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课题 外出农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开始大规模跨区域外出务工,“离土又离乡”的异地转移模式逐渐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模式。大部分进城务工的青壮年农民工都选择了将子女留在农村,由未外出打工的其他家庭成员或亲戚朋友等代为照料,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我们十八集中学针对这种新情况,自己选择并承担研究了《外出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这一课题。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对外出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现状进行客观详细的调查,找准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补救方法,让我们外出民工子女都能健康全面的发展。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的初步教育往往会给孩子留下抹不去的影响,而且家长对孩子的成长过程十分熟悉,在朝夕相处中十分了解孩子的个性,俗话说“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可见,家长总是伴随着孩子的成长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教育力量。然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打工已成为比较普遍的现象。这些常年在外的打工者,其子女的家庭教育现状如何?家庭教育问题又如何解决?这是一个普遍而又突出的问题。有一位著名教育学家说:“教师如将其教学活动局限与学校范围以内,不对学生家长进行工作,那就不会达到所希望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加强学校教育工作外,还要努力使自己的工作得到学生家长的配合和支持,使家长成为一种有力的教育力量。然而在大多数家长外出打工的情况下,如何使学生家长更好的发挥其教育能量,达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良好配合,实现共同育人的目标?于是,我们提出了“外出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的课题。本课题诣在研究农村外出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情况,并针对他们的家庭教育现状进行思考,研究如何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整合,从而提高农村学生的家庭教育的质量与学校的教学质量。 总之,家庭教育问题既是当今社会一个热门话题,又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难题。外出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现状问题,更是一个棘手的难题。解决好这一难题,是摆在社会、学校面前的一项十分急迫的任务,更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我们课题组全体老师积极考察研究,努力探索对策,搜集了大量一手资料,在某些领域形成了自己独到而深刻的见解,课题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及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方法 根据实施方案确定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研究法、观察研究法、统计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外出民工子女的教育现状,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学生的姓名、年龄、学习情况; 2、外出打工者的年龄、性别比例、文化程度等; 3、外出打工者对子女教育的方式、方法、态度等; 4、外出打工者与子女的联系及沟通情况; 5、外出打工者对子女的教育投资状况; 6、父母外出打工期间学生的监护人,学生的内心感受与课余时间安排。同时研究如何使学校教育工作得到学生家长的配合和支持,使家长成为一种有力的教育力量,达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良好的配合,实现共同育人的目标。 三、课题研究的几个阶段 (一)研究准备阶段: 1、查阅资料,自主确定研究课题,制定方案,确定研究的指导理论。 2、填写《外出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申请书,申报课题审批。 3、编制发放调查问卷、收集、积累问卷分析研究。 4、撰写开题报告,组织开题工作。 5、整理总结现状。 (二)研究实施阶段 1、调查建立外出民工子女档案和联系卡制度,设立外出民工子女的心理咨询健康热线,为他们和课题研究成员之间的心灵沟通铺设通道。 2、启动“四五”工程。对学生的“五自”教育、教师的“五心”教育、开展学生的“五个一”活动、对家长的“五个一”要求。 3、分级管理,关爱外出民工子女,实行结对帮扶活动。 4、定期开展教育辅导和心理健康讲座。 5、收集、整理辅导反馈信息,交流研究材料。 6、借鉴网络资源,总结探索经验,形成教育模式。 7、撰写课题阶段总结报告。 (三)课题鉴定验收阶段 1、再次编制研究效果调查问卷,检验行动研究的效果,进一步完善研究成果。 2、根据第二次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撰写分析总结材料。 3、收集整理和审核研究资料。 4、积极组织论文投稿,交流推广研究成果。 5、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编辑论文集。 6、邀请有关专家对课题成果进行鉴定。 四、课题行动研究的过程及途径 课题组成员在对外出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的现状及对策,进行了深入地调查研究分析。开展了很多的补救家庭教育的辅导活动,真实地开展了一系列效果明显的教育活动,探索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如何配合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广泛深入调查,分析问题及成因 学校每学期初对“外出民工子女”的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全面掌握家长姓名、家长的打工地址、联系电话、子女的临时监护人的情况、临时监护人的文化程度及地址和联系电话、“外出民工子女”各方面表现情况。建立“外出民工子女”的专项档案,指定由各班主任负责管理,学校备案。要求班主任对此学生进行跟踪教育,定期家访,一方面向这些临时监护人反映该生在校表现情况,另一方面指导他们如何配合学校教育管理好孩子。。 在建档过程中,为了了解掌握真实详细的第一手资料,课题组对学校不同年级的外出民工子女进行了问卷调查。 ①课题组参考有关资料编制了调查问卷,然后邀请部分专家、教师对问卷内容进行了补充和完善。从而掌握了外出民工子女的生活环境、心理状况、学习能力现状及影响他们的主要因素等情况。 ②展开调查: A、对学校在校外出民工子女实施调查; B、对各年级在校外出民工子女进行抽样调查; C、利用家长会的机会对外出民工子女的家长进行随机抽样调查。 ③调查结果处理: 学校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写出问卷调查报告。 2、分级管理 为使外出民工子女的教育不留“死角”,课题组很慎重地把不同状况的外出民工子女,分别落实给任课老师,班主任、政教处、校领导进行经常的教育管理。 3、开展系列实践活动 为使缺乏有效家庭教育的学生能在实践活动中受到教育,得到发展,课题组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性教育活动,主要有: (1)启动“四·五”工程 ①对学生的“五自”教育。针对外出民工子女意志薄弱、自由散漫,草率懒惰等特点,课题组提出了“五自”教育原则,即教师在对外出民工子女的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他们“自觉、自理、自律、自强、自信”的能力。 ②教师的“五心”教育要求。即要求教师在工作中要有“爱心、细心、耐心、匠心、恒心”,师生之间要建立起融洽、信任、真挚的感情。 ③强化规范教育,开展 “五个一”活动。今年我校开展了“五个一”活动,即:“改正一个缺点,做一件好事,交一份好答卷,为学校添一份光彩,做一个好学生”。由于全校上下认识到位,齐心合力,特别是班主任及课题组成员非常重视工作的开展,求真务实,杜绝形式主义,不摆花架子,班级开展评比,活动开展扎实有效,有力的促进了良好的学风、教风。“外出民工子女”转变很大,也鼓舞了全校师生的斗志。 ④对家长的“五个一”要求。即倡议外出家长每周给一个电话,每月一封信,每月与班主任联系一次,每学期与科任教师联系一次,每年至少回家一次。 (2)加强社会教育,与学校、家庭构建教育网络体系。 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定期对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的知识与技能培训,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能力。同时为了优化“外出民工子女”的教育环境,近年来,我校与石梁派出所,建立了“警、校联动机制,”对外强化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对内经常邀请相关人员到校进行法制教育、安全教育。这些工作的开展,使学校的教风建设在上新台阶,学生学习风气日渐浓厚,学生违规违纪现象得到了根本抑制,“外出民工子女”更是受益匪浅,收到实效。 (3)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体系 我们将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常规教育教学体系,对其心理健康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咨询工作。为此,课题组专门设立了外出民工子女“心理咨询健康热线”,定期对外出民工子女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开通了“外出民工子女”心理健康咨询热线,如校长热线、班主任热线,通过联络及时了解这类学生的心理问题,与他们随时保持心灵沟通。另外,课题组成员还多次利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进行“集中家访”,同他们进行心灵交流,为他们排忧解难。这些活动的开展,使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28d0c995a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