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谏》原文及注释

时间:2022-03-28 21:53:3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求谏

吴兢《贞观政要》

太宗威容俨肃,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太宗知其若此,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冀闻谏诤,知政教得失。贞观初,尝谓公卿曰:“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谏。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匡救,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谏议大夫王珪对曰:“臣闻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是故古者圣主必有争臣七人,言而不用,则相继以死。陛下开圣虑11,纳刍荛12,愚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罄其狂瞽13”太宗称善,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14,必使谏官随入,预闻15政事。有所开说16,必虚己纳之。

贞观五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喜则滥赏无功,怒则滥杀无罪。是以天下丧乱,莫不由此。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恒欲公等尽情极谏。公等亦须受人谏语,岂得以人言不同己意,便即护短不纳?若不能受谏,安能谏人?”

贞观八年,太宗谓侍臣曰:“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17匡谏,欲令耳目外通18,下无怨滞19。又比20见人来奏事者,多有怖,言语致失次第21。寻常奏事,情犹如此,况欲谏诤,必当畏犯逆22所以每有谏者,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23若即嗔责,深恐人怀战惧,岂肯更言!

贞观十六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自知者明,信24为难矣。如属文之士25伎巧之徒26,皆自谓己长,他人不及。若名工文匠,商略诋诃27,芜词28拙迹,于是乃见。由是言之,人君须得匡谏之臣,举其愆过。一日万机,一人听断29,虽复忧劳,安能尽善?常念魏征随事谏正,多中朕失,如明镜鉴形,美恶必见。因举觞赐玄龄等数人勖30之。



贞观十七年,太宗问谏议大夫褚遂良曰:“昔舜造漆器31,禹雕其俎32,当时谏者十有余人。食器之间,何须苦谏?”遂良对曰:“雕琢害农事,纂组伤女工33首创奢淫,危亡之渐。漆器不已,必金为之34。金器不已,必玉为之。所以诤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太宗曰:“卿言是矣。朕所为事,若有不当,或在其渐,或已将终,皆宜进谏。比见前史,或有人臣谏事,遂答云‘业已为之’或道‘业已许之’,竟不为停改。此则危亡之祸,可反手而待也。



失其举措:慌了手脚而举止失当。

假颜色:改换脸色,表现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自贤:自以为是。

极言:竭力陈说。




理:顺,指天下太平。

相遇:相互对待。

鲠议:耿直的议论,毫不避讳。

后:君主。

争臣七人:几个敢于直言谏诤的大臣。

相继以死:相继以死谏诤。

11开圣虑:开启圣明的思虑。这是对国君尊敬的说法。

12纳刍荛:采纳粗野之人的意见,意思是不耻下问。刍荛:割草打柴,借指粗野之人。 13罄其狂瞽:竭尽自己浅陋之才。狂瞽,愚妄无知,多用为谦辞。瞽,瞎子。 14平章国计:商议国家大事。 15

预闻:参与其事并知其内情。 16开说:进言,陈述。 17正人:正直的人。

18耳目外通:耳目与外界想通,意思是能知道外界对政事的看法。 19怨滞:怨结于心而阻滞不通。 20比:近来。 21次第:(言语的)顺序、先后。

22逆鳞:倒生的鳞片。传说龙的喉下有逆鳞径尺,人若触之,龙必怒而杀人。因以“触逆鳞”“犯逆鳞”“披逆鳞”等喻指触犯君主之威严。 23忤:冒犯,触犯。 24信:确实。

25属(zhǔ)文之士:写文章的人。

26伎巧之徒:有技艺的人。伎,各种技艺。 27商略诋诃:商讨品评,呵斥指责。 28芜词:杂乱无章、没有条理的言辞。 29听断:审查,决断,处理。 30勖(:勉励。

31舜造漆器:相传造漆器从舜开始。漆器,以漆装饰的木器。 32雕其俎:在案板上雕上花纹。 33zuǎn组伤女工:编织精美织物会耽误妇女织布做衣的工作。纂,原指赤色丝带。组,丝带。女工,指女子所从事的纺织、刺绣、缝制等工作。

34漆器不已,必金为之:制造漆器还不满足,就会用金子制作器具。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edcfa08a7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