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新语文课程体系的建设与研究

时间:2023-04-24 17:33:1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三位一体新语文课程体系的建设与研究

作者:严芳

来源:《教育·校长参考》2020年第04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是一所新建校,如何构建新语文课程体系,最大限度地提升语文教学效率,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我校开展了关于高效课堂精读、大量课外阅读、在课堂与生活实践中随笔化写作的三位一体新语文课程体系建设研究,旨在找准高效课堂精读、大量课外阅读、在课堂与生活实践中随笔化写作三大板块的内在接轨点,形成三大板块合力并进的新语文课程体系。 研究目标及整体思路

我校三位一体新语文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以写作教学为突破口,以读写为内在联系,打造随笔写作、课文精读、课外大量阅读合力并进的新课堂,其目标直指建设科学、系统、自由灵动、生机盎然的语文教学新课程。

总体思路。首先,随笔写作——从写到读。随笔写作课强调以写带读,以写带评。其次,课文精读——从读到写。常规阅读课的基本流程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主预习,整体感知——展示交流,多边互动——创作提升,拓展阅读——检测反馈,总结收获。其中创作提升,拓展阅读环节实现常规阅读向写作教学、自主阅读的延伸。最后,大量课外阅读——采取课内外结合的方式进行大量课外阅读,并且读写结合。 课程体系建设策略

随笔写作教学改革 第一,起步——情境随笔课。情境随笔课的基本流程是:学生在特定情境中经历体验——在写作中一吐心声——在展示中体味收获。简单说就是玩得高兴,写得畅快,展得得意。所谓玩得高兴,就是通过游戏让所有学生在短时间内进入情境,获得情感体验;写得畅快,即学生情动后的畅快辞发,这种畅快源于深刻的情境体验,也源于师生同写带来的几乎零干扰的写作氛围;展得得意,则是指每个学生都能在展示环节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第二,发展——尝试其他课型。一是读评交流的随笔读评课,采用一写三评的形式。三评即个人自评,小组互评,班内师生共评。一般从书写、中心、选材、结构、语言等方面找出习作的亮点和薄弱环节,进行简言评价并提出参考意见,打出内容分和书写分。二是读中自悟的随笔读悟课,以写带读,常采用一写三读的形式:学生在完成自己的随笔后,阅读同伴和师长的作品,再读经典文章,形成有梯度的比较阅读。三是修改加工的随笔成文课。在前几种课型的基础上动笔修改,通过自己改、同伴帮助修改、教师指导修改,把随笔修改成较为成熟的文章。第三,深化——课型整合。在尝试了随笔写作课的基本课型后,我们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综合处理几种课型的关系。一是七年级的情境写作综合课。二是八年级的读悟评改课,环节基本是:在随笔展评环节,师生共同发现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在自己作品、同伴


例文、教师作品、教材课文、课外经典的比较阅读中自悟写法;学生自选方法修改自己的文章,并对别人的文章提出修改建议;比较修改前后的文章,展示修改成果,推荐入集结册。三是九年级比较常见的课型——随笔与考场作文课,旨在引导学生探讨随笔转化成作文的基本思路。基本环节包括:浏览自己的随笔,并欣赏满分作文,寻找差距;根据考场作文侧重审题、立意、结构、语言等方面的标准,提出修改建议,探讨转化思路;读悟中寻得方法,修改提升随笔;模拟考场写作,扮演阅卷老师。

语文的课文教学 我们对语文教材的课文进行了分类整合,划分为重点精读、背诵吞咽、要点素读三大类。其中,重点精读课文推行三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即激情导入——民主导学——检测导结的教学流程。同时,针对每篇精读课文给学生提供材料进行拓展阅读和创作提升。

自主阅读,读写结合 我校的自主阅读一般分三级阅读书目:课标要求阅读的名著篇目、教师推荐书目和学生自由选读书目。叶圣陶说:閱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关系。单说写作程度是如何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问那些比较难捉摸的阅读程度。可见,以写促读是提升阅读效果的有效方法。 取得成果

随笔化写作教学改革给语文课堂带来了巨大变化。首先,新的作业。每个学生都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随笔本和精品集。随笔本上留下修改作品的痕迹和其他学生的评改意见等,把其中经过读、评、悟、改,成的比较成型的文章,誊写进学生的个人精品集。其次,新的批改。从最初教师对学生作品的全批细改,到师生共同参与的典例批改,再到如今的师生同写、同展、同评、同读、同悟、同评比、同发表,形式愈加丰富多彩。再次,新的展台。好的学生作品可以入选班级精品集,进而入选学校精品集。走廊的随笔展台、学校网站、校报、全国中小学生春蕾杯作文大赛等,都是学生的展示平台。学生的表达欲从偶尔的激动转化成了持久的兴奋。

如今高效课堂精读、大量课外阅读、在阅读与社会生活实践中随笔化写作语文课堂已成为我校和谐教育的一部分,它给我们的语文课堂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未来,我们将继续追求语文教育的理想境界,和学生、学校、共同成长,创造教育教学的崭新风景!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6460c0c8b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