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智力残疾学生行为矫正的研究 摘要:智力残疾的学生通常具有行为障碍,主要表现在自我意识、道德认知与行为、社会性交往等方面。 本文从师生关系、行为矫正训练、家校共育这三个方面阐述智力残疾学生行为矫正的策略。采用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正强化训练—模仿学习的训练方法,能有效促进智力残疾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使他们和其他学生一起成长,真正实现教育的真正融合。 关键词:智力残疾 行为矫正 融合教育 一、背景 融合教育是当前特殊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融合教育不仅强调 “人人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同时也强调教育应该主动满足“所有人的学习需求”。[1]随班就读是将特殊儿童安置于普通学校、普通班级内与普通儿童一起学习的教育安置方式。智力残疾的学生通常具有行为障碍,主要表现在自我意识、道德认知与行为、社会性交往等方面。 这也就给他们在学习和生活方面产生许多困难,也给所在班级的日常管理带来困扰,如何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融进集体? 本文以随班就读的智力残疾学生程程为例,谈谈如何运用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正强化训练—模仿学习的训练方法,促进智力残疾学生融进集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案例分析 (一)个案情况 程程,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父母在顺德打工,属于外来务工儿女。 出生于湖南双峰,小时在老家跟着奶奶生活,于2016年9月从湖南转学到我校。 学习习惯较差,上课乱动,喜欢在地上爬;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容易走神发呆;学习方面困难,书写十分潦草,容易遇到一点挫折困难就退缩; 惰性重,自制力差。 (二)原因分析 1、个人因素 根据专业机构的诊断,程程属于智力三级残疾。 该生智力低下、口齿不清,但能够进行日常交流。在学习方面,观察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弱,模仿及动手能力较强。上课时注意力涣散,不喜欢开口读书,不愿意动脑思考。感觉统合能力失调、协调能力较差。 2、家庭因素 程程父母均在工厂打工,工作时间较长,对孩子缺乏管教; 父母对孩子存在不合理的期望,认为他可以和正常孩子一样学习,并获得优异的成绩; 母亲性情急躁,在教育是缺乏耐心;孩子从出生由奶奶带大,对其非常溺爱,在幼儿时期的教育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3、学校因素 程程因为是插班生,对学校的纪律非常不适应,总是扰乱课堂秩序,许多教师对此很头疼。程程学习成绩分数低、卫生习惯差,同学们不喜欢和他一起玩耍,程程得不到适时的关注和赞扬,变得越来越不自信。 三、实施过程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对于在校学生而言,是最基本、最重要,同时也是最活跃的人际关系系统。智力残疾学生因为身体缺陷,所有其心理不安感及紧张情绪比较严重,因此教师要更加关注其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状况, 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接纳他,在学生有情绪的时候,要耐心去观察他们的表情和举止,并安抚其情绪。 最后要尊重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不能因为智力残疾学生不太会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便替他做出选择。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眼神交流提醒、肢体表达等多钟途径让学生学习表达,与他人交流学习。 (二)行为矫正训练 1、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每一个学生都有潜能可以发展,智力残疾学生虽然在思考的深度和广度相对滞后,但他们也一样具有发展的潜能。所有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客观辩证地看待每一智力上有残疾的学生,了解并认清他们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为他们制定一份程程教育的方案,并制定了长短期发展目标,提出针对性有效性的干预策略。 2、正强化策略。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成功,会让他们产生愉快和自我满足的积极情绪,并激发他们继续努力的动力,增强自信心;而如果在学习上失败了,会导致他们没有上进的动力,并让他们变得更加迟钝及愚笨。因此对于智力残疾的学生,我们要用支持、鼓励、奖励的方式让其好的行为增加,用批评、惩罚或者是替代行为让坏行为减少。程程属叁级智障儿童,有意注意的时间短暂,上课容易分心,受外界的干扰。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根据他的实际情况,对他的要求降低,让他做一些自己能做的、想做的、可以做的事。比如在语文课中,我要求学生必须背诵课文,而对于程程,他只要愿意开口读课文,并读流利顺畅就行;在完成作业上,我要求学生完成一页的练习,他只要选择自己能做的练习来完成就可以了;在班级活动中,我会尽量给他安排—些较简单的任务,比如擦黑帮、扫地、帮老师搬作业,然后再全班面前表扬他。就在—次次的成功体验中,我发现程程变得乐观自信,并且开始对学习有兴趣了,愿意主动解决学习上碰到的难题。其次,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我们需要了解智力残疾学生的基本需求,并根据其的兴趣喜好和性格特点,用零食、奖状、代币、玩具和精神强化,根据强化规则,比如程程出现良好行为就奖励小星星,五颗星兑换零食、十颗星兑换玩奖状、二十颗星兑换玩具。通过这些物质和精神奖励能进一步促进其建立和保持良好的行为。最后,我们也要关注学生不良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对其加强相应的训练,当正当的逃避途径出现时,他们就能学会正确及实用的技能,满足逃避的需求。 比如程程很喜欢一无聊就在教室满地爬滚,希望以此吸引大家对他的注意力。 课后,我跟他约定,上课尽量不在地上爬滚,如果真的感觉到无聊,允许他自己拿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籍起来看, 或者可以在我提供给他的白纸上作画,然后下课再与同学和老师分享。通过四周的训练,程程掌握了这种替代方法,再也没有因为无聊在地上滚爬。 3、模仿学习。在学校中,随班就读学生接触最多的是同伴,与之交流最多的也是同伴。助学伙伴是随班就读教学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不仅使特殊学生从同学的帮助中接触了一部分学习和行动上的困难,还能使特殊学生从与正常儿童的交往中,开阔眼界,增加接触是会的机会, 学会适应社会。[2]根据我对程程的观察,发现其模仿学习能力很强,特别是在同伴关系中,但他不懂得辨别是非。根据程程的这个特点,在课堂上,我对他高度关注,如果发现他存在不良的行为习惯时,及时地在他身边为他寻找学习的榜样,并告诉他,现在应该向 XXX同学学习,老师和同学喜欢像XXX同学一样的行为,然后把我希望他养成的良好行为具体要求重新说一遍,让他在当时最真实的班级环境中,学习模仿、重复练习,从而获得良好行为。 在编排座位上,我特意将程程与班上积极乐观、乐于助人、学习优秀的几个同学安排在一个学习小组,让小组内的同学帮助他。 (三)家校共育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但需要学校和教师要做好每一项工作,更需要家长学习成长,接受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特别是在智力残疾学生的家庭里,首先,要帮助家长客观正确的看待孩子的教育和康复,将期望值合理化,为孩子设定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其次,通过网络学习、书本以及专家讲座等方式帮助家长学习智力残疾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训练方法方面的专业知识。最后,建议家长记录平常生活中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多看到孩子的闪光点,并鼓励赞赏孩子。 作为老师,为了使学校教育折射到家里,我发挥现代通信技术的优势,通过 QQ、微信、网站等多种形式,每周都积极主动地向程程父母汇报孩子在学习中的进步,树立父母对孩子的信心, 从心底里感觉“我的孩子是最棒的”。只有将学校和家庭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教育智力残疾的学生,为了孩子的明天而努力建立信心。 四、实施效果 经过家长和多位认课教师的不懈努力,通过以上方式的培养,程程同学在学习和生活方面有了巨大的进步。首先是行为习惯,他基本上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与同学和睦相处,能积极主动帮老师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其次,上课能静下心来认真听课,并做笔记。在地上打滚的情况已经不再存在。 五、反思 从程程的这个案例可以看出,本案例的教育是各科任课教师和家长能围绕训练孩子的同一目标,采用行为矫正技术,在行为习惯的养成训练过程中注意教育资源的整合,并进行相应的正强化,矫正了孩子不良行为,也提高孩子学习兴趣和能力,让孩子自信满满。 “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走路” ,我想:只要我们老师能把每一个学生都当成孩子的孩子,用爱心、耐心、责任心在教育的百花园里精心培养孩子,辛勤耕耘,我相信,每一个学生都会慢慢开花,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 参考文献 [1]邓猛:融合教育实践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2]李泽慧.特殊儿童的优质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2da2e93bf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