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20 01:32: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八年级数学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对教学过程进行修正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八年级数学探究三角形相似的条件的教学反思有哪些呢?接下来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八年级数学探究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教学反思,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八年级数学探究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教学反思()

在探究三角形相似条件的过程中,先通过学生类比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引导他们运用操作和讨论的方式得出结论,并加以应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积累了数学活动的经验,体验了交流讨论带来的成就感,又一次熟悉了数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提高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在本节教学中,我还注重了习题的发展性作用,通过分层次,逐步提高的问题设计和图形的逐一变化,让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突出学习上的重点,突破知识上的难点,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如用几何图形的运动变化的观点提醒常见的相似三角形“基础图形〞,较好的提高了学生识图、作图的能力。通过进一步强化判定一的知识,又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培育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最后,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分层的布置。可喜的是,从完成的情况上看,学生能较好的完成自己的那局部作业,并且局部“争优组〞的同学也尝试做了“优秀组〞的一些作业,且效果较好,有几道相对较难的问题也能自己解决,这足以说明,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讲是非常有效的。同时,也反映出,分层作业能及时的反馈学生的课堂听讲情况,并能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课后,我还计划利用这次作业的结果对学生进行学习上的鼓励,使他们有信心继续学好数学这门学科! 八年级数学探究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教学反思() (1)突出了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

通过学生小组讨论、观察、试算、发现、总结、归纳,得出“有两个角对应相



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这个结论。让学生经历发现这个结论的过程,使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生的发现思维的火花。从而培育了学生观察、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2)引进了计算机《几何画板》技术。

通过几何画板演示,使学生发现:随着两个三角形相应角度的变化,它们的三边保持对应成比例,从而对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并且也可以节省许多时间。遗憾的是因为硬件的限制,不能使学生做到一人一台电脑,更好地进行探究。

(3)恰当地处理自主、探究、合作的关系。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中追求的一种学习方法,我在上课时对不同的内容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对于例题、练习主要强调学生先独立思考,需要合作探究的内容让学生大胆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竞争收获。 (4)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民主。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到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他们平等的合。最后让学生自己小结,活跃了课堂气氛,做到全员参加,理清了知识脉络,强化了重点,培育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通过对上面这节课的思考,结合新课改的具体要求,提出以下几点疑问: (1)教学中是强调知识点的落实还是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育? (2)教学中是紧紧把握教材还是结合实际、大胆突破? (3)在新教材中,许多内容的讲解难以把握。 八年级数学探究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教学反思()

在两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基础上,本节课又学习了两个定理,由于这些定理与三角形全等时所学的类似,所以学生学习起来并不困难。

一开始,我就在黑板上板书了三个定理的内容与几何语言,让学生类比全等三

1


角形的判定,再结合图形进行了理解。接着处理了学案上的内容,预习检测的内容刚好是对这两个新的判定方法的一个应用。

然后将基础训练上的一个题作为当堂训练的题目,请学生限时解答,找两名学生上黑板做,题目虽说简单,但学生对新判定方法的应用还是掌握不恰当,在讲评时给学生进行了归纳:

1、当题目中告诉角之间的相等关系时,或线段的平行关系时,经常选择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这一判定方法。

2、当题目中告诉线段的长度较多,或含有成比例线段的图形时,常选择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这一判定方法。

3、当题目中既有角之间的关系,又有线段之间的比例关系时易采用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这一判定方法。

所以遇到有关三角形相似的问题时,要充分考虑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有针对的选择判定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节课中有一个疑惑,那就是在本节课的开始有的三个问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从而得出两个判定定理,我觉得,这里没有学习的平行公理,也没有学习了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所以在理论上无法通过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即使推出来,也让学生半天理解不透,所以,我回避了这个问题,直接类比全等得到了两个判定方法,这样做学生只会用定理进行判定,但不知道为什么,只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在这里,还真的需要好好思考一下如何处理这一点内容比较适宜呢。

看了八年级数学探究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教学反思看过: 1.八年级数学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教学反思 2.相似三角形教案及反思

3.八年级数学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学反思



4.八年级数学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课后教学反思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dadb142e6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0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