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近义成语的辨析方法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近义成语的辨析 (一)近义成语理性意义方面的辨析 近义成语间理性意义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语义轻重不同 “怒气冲冲\怒气冲天”都有“十分愤怒”的意思,但二者语义轻重不同,前者只是一般的形容,语义较轻,后者带有夸张意味,语义较重。 “自作自受\自食其果”都有“自己做了坏事自己承受”的意思,但二者语义轻重不同,前者表示说话人的埋怨情绪,语义较轻,后者表示说话人拍手称快的情绪,语义较重。 2、表达重点不同 “寡不敌众\众寡不敌”都有“人数力量相差很多”的意思,但二者表达重点不同,前者以“寡”的一方为着眼点,偏重在人少的抵挡不过人多的,后者以“众寡”双方为着眼点,偏重在人数力量相差悬殊,难以抵挡。 “眉开眼笑\眉飞色舞”都有“非常高兴”的意思,但二者表达重点不同,前者偏重在快乐,多形容人们欢乐、喜笑的情态,后者偏重在得意,多形容人们自得、兴奋的情态。 3、范围大小不同 “爱不忍释\爱不释手”都有“喜欢得放不下”的意思,但二者所指范围大小不同,前者可以指称不能用手去拿的事物,所指范围较大,后者只能指称可以用手去拿的事物,所指范围较小。 “一目十行\一目了然”都有“看东西反应快”的意思,但二者所指范围大小不同,前者指称的只能是文字,所指范围较小,后者除文字外,还可以指称其他具体事物,所指范围较大。 4、适用对象不同 “捷足先得\捷足先登”都有“行动敏捷”的意思,但二者适用对象不同,前者多适用于可以跟“得”照应的事物,后者多适用于可以跟“登”照应的事物。(《中国成语》误,576页) “不耻下问\移樽就教”都有“向人请教”的意思,但二者适用对象不同,前者含有被请教的对象的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意思,因此只适用于上对下,后者则没有这种限制,对上对下都适用。 5、内涵宽窄不同 “熙来攘往\熙熙攘攘”都有“人多、热闹、拥挤”的意思,但二者语义内涵宽窄不同,前者还有人来人往的含义,语义内涵较宽,后者则没有这种含义,语义内涵较窄。(《汉语成语》误,1249页)“味如鸡肋\味同嚼蜡”都有“寡淡乏味”的意思,但二者语义内涵宽窄不同,前者还有弃之可惜的含义,语义内涵较宽,后者则没有这种含义,语义内涵较窄。 (二)近义成语色彩意义方面的辨析 近义成语间色彩意义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上: 1、感情色彩不同 “鬼哭狼嚎\鬼哭神号”都有“大声哭叫,声音凄厉”的意思,但二者感情色彩不同,前者是贬义成语,后者是不褒不贬的中性成语。(《中华成语》误,481页) “全心全意\一心一意”都有“投入全部精力,没有其他杂念”的意思,但二者感情色彩不同,前者是褒义成语,后者则是不褒不贬的中性成语。 2、语体色彩不同 “进退两难\进退维谷”都有“进也难、退也难”的意思,但二者语体色彩不同,前者常用于口头语,后者常用于书面语。(《汉语成语》误,590页) “胡言乱语\胡说八道”都有“胡说、瞎扯”的意思,但二者语体色彩不同,前者是通用语体,在书面语、口头语里都常用,后者口头语色彩浓重,常用在对话中。 3、形象色彩不同 “指桑骂槐\指鸡骂狗”都有“表面上骂这个人而实际上骂那个人”的意思,但二者形象色彩不同,采用了不同的比喻说法。(《现汉》误,1754页) “嗤之以鼻\不屑一顾”都有“轻视、蔑视”的意思,但二者形象色彩不同,前者是描摹性的,具有形象色彩,后者是直陈性的,不具有形象色彩。 4、态度色彩不同 本文除了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形象色彩以外所附加的色彩都归属于态度色彩,诸如敬辞、谦辞、婉言、直言、诙谐、讽刺等等。 “一得之愚\一得之见”都有“见解肤浅”的意思,但二者态度色彩不同,前者表示谦逊,一般只用作谦辞,后者没有这种附加色彩,使用上也没有这种限制。(《汉语成语》误,1375页) “阮囊羞涩\不名一钱”都有“贫穷、没钱”的意思,但二者态度色彩不同,前者表意委婉,是婉言,后者表意直白,是直言。 (三)近义成语语法意义方面的辨析 近义成语间语法意义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子目上: 1、句法功能不同 “老马识途\识途老马”都有“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可起引导作用”的意思,但二者句法功能不同,前者是主谓式,具有谓词性功能,后者是定中式,具有体词性功能。(《中国成语》误,713页) “铜墙铁壁\固若金汤”都有“十分坚固、不可摧毁”的意思,但二者句法功能不同,前者是定中型联合式,具有体词性功能,后者是述补式,具有谓词性功能。 2、句式要求不同 “立锥之地\立足之地”都有“极小的一块地方”的意思,但二者句式要求不同,前者一般只用于否定句,后者在肯定句、否定句里都常用。(《中华成语》误,733页) “铤而走险\逼上梁山”都有“因无路可走而被迫冒险”的意思,但二者句式要求不同,前者多用于主动句,后者多用于被动句。 3、具体用法不同 “肝胆相照\肝胆照人”都有“以赤诚之心待人”的意思,但二者具体用法不同,前者是指双方或多方的,前面常用表对象的介词短语作状语,后者是单指一方的,前面不能加表对象的介词短语。(《中国成语》误,410页) “明目张胆\明火执仗”都有“公开放肆地干坏事”的意思,但二者具体用法不同,前者前面能受程度副词“更”“太”等的修饰,后者则不能这样用。 4、能否直接带宾语 “惨淡经营\经营惨淡”都有“劳神从事,用尽心思”的意思,但二者在能否直接带宾语上有差别,前者用法相当于及物动词,可以直接带宾语,后者用法相当于形容词,不能带宾语。(《汉语成语》误,127页)“一网打尽\斩草除根”都有“把对方消灭干净”的意思,但二者在能否直接带宾语上有差别,前者是以动词为中心语的状中式,可以直接带宾语,后者是本身带有宾语的连动式,不能这样用,如果有意念上的宾语,必须由介词短语提前。 人们对近义成语辨析的结果,不是单靠成语的释义就能得出来的,而主要是从大量的实际用例中概括抽象出来的,在此以两组成语为例。 ⑴不动声色--不露声色 先看例证:①说的是关于冲突斗争的话,乐山却像谈家常琐事,毫不动声色。(叶圣陶《倪焕之》)②胡太印不露声色地听着,他很懂得工作的诀窍,不轻易表态,只决定在辛家开会,暗示了对她的支持。(于敏《第一个回合》)显然在上述书证中它们不宜相互调换:因为“不动声色”和“不露声色”二者理性意义方面适用对象不同,前者表示不为外界所动,适用于形容态度镇静,后者表示不让内情外露,适用于形容神色镇定。(《现汉》误,111页) ⑵中流砥柱--砥柱中流 先看例证:①她被认为是……一根维护传统社会秩序的中流砥柱。(叶君健《山村》)②他从前在西林王身陷困境时就曾挺身而出,砥柱中流。(张长弓《漠南魂》)显然在上述书证中它们不宜相互调换:因为“中流砥柱”和“砥柱中流”二者语法意义方面句法功能不同,前者是定中式,具有体词性功能,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后者是主谓式,具有谓词性功能,比喻人或集体独立不挠,起着支柱作用,具体用法也不同,前者常用作宾语,后者常用作谓语。(《现汉》、《汉语成语》、《中华成语》、《中国成语》均有误,依次见相关辞书的1763页、1537页、1727页、265页) 通过这两组实例的剖析,我们从中可以知道广泛搜集成语用例,加以仔细分辨的重要性。而权威性辞书的疏漏,也为辨析近义成语时的“小异难分”,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对于上述这些疏误,不少编撰者在辞书修订时,经过细致深入的辨认,也在不断地加以修正,使成语的释义更为准确缜密了。譬如在《现汉(第3版)》(商务印书馆,1996)中,将“所向无敌”与“所向无前”当作等义成语(该词典1213页),而在第5版《现汉》里,已把它们作为两条不同的成语,各自单列条目(该词典1311页)。显然,这两条成语理性意义方面表达重点不同,前者偏重在天下无敌,后者偏重在一往无前。再如在《现汉(第3版)》中,将“嗜痂之癖”与“嗜痂成癖”当作是同一条成语不同的书面形式,在“嗜痂之癖”条标明“也说嗜痂成癖”(该词典1158页),而在第5版《现汉》里,虽然“嗜痂成癖”未单独列条,不过在“嗜痂之癖”释义时增加了如下表述:也用“嗜痂成癖”比喻形成乖僻嗜好。显然,这两条成语语法意义方面句法功能不同,前者是定中式,具有体词性功能,后者是主谓式,具有谓词性功能(该词典1251页)。 三、近义成语的误用 这一部分我们列举一些近义成语方面误用的实例(多数是近年来全国及部分省市高考试题所提供的病例),加以改正,然后采取加“按”的方式,从理性意义、色彩意义、语法意义三方面,找出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为省篇幅,一般只就一点来剖析的),作些正确的辨析与解说。这就是“正说”的实际含义。下面各病例中,把修改后应选用的那个近义成语,外加括号在相应的位置上标明。 ⑴整改不光是说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上,相信到下一次群众评议的时候,大家对机关作风的变化一定都会有口皆碑(改为:交口称誉)的。按:“有口皆碑\交口称誉”都有“大家一致赞扬”的意思,但二者语义轻重不同,前者是到处受到称赞,语义较重,后者是在特定范围内得到称许,语义较轻。故这里改用“交口称誉”才轻重得当,符合语境。 ⑵会议期间,农科院等单位在会场外摆出了鲜花盆景销售摊。休息时,摊前车水马龙(改为:人来人往),产品供不应求。按:“车水马龙\人来人往”都有“熙熙攘攘,热闹非常”的意思,但二者表达重点不同,前者偏重在车马多,后者偏重在人多。句中显然是指熙来攘往的人群,所以用“人来人往”才贴切。 ⑶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改为:举不胜举)。按:“汗牛充栋\举不胜举”都有“非常多”的意思,但二者所指范围大小不同,前者指称的只能是书籍,所指范围较小,后者除书籍外,还可以指称人和其他事物,所指范围较大。原句指的是人,显然误用了“汗牛充栋”。 ⑷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改为:锦瑟年华)的大学生沉迷在网吧里,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按:“豆蔻年华\锦瑟年华”都有“青春年少”的意思,但二者适用对象不同,前者只适用于十三四岁的女子,后者则适用于男女青年。文中用“豆蔻年华”形容大学生,在性别、年龄上都不合适,改用“锦瑟年华”就确切了。 ⑸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改为:巧不可阶)。按:“巧夺天工\巧不可阶”都有“十分巧妙”的意思,但二者语义内涵宽窄不同,前者含有人工胜过了自然的意义,语义内涵较宽,后者则没有这种含义,语义内涵较窄。“苍山”与“洱海”都是自然景物,当然不能用“巧夺天工”来形容了。 ⑹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改为:呕心沥血)。按:“处心积虑\呕心沥血”都有“用尽心思,费尽心血”的意思,但二者感情色彩不同,前者是贬义成语,后者是褒义成语。在原句中用贬义成语,感情色彩不对。 ⑺听到了我们班得了“三好”红旗的消息,同学们都高兴得载歌载舞(改为:手舞足蹈)。 按:“载歌载舞\手舞足蹈”都有“非常高兴”的意思,但二者语体色彩不同,前者带有书面语色彩,后者带有口头语色彩。原句是口语风格的,用书面语的“载歌载舞”,语体色彩前后不协调。 ⑻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改为:纷至沓来)。按:“趋之若鹜\纷至沓来”都有“连续不断地到来”的意思,但二者形象色彩不同,前者是比喻性的,具有形象色彩,后者不具有形象色彩,是直陈性的;另外,也正因为前者以“鹜”(野鸭子)作喻体,整个成语略带贬义,而“纷至沓来”是中性的。从原句表意看,用“趋之若鹜”不妥。 ⑼在前进的道路上一定会碰到困难,有志气的青年在困难面前一定十分沉着,想方设法加以克服,而不会诚惶诚恐(改为:惊惶失措),被困难吓倒。按:“诚惶诚恐\惊惶失措”都有“惊慌、害怕”的意思,但二者态度色彩不同,前者带有讽刺意味,后者不含有这种态度色彩;另外,二者语义内涵宽窄也不同,前者含有既怕失敬而过分小心,又怕失责而过分谨慎的意义,后者则没有这种含义。因此,这里改用“惊惶失措”表述才确当。 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是要付出艰苦劳动的,并不是一挥而就(改为:一蹴而就)的。 按:“一挥而就\一蹴而就”都有“轻而易举,容易成功”的意思,但二者句式要求不同,前者一般只用于肯定句,后者一般只用于否定句;另外,二者适用对象也不同,前者多适用于一动笔就能够成功的动作行为,后者多适用于巨大的工程、艰巨的任务、伟大的事业等。将原文的“一挥而就”改为“一蹴而就”才表意准确。 ⑾张同良和丁光平是我哥哥心心相印(改为:情投意合)的老战友。按:“心心相印\情投意合”都有“彼此心意相投”的意思,但二者具体用法不同,前者不能直接作定语,要作定语时前面必须带有表对象的介词短语,后者没有这种限制,可以直接作定语。改句用“情投意合”作定语,就没有语病了。 ⑿持这种意见的人,平时锱铢必较(改为:斤斤计较)个人得失,只想到自己而不关心别人。 按:“锱铢必较\斤斤计较”都有“对细微的利益过分计较”的意思,但二者在能否直接带宾语上有差别,前者是主谓式,在句中不能作述语而直接带宾语,后者是以动词为中心语的状中式,可以在句中作述语,并直接带宾语。原句“锱铢必较”作述语而直接带宾语,是明显的误用,改用“斤斤计较”后句子也就通顺了。 本文在近义成语的辨析方面,通过“总说”“分说”与“正说”,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笔者相信,读者在学习、研讨和运用近义成语的过程中,“通过经常的辨析”,一定可以不断地“增强驾驭成语的能力”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95d0050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7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