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思维深刻起来

时间:2022-05-26 00:39:1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让写作思维深刻起来

作文试题回放: 有融化、融合、融洽等意思。冰雪化作春水是人际关系和谐是文化交流、思想沟通是”…… 请以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角度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批阅试卷时我们发现,考场作文泛泛之作居多,全然不像预计的那样乐观。考生多由试题材料中的人际关系和谐入手,进而推想到社会和谐问题,或由化交流联想到当前的某些文化现象,或由思想沟通引申到感情的变化……一句话,写作内容多是直接从题目前的材料中来或稍作拓展,却与题目若即若离。真正能对作深入理性分析的作文凤毛麟角。 追本溯源,问题的出现还是与日常的作文教学观念有紧密关联。受话题作文影响,多年来我们习惯于指导学生从现象上说事,由此现象联想到彼现象,由今天的现象联想到古代的现象,由张家的事联想到李家的事,只要在话题范围之内即可。近年盛行的所谓高考文化散文一味地列举屈原、司马迁、李白、苏轼等人的事例,东拉西扯,牵强附会,就是很好的证明。思维上重广度轻深度,操作上重演绎轻分析,情感上重结果轻过程,这实在是话题作文的流毒余孽。 高考考查作文的初衷是什么?——表达内心某种感情、阐明某种观点或认识。古今中外的优秀文章无不是通过各种形式表达感性的真情实感,理性的认识见解。深刻是其中的要诀之一,具体体现就是情真意切、理直气壮。所谓情真意切就是要将内心真实情感的发生过程、真实意图的来龙去脉都传递给读者;所谓理直气壮就是要将待阐明的观点条分缕析,使人信服。分析是走向深刻的必由之路,八刀是以斤(斧),都强调将物体开后研究,所以叙述说理都要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由浅层次到深层次,进而揭示其核心内涵。考这道题重点也要看考生对的情感态度和认识深度。 一、 关于审题

是一道独词型作文题,其特点是宽泛,没有其他词语限制,具有较大的开放性;但审题时也容易抓不住要害,无从下手。 错误审题举隅:

1. 的内涵没有准确理解,认识模糊。部分同学认为就是合,就是和,因此有同学写九八抗洪、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大庆等事件中中华民族的齐心合力,或共同抗灾,万众一心,或同迎盛典,共享成果。究竟什么是《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上的解释是几种不同的东西合为一体或适当调配在一起,如水乳交融。从写作对象上来说,中华民族是一家,显然谈不上是几种不同的东西(即便是考虑由多民族组成),所用材料适合用在体现团结的力量、凝聚力等作文题中,并不能体现的组成要素。再者,相融的人、事、物应该相互发生作用,应该共存互赢,而不应是一方支持另一方或一方受惠于另一方。团结互助,共创美好,显然不能体现的核心意思。可见,对于写作的题目要作准确的分析判断,切忌似是而非。最好将其与相近的概念作比较,更易于从内涵外延上把握其本质和范围。

2. 由题目或所给材料出发,引发到另外一个与有关的话题上展开论述。例如由材料中人际关系和谐是融一句得到启发,就干脆在和谐上展开思考,通篇写和谐,结果写成了一篇以和谐为话题的作文。


3. 由于对缺乏准确的理解,加之题目中限制信息少,导致写作文时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片面认为只要是与相关就行,这一段写融合,下一段写和谐,再下一段写融洽……全文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中心主题。 那么,究竟如何准确审题,深刻立意?

题目前所给的文字材料主要起限制和提示两种作用,从近年高考作文题来看,限制得少,提示得多,它可以帮助学生将题目化大为小、化虚为实、化难为易,触发灵感。材料中所给的信息仅仅是符合审题要求的部分可能性,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对题目的理解和掌握的材料展开叙写,不要拘泥于材料所涉及的范围和角度。

1 依托材料中对的提示性文字来打开思路。材料列举了自然界的融,人际关系的融,文化思想的融,由此展开深刻立意:

冰雪化作春水——冰冷的雪化作温暖的春水,由坚硬转化为柔软,由冰冷转化为温暖,由象征冷酷转化为象征希望,这既可看作纯粹的自然现象,也可由此引申想象成社会生活中通过而形成的因果截然不同的变化,可以从个人着眼,也可以从集体、社会甚至是纵横古今的历史现象入手展开思考,如台海局势的变化给两岸带来的交融、合作和共赢。

人际关系和谐——和谐仅是的良好效果,因此,从人际关系角度来最好写的过程,即如何逐渐,可以写人与人如何融,人与集体、社会如何融,人与自然如何融,集体与集体、国家与国家如何融……最后再揭示得好就可以达到和谐,或说明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提倡人们能融会融善融。 文化交流——不同的文化,如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区域、不同年代的文化有着各自不同的特征和内涵,它们会随着民族的融合、政治经济军事的交流和人们对自身历史的反思体悟而互相碰撞融合。由此出发选取一个准确而小巧的视点展开为好,如七夕节,这一传统节日在古今中外人们心中的意义有何区别和变化?祖辈、父辈和中学生自己对它的理解相同吗?中国人与外国人对它的态度一样吗?他们能否存异求同,将各自的观念融合而使得它更具时代现实意义?针对这一问题可以从不同的文化背景着眼,从文化交流融合的角度或论述,或记叙生活中的一景一幕。

思想沟通——不同的思想观念,不同的情感在特定情境下的交融互有,进而可以增进情感或坚定信念。

2 紧扣题目本身,把握的内涵,用组词法,即通过添加修饰、限制词语或者将其扩展成短语的方法将题目具体化。这样既可使思维聚在这一焦点上,又可以将细化,引向深刻,使文章言之有物、言之有据。如消融、融洽、融的艺术融洽的沟通、融合无价、莫道不相融等等,都可引领思路,构架全篇,万无一失。

二、 关于构思

写作文常常讲究角度新颖,构思巧妙,发人所未发。但新思维不会从天而降,变化创新都是由常规发展引申得来的。南京师范大学何永康教授多次强调,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考虑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在构思时最管用。巧妙的构思和深刻的见解往往都是由以上常规角度向前再跨一步而得来的。

这个题目也可以运用常规方法来引导思路,便宜实用。需要注意的是,作文同时回答上述问题,其优点是层层铺进、思路清晰,但重点难突出,给人地开花蜻蜓点水的印象。我们提倡侧重其中一个方面甚至是某一方面的某一个小点深入展开,便于集中论述或表现一个主旨。选一个方面来展开论述时,


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方面的选择没有标准,视某一角度的写作实际意义而定。对于这个题目来说,探讨什么是融的现实意义不大,最好探讨融的意义融的途径

追根究底,的意义不在于的本身,而在于参与的双方或多方达到双赢或互赢,并且在的过程中产生新生事物,即创新。只是双赢和创新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学生可以结合具体的人事物作具体分析。

的方法不一而足,可以从的一方或双方(多方)进行考虑。如我们可以从自身角度考虑,提出贱己以融、强己以融(观念)、立德以融、修身以融(行动)等分论点,提法准确而有新意。我们还可以以水为喻,以水喻人,从水的特性上得到关于的启发:常态的水随所在的容器的形状而不断改变自身的形状,水的固液气三态能随着外在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水的无味决定了它能便宜地根据需求调配成不同气味的香水。难怪古人说上善若水!水的在于它能根据要求变化,与外在要求得严丝合缝。这样的构思深刻而富于创造性,表现力强。

高考作文,考心,考情,更考识,这是最根本的;高考作文,考表达,考积累,更考思维,这是最直接的。考生如能深刻领会题旨,审准题意,深入挖掘,与我们的生活大背景对接,自会有好角度可选,有好材料可用,有好立意可挖,自能写出漂亮的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87c2d587d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3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