,它所包括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举凡写从军出塞,保土卫边,民族交往,塞上风情;或抒写报国壮志,或发反战呼声,或借咏史以寄意,或记当代之边事,上自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下至朋友之情、夫妻之爱,生离之痛,死别之悲,只要和边塞生活相关的,统统在边塞诗之列。”这些集自然、浪漫、写实与一体的诗歌,反映唐人慷慨从军、保卫边疆的英雄气概,描绘边疆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同时也抒发了人民向往和平安宁生活的美好愿望,所以历来人所称道。边塞诗的引人入胜之处,“主要是一种悲壮的豪情,异域的情调,辽阔的视野,边防的信心。所以从这个角度说,唐代边塞诗反映了唐代的时代精神、历史变化和民族心理。

唐代边塞诗之兴盛,远远超过了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朝代,它的繁荣首先表现在诗歌的数量上。翻开《全唐诗》,从头到尾都可以见到边塞诗的身影,据粗略统计,《全唐诗》中大约有2000余首边塞诗;其次边塞诗的兴盛,还表现在诗人众多,名家辈出。其中仅以边塞诗而著名的盛唐诗人就有王翰、王之涣、王昌龄、高适、岑参、祖咏、崔颢等,这个以写边塞而取得成就的作家群体,被后人称之为“边塞诗派”。再次,唐代边塞诗的繁荣还体现在它高超的质量上。总之它以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描绘出边疆多姿多彩的生活画面,其内容之丰富,佳作名篇之多,是其他时代也无法与之相比的。我国的边塞诗经历了有萌芽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在边塞诗创作方面,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在如此丰富的土壤上,唐代的边塞诗迅速发展,最终以独特的精神面貌和艺术魅力,屹立于我国古代边塞诗歌的最高峰。

一、 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

古今往来,战争作为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它的影响范围相当广泛,它不仅涉及到边疆战场和从边作战的将士,而且会触动社会组织的每一个细胞,会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心理。为此社会上出现了重武轻文的、以从军为荣的风气。而且军威死震、国威远扬


的边塞战争,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和尚武精神,增强了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陈子昂《感遇》三十五)“丈夫皆有志,会见立功勋”(杨炯《出塞》投身边塞立功异域也就成就了文人士子追求功业的一条途径。诸如“初唐四杰”和陈子昂等。他们怀抱凌云万丈之才而狂妄不羁,他们的边塞诗充满了赴边御敌、立功报国的豪情壮志,充满了渴望得到君王一顾,以布衣直取卿相的欲望。杨炯的“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从军行》),诗人以挽救国家危难为己任的报国理想和不惜牺牲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代表初唐边塞诗的最高境界。“匈奴今未灭,画地取封侯(杨炯的《紫骝马》;卢照邻的“但令一顾重,不吝百身轻”《刘生》“报恩为豪客侠,死难在横行” 《刘生》;骆宾王的“投笔怀班业,临戎想顾勋”《宿温城望军营》)等,都反映出诗人讴歌功业理想、不惜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反映出广大中下层知识分子渴望登上政治舞台、实现理想抱负和表现自我价值的强烈愿望。骆宾王则是以自己亲历边塞的真实体验来创作塞诗,骆宾王一生曾三次从军边塞,到过甘肃、青海等地。他的边塞诗多抒发 自己为国效力的志向,“平生一顾重,意气溢三军。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军。(骆宾王《从军行》)这是诗人慷慨从戎、誓死报君的雄心壮志。他所抒发的驰骋疆场、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则体现出平定边患、巩固国防的时代精神,具有激人奋进的力量。唐代边塞诗中,颂扬战争中勇赴国难的爱国主义诗歌,以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鼓励、激励着后人,对后世产生了深渊的影响。

二、 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知识分子也不例外。“一朝抚长剑,万里入荒陬,岂不服艰难,之思清国仇。(张宣明《使至三姓咽面》)这种英勇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开启了唐代边塞诗的进步传统,成为一代边塞诗的主题之一。唐代边塞诗中的献身精神和英雄主义气概,赋予了边塞诗壮美的风格。身处塞外荒漠,将士们面对的不仅是凶悍强大的敌人,还有来自恶劣气候艰苦环境的考验,唐军将士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在强敌和大自然面前,他们都显示出无比的坚强与勇敢。陈羽的《从军行》与岑参的《碛中作》都反映出边地将士蔑视艰苦自然条件的英雄主义气概。

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的《从军行》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岑参的《碛中作》)前一首诗歌如一幅壮美的风雪行军图:天山脚下,寒风劲吹,湖泥冻裂,叶落枝折,酷寒疾风中,看不见人影,却听得到高亢嘹亮的笛声,寻声望去,只见在天山白雪的映衬下一行红旗正在向峰巅移动,边疆将士无所畏惧、英勇顽强的精神风貌,在此一览无余。后一首诗摄影了沙漠行军途中的一个剪影,以以茫茫大漠无边无际的荒凉景象,反衬出边塞艰苦恶劣的生活环境,从而显示出诗人从边军塞的悲壮之情。由此可以看出,在时代大潮的情况下,静边报国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成为唐代边塞诗相谐相伴的主旋律。

三、 和睦有好的民族关系

唐代边塞诗是唐代民族关系的一面镜子,它不仅反映了民族之间的矛盾和战争,也反映了民族间的友好往来与和睦相处。初唐时期,那些具有远见卓识的诗人,对当时的和亲政策进行了热情的歌颂,赞许朝廷所奉行的安抚边疆少数民族的边防政策。杜审言在《送和西蕃使》中写道:“圣朝上边策,诏谕兵戈偃,拜手明光殿,摇心上林苑……宁独锡和戎,更当封定远。”边塞战争具有时战时和,打打停停的特点,双方并不是始终处敌对状态,也经常采取和亲政权,笼络交好,厚加奖赍,与之和平相处;而少数民族对唐王朝,除了骚扰掳掠,也经常亲和归附,接受中央政权的册封。边塞战争往往是发生在你来我往的和好的一段时期后,所酿成的武装冲突,待冲突过后,又重新言归于好。

民族贸易在很多时候也会受到边疆战事的影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西安。(张籍《凉州词》其一),诗人写这首诗时,尽管“丝


绸之路”向西的一段已经被吐蕃所占,但仍有铃声悦耳的长长地骆驼队执着的走向沙漠。战争并不能阻挡先进的汉族的经济文化对少数民族的影响。以畜牧为主的吐蕃族,在汉族生活方式的影响下,开始了耕作种植、养蚕、织绢,脱下皮袭穿上锦衣。“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戌楼。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蕃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张乔的《书边事》)这首诗是看到战争带来的某些积极性的影响,清秋时节,长空叫声回荡,倚楼远望的征人,由目下边关的和平安宁,联想到历史上的王昭君的出塞和亲,心中祈愿这民族和睦友好的景象能够长久存在。总之,这些向往边疆和平、渴望民族团结,反映文化交流和商业贸易的边塞诗,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意义。

四、 雄浑奇异的风物民情

唐代的边塞诗是大西北的歌,他不仅反映西北的战争风云,展现戍边战士得丰富生活,还描绘出大西北壮伟奇丽的风光景色,描写西北多民族聚居区的民情风俗。初唐的边塞诗人已经开始以特殊的审美眼光和独特的表现手法,描摹塞外的风光和景物,唐代第一次大量地把西北山川景物,风习人情介绍给中原地区读者的,是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岑参。他的边塞诗是一幅描绘边塞雄奇壮丽风光的长卷。岑参一生三次出塞,长期生活在边疆地区,壁、天山、火云、热海、烈日、狂风、冰川、雪原,无一不收入他的笔下,甚至不为他人注意的“古今传记所不载”的风物也被他写入诗中,其开阔的视野,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在他的边塞诗中得到了尽情的展现。“轮台风物异,地是古单于。三月无青草,千家尽白榆。蕃书文字别,胡俗语音殊。”——《轮台记事》诗歌虽然铸语平常,但寥寥几笔,却勾画出一幅西北边疆风俗画。在民族多杂居地,文字不同,语言不同,但人们却和睦地生活在一起。边疆奇异的山川景物,如火山、热海等更为诗人所津津乐道。

唐代由于统治者推行了有利于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的安边政策,边疆各民族人民才得以掺杂居住,友好交往。唐代有不少描写多民族生活地区生活图景的诗歌,它在唐代的边塞诗中格外引人注目,诗人们也陶醉于塞外多姿多彩的风俗民情中,以最热情的诗笔,讴歌边疆各民族丰富多彩的生活。高适的《营州歌》是描写边地风情的佳作:“营州少年满原野,皮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描写了东北边塞营州的尚武精神。辽东营州毗邻奚与契丹,当地少年熏染胡俗,喜欢驰骋冬猎,好酒豪饮,纵马涉猎在他们如同游戏一般。

唐代是封建国家高度统一的时代,也是一个兼收并蓄的开放时代。纵观唐代的边塞诗,宣扬大唐国伟,抒发从军报国、安定边疆的爱国主义豪情是其主基调,这种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高度的凝聚力,唐代边塞诗围绕这一主题,又有多方面的开拓,它以多姿多彩的诗笔,赞美边疆雄奇瑰丽的风光,描写边塞多民族聚居地民俗风情,讴歌各民族间和睦友好的生活,以高昂乐观的时代精神,积极进取的豪迈气概,谱写出唐代诗坛最辉煌壮丽的诗篇。希望爱国主义精神,英雄主义气概,民族和睦友好的理想传至千秋万代,与世长存。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5ea1425af45b307e8719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