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社会工作对流动儿童社会适应心理危机的介入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数量不断增多,流动儿童规模日益庞大。流动儿童在城市中的社会适应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本文探讨了流动儿童在社会适应过程中容易产生的心理危机。社会工作作为一种助人自助的专业,应充分发挥其优势,利用个案、小组、社区、行政等专业工作方法为解决流动儿童的问题寻找有效对策。 【关键词】社会工作;流动儿童;社会适应 社会适应是指个人适应社会环境而产生的行为。个人通过社会化,明白了自己的社会权利和义务,形成了与社会相适应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和性格,就会在社会交往中与社会行动中采取符合社会要求的行动。也有学者指出个体的社会适应从内容分,包括身体适应、心理适应、文化环境适应;从心理适应的内容分,包括认知的、情感的、性格的、行为的等方面;从性质分,包括适应良好和适应不良;从策略分,包括主动适应和被动防御;从水平分,包括掌握、应对、防御。 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就是指流动儿童适应社会的过程,包括身体、精神、心理、文化环境的适应等等。在这个适应的过程中,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抑郁、不安、偏激、迷茫等等不良心理症状,我们称之为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的心理危机。 一、流动儿童社会适应所产生的心理危机 (一)社会归属感弱 社会归属感是一个人的精神信仰和寄托,没有了它就犹如一个人找不到家的感觉,这种迷茫导致人们产生各种不健康的情绪。有些流动儿童跟随着父母到处奔波,频繁转学。这种频繁的转学不但让孩子感到疲劳,而且在辗转的过程中,由于对环境的熟悉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还没有对一种环境熟悉之前又转到另外一个环境,这对人的心理环境认识会产生偏差,人不但不能融入环境,还会对环境产生厌倦的情绪。一旦这种情绪产生,人就很难在社会上找到到归属感。进而出现一系列的不良的连锁反应。 (二)易产生抑郁的心理 很多流动儿童由于父母的职业关系,没有办法与父母进行沟通,而在学校里面,与老师、同学的接触少,儿童本身的话语权无法得到满足,内心的话无人倾听,长期的积累,就容易使这些儿童产生抑郁的心理。 (三)易产生孤独心理 流动儿童常常感到自己与城市儿童的巨大差别,由此产生孤独心理。他们并没有真正融入城市。许多城市居民对他们仍然存在歧视,甚至他们叫做“小乡巴 佬”、“小盲流”;许多学生家长也对流动儿童存有偏见;由于身份特殊,很多学校不愿意或是迫于压力接受流动儿童,常抱有放任自流的消极态度。流动儿童多数是半路转学,缺少和同学的认识熟悉过程。他们时常在集体活动中受到冷落。感到与其它学生之间存在差异,进而产生寄人篱下的孤独心理。 (四)易产生自卑心理 流动儿童进入城市之后,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环境都发生了剧烈变化。特别是生活环境与城镇孩子的差距巨大,易导致流动儿童产生自卑心理。一方面随着流动儿童自我意识的逐渐增强,这种反差体验更是越来越强烈。另一方面流动儿童与城市群体之间本身固有的隔阂是他们自卑心理产生的重要诱因。自卑这一消极的心理体验往往导致流动儿童缺乏自信心和进取心,精神萎靡不振。当自卑心理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影响到学习、生活的正常进行。 二、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社会适应心理危机问题的对策 (一)个案工作方法的介入 个案社会工作是指专业工作者以个别化的方式为个人及家庭提支持、解决问题一种社会工作方法。社会工作者针对儿童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消极的心理问题,进行一对一的个案管理,社会工作者要主动接近他们,了解他们的问题所在,编制合理的介入方案。社会工作者要运用尊重,倾听,同理心及积极关注等专业技巧并结合心理咨询技巧,多给予鼓励和情感支持,帮助他们摆脱情绪困扰。同时,对于家庭教育不当的家长,社会工作者要进入家庭了解问题的症结,采取相应的等措施来改变家长极端的教育方法,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 (二)小组工作方法的介入 小组社会工作主要由社会工作者通过有目的的小组活动和组员间的互动,帮助小组成员恢复与发展社会功能,开发个人潜能,从而获得个人成长。针对流动儿童的小组社会工作可以学校为主要载体,针对流动儿童的特征和需求开展互助小组、成长小组、沟通小组和兴趣小组等小组活动。通过小组活动中成员间的互动、分享、支持、感化,可以拉近流动儿童与其他同学间的距离,使其产生归属感,能够融入集体之中。 (三)社区工作方法的介入 社区社会工作是指以社区及其成员整体为对象的社会工作介入手法,通过组织成员有计划地参与集体行动,解决社区问题,满足社区需要。社会工作者可以在社区举办一些讲座或是借助媒体的力量,让社区中的本地人了解流动儿童的生活状况,消除对其排斥和歧视的心理并接纳他们。社会工作者可以借助政府和社会的一些资源,组织流动儿童开展一些诸如宣传保护环境,关爱老年人的活动,通过为社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义务服务,能够使他们肯定自己,找回自信,提高 人际沟通与合作能力,在互助中成长,建立起对社区的归属感。 (四)行政工作方法的介入 社会工作行政是一种间接的社会工作方法。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宣传流动儿童就学难的问题,向政府部门提出建议来促使其修改不合理的政策法规,或是影响政府制定有利于流动儿童就学的新政策。流动儿童就学难的最大障碍就是户籍的限制,所以要从政策上打破户籍制度的束缚,给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一样的待遇。社会工作者要在其中充当促进者、倡导者和研究者的角色。 流动儿童面临的问题错综复杂,社会工作者要充分利用个案、小组、社区、行政的介入方法帮助流动儿童,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也应为社会工作者开展工作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和理解,使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问题方面能取得应有的实效。 【参考文献】 [1]王康主编.社会学词典[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 [2]陈建文.青少年社会适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构、机制与功能[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04b29563e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