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教学要注重诵读

时间:2022-05-04 20:14: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古诗文教学要注重诵读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文占有很大的比例。我认为,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达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情感的目的,古诗文教学应该注重诵读。



一、导读、自读、范读,引导学生入境

导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精彩的开篇导语是古诗文教学的引路石,精心设计的情境能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想象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自读,扫清字词障碍。对于小学生来说,最基本的要求是自读时能读得文通字顺。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错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此环节教师除检查学生是否读通顺外,还应对学生在自读古诗中遇到的疑难字句进行点拨引导。



范读,体味诗的意境。根据诗歌的内容特点,教师要饱含激情地范读,或读得大气磅礴,或读得温文婉转,或读得字正腔圆,或读得声情并茂,还可以配上相关的音,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去听,在听中感悟诗的意蕴,在优美的旋律中体味诗的意境。



通过以上的三读”,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对诗生爱、对诗生情,从而逐渐入境。

二、诵读,引导学生悟情

诗歌的语言凝练、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意味隽永,很多诗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需要反复朗读才能了解诗意、体会诗情、领略诗境。因此,可采用自读、领读、接龙读、分组读、配乐读、分角色读、比赛读、品读等方法。无论哪一种读,教师都要营造朗读情境,或煽情地引导,或恰当地点拨,层层铺设,使学生的朗读达到诗情和诗境的有机融合。学生在诗境中细品其中滋味,就能水到渠成地理解诗的主题,品味到诗的意境,感悟到诗人的情感。



然而,想要达到诵读的目的,就要处理好诵读的技巧——重音、语调、节奏。

重音处理得好,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高音显得响亮,表示兴奋、喜悦的感情;低音显得深沉,表示肃穆、悲伤的情感。如: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重音要放在愁何在”“喜欲狂上。因为读到这六字,我们就仿佛看到了诗人的妻子儿女当听到官军收复了蓟北这个喜讯时,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的情景。无法掩饰的那种喜悦之情、急欲还乡之情,就仿佛就浮现在眼前,就能感受到诗人杜甫那颗跳动着的赤诚的爱国之心。



语调,是指由于思想感情、语言环境的不同,或为某种表达效果在音调上表现出来的升降、高低的变化。诵读时,根据内容处理好语调的平淡、上升,就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感情。《泊船瓜洲》:中的明月何时照我还”,“明月要读得平缓,“开始上升,“照我还要读得缓慢而悲伤,更显无奈。通过模仿读出正确的语调,




就能激起学生心中的同情之心,领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节奏,应着眼于全篇。感情忧郁的可用慢节奏,感情欢快的可用快节奏。如:《草》中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两句诗是诗眼,它充分体现了小草那旺盛的生命力。诵读时要尽量用欢快的节奏,采用二二一二的节奏,重音要放在烧不吹又生,语调应是先抑后扬。抓住了诗的节奏,诗的感情也就出来了。



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读。因此,要引导学生读出语调、读出情感、读出韵味,在反复吟咏中浮现出诗的意蕴。通过诵读指导,我们能看到这样的景象:刚开始上课时学生还读得不流畅、读不出味,到下课时已经读得摇头晃脑、有滋有味、声情并茂。这就说明古诗文教学的精髓在于诵读,诵读的关键在于读得字正腔圆、读得抑扬顿挫、读得情趣盎然。把握了这一点,也就意味着掌握了把学生们引入诗境的金钥匙,学生自然能在诵读中品味其意、感悟其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25f2a3cf2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c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