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学生问题行为的家庭因素分析

时间:2023-05-18 20:20: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专学生问题行为的家庭因素分析

作者:何静

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6年第05

要:导致中专学生问题行为的因素众多,家庭因素是主要的外在因素。几种类型的家庭易导致中专学生的问题行为的产生。 关键词:问题行为;中专学生;家庭类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008-01

问题行为是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所遭遇的问题或困难,如缺乏学习热情、考试焦虑、神经质、违纪等等。它们是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适应不良行为,通过言语或语言行为矫治可以获得解决。问题行为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而且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甚至会使学生走向犯罪,严重危害社会安宁与稳定。当前中专学生问题行为越来越引起广大教师、家长的关注。中专学生问题行为形成的原因十分复杂。通常认为,除了中专学生本身的因素外,导致他们出现问题行为的外在因素主要是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家庭是一个儿童成长的起点,而家庭教育通常对儿童的成长有着启迪的作用,作为整个社会教育事业的基本组成部分,家庭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家庭类型来分析导致中专学生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 一、残缺家庭

长期以来,中国作为一个伦理觀念非常强的国家,家庭是社会生活中较为稳定的组织形式。到了近现代社会,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方式的改变,致使家庭关系开始松动。离婚率上升、单亲家庭和重组家庭的不断增加,大大减弱家庭了对孩子的教育及保护功能。夫妻离异、家庭解体,对孩子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打击和伤害。当父母感情已破裂时,相互间的冷战给孩子以强烈的刺激、惊吓,造成紧张和不知所措。单亲家庭的教育相对于双亲家庭来说,无论在知识、情感、社会化方面都不够完善。在这样家庭生长的孩子,他们敏感、孤僻、易怒、心理相对脆弱,容易产生冷漠心态。这种类型的家庭导致的问题行为学生具有如下特点:内向,心理脆弱,沉默寡言,遇事敏感,孤僻,冷漠,与同学交往少,易自暴自弃等。 二、下岗家庭

下岗者的心理饱受打击,没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看见父母为生活而日忧夜虑,子女易滋生不安全感和自卑心理;父母疲于奔命,对子女容易疏于管教,导致子女放纵自己;更有的学生瞧不起父母,仇视社会,个性趋于冷漠。这种现象如教育引导不及时,很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与交往,产生一些心理障碍和问题行为。


三、低文化家庭

文化层次低的家庭对子女的要求有两类情况:一类家庭严苛,为培养孩子可以倾囊而出,但这类家庭的教育方式往往简单粗暴,和风细雨式的谈心少,忆苦思甜式的对比多,有时甚至因恨铁不成钢而对子女施以拳脚、加以棍棒;另一类家庭文化层次不高但经济状况好,这种家庭轻视知识,金钱至上,使得子女不思学习,不能建立正确的消费观,不能给子女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隔代抚养家庭

当今农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增多,隔代抚养的学生越来越多。祖辈对孙辈的要求常常百依百顺,严格要求的少,盲目满足的多,有时产生祖辈、父辈教育要求的矛盾。另外,祖辈所受的均为传统教育,对孙辈在教育观念上存在很大的欠缺。这些学生在家中明显感到孤独,基本属于放任自流,爷爷奶奶仅在生活上予以照顾,对其进行谈心、指导学习微乎其微。家庭教育的不良或畸形,导致这些学生不仅在学业上有困难,在其行为习惯的表现上也明显不如其他同学。

五、父母关系不良家庭

在众多家庭因素中,父母间的不良关系对学生会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研究发现,家庭中父母间紧张的冲突关系会成为孩子心理创伤的背景。他们会变得不相信人际间能够存在友好的、亲切的关系,会过早地对人际间的一切关系感到悲观失望,因而也就不会去吸取同他人共事或合作的正面经验。父母冲突、关系不和谐对孩子消极影响的主要表现是:家庭中缺少宁静、幸福、安定;行为放纵,缺乏自制力;适应能力逐渐降低;对各种道德规范越来越不习惯;不少孩子还会对自己的双亲产生反感,有时甚至对其中一方怀有怨恨之情。

六、与学校不合作家庭。有些家长认为,交钱把孩子送到学校读书,孩子的学习、纪律、教育全是学校的责任了;还有些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纪律有问题就觉得没有脸面见老师,连学校请家长也借口工作忙回避。由于家长与学校不配合,学校与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脱节甚至相矛盾,以致孩子无所适从,不能形成教育合力,久而久之,孩子被社会上消极事物所吸引,进而把老师的教育、家长的忠言,当作耳边风、产生厌学情绪,逃学弃学等现象产生也就不足为怪了。

以上是导致中专学生产生问题行为的主要家庭类型。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家长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能够直接影响到他的行为发展,家长不仅仅要为孩子提供物质生活,还要提供丰富的精神生活,引导学生有着良好的思想素质、行为修养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对这些家庭的家长来说,更多地应该是提高自身素质,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体会孩子内心的感受与需要。对于教师来说,应对这些类型家庭的孩子给与更多的关注,加强与家庭沟通,及早预防。社会相关机构也应该对良好家庭的创建提供相应的指导。


参考文献:

[1] 缪建东.家庭教育社会学[M].江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

[2] 谢维和.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一种教育社会学的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1.

[3] 丁寰翔.浅述家庭与中专学生越轨行为[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9ef4ab3c8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6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