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1、听过二胡演奏的音乐吗?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二胡曲。(播放《二胡映月》) 这首乐曲的名字叫《二泉映月》,《二泉映月》是一首世界名曲,几十年来,这首曲子以其动人的旋律,感动了成千上万的人,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了解这首作品的创作历程。(板书课题) 2、昨天大家回去预习了课文,老师来听听大家课文读得怎么样。老师要特别强调一下这几个词的读音:倔强、 禁不住、 势不可当 学生齐读这三个词语 3、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快速浏览课文,完成大屏幕上的练习。 (阿炳: 二、赏二泉美景。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练习我们知道,二泉映月不仅是一首优美的二胡曲,也是无锡惠山脚下的一道优美的风景,更是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背景。这篇课文写景有个特点,就是用了大量的四字词语来写景。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描写二泉景色的四字词语用三角号画出来。 2、学生交流圈画出的词语。(树木葱茏、月光似水、月光照水、藤萝摇曳、静影沉璧、水波映月) 先自己试着读一读 3、有不理解的吗?说说哪个词语最难理解?(理解“静影沉璧”:知道璧是什么东西?“璧”字下面是个玉字底,是一种玉,在这里“璧”有两种意思供选择,一个意思是月亮,另一种是玉,那在这里究竟指的是什么?(月亮)老师把这个词改一下,把“静影沉璧”改为“静影沉月”,哪个好呀?(写出了月亮的美)你看出了这是比喻,写出了月亮很美,怎么美呢?(皎洁的美)真好,一个“璧”字读出了月亮的皎洁) 4、这些四字词语不仅写景很美,而且结构匀称,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读好词串有三个境界,读正确,读好节奏,读出画面。同学们先自己读读,把词语读正确。 5、 谁来读给大家听听?男女生合作读。谁来说一说,你的眼前都浮现了哪些画面? (看到了摇曳的藤萝,理解“摇曳”;看到了皎洁的月亮;看到了郁郁葱葱的树木)你们看到的画面真美啊!我们再来读一读,把画面的美通过你们的朗读表现出来,我们来试试。 三、两次听泉,感受阿炳的人生经历。 1、二泉美丽的风景不仅让我们陶醉,我们的主人公阿炳也很喜欢,课文就写了他两次来二泉听泉,我们先来学习第一次听泉。(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指名读) 2、读得不错。这段文字向我们介绍了一位在阿炳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他就是阿炳的师父,阿炳的师父其实是谁?有同学查资料了吗? 3、阿炳的师父,其实是阿炳的父亲,因为贫穷,当了一名道士,是道观里的一个琴师。因为父亲是道士,小阿炳也只能和别人一样叫父亲师父,这里有个词语可以很好的帮我们了解阿炳的师父,这个词是?(饱经风霜) 4、同学们回忆一下,生活中我们见过哪些饱经风霜的人??(拿着锄头干活的农民、拿着饭碗讨饭的人、在工地上劳动的民工) 5、 看来生活中饱经风霜的人还真不少。用自己的话说说师父饱经风霜的脸会是怎样的?(眼窝深陷、颧骨很高,很瘦;皮肤很粗糙) 6、从你们的描述中我们能感觉到阿炳师父饱经风霜的脸。同学们,从师父饱经风霜的脸上你读懂了什么、(师父很苦、师父很穷) 7、从饱经风霜的脸上读出阿炳的师父很穷苦,读出师父的经历坎坷,你们读懂了文字背后的东西。同学们,通过刚才的理解,现在你们能不能读出师父的饱经风霜呢?(指名读、齐读) 8、第一次听泉,阿炳除了淙淙的流水,什么声音也没有听到,听着父亲的话,阿炳多么盼望自己快快长大啊,早点儿听到那奇妙的声音。十多年过去了,小阿炳长成了大阿炳,在一个中秋夜,他又一次来到二泉。(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文字,齐读) 9、你们的朗读把我们又一次带到了美丽的二泉,其实第二次听泉和第二、三自然段是前后照应的,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把照应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 10、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是什么呢? 11、那么想到自己坎坷的经历中的经历指什么呢?(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操着胡琴,卖艺度日。) 12、下面,我们来看看两次听泉(出示课件)我们一起来合作读,体会一下两次听泉的联系,你们读括号外的部分,老师读括号里面的内容。(师生合作读) 13、阿炳两次听泉,听到的声音完全不一样,是不是泉变了?是不是听泉的地方变了?那就奇怪了,为什么泉不变,地点不变,听泉的人也不变听到的声音却不一样呢?是什么变了呢?同学们请看大屏幕。 四、读两次听泉,对比体会 (出示课件:相同的地点,一样的泉声,同样的听泉人,阿炳两次听泉却听到不同的声音,这是因为小阿炳和长大后的阿炳生活( )不同,是因为第二次听泉的阿炳也和师父一样( )。 1、括号里填什么呢?(经历、饱经风霜) 2、你很会读书,能联系上文的词语。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从哪些词语可以读出长大后的阿炳也和父亲一样饱经风霜呢?用波浪线标出来。(双目失明、卖艺度日、贫困) 3、我们一起看大屏幕(出示:双目失明 卖艺度日 生活贫困 疾病折磨)自由练习读,读出自己的感受,(生自由读)同学们,读这组词,读着读着,我们读出了一个怎样的阿炳呢?(悲惨的、痛苦的、饱经风霜的) 4、是呀,这组词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饱经风霜的阿炳,看到了一个命运悲惨的阿炳。同学们,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严寒酷暑,饱经风霜的阿炳都要卖艺度日。请同学们想象一下,阿炳又是怎么挣钱度日的呢?(大屏幕出示三个场景)说一说,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5、凄惨的琴声传遍了大街小巷!阿炳坐在二泉边,他没有听到奇妙的声音,却听到了“渐渐地,渐渐地,” 6、为什么呀,为什么老天这么不公啊!但阿炳被苦难压到了吗?(没有)你们从哪看到阿炳没有被压倒?(出示那句话) 7、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阿炳不仅听到了叹息、哭泣,还听到了倾诉和呐喊!(齐读:听着听着…….)他为什么要把这些通过琴声来倾吐给月夜呢?(他没有亲人,没有人瞧得起他,所以他把自己的心声倾吐给月夜听。) 8、真的是泉水在叹息,在哭泣,在倾诉,在呐喊吗?(是阿炳) 9、泉水实际是阿炳的心声呀!(板书:泉声即心声)然而在那样黑暗的社会,他深深的叹息有人倾听吗?他伤心的哭泣有人倾听吗?他激愤的倾诉有人倾听吗?他倔强的呐喊有人倾听吗? 10、是呀,都没有,一个对音乐充满热爱的阿炳,他只能把自己的情怀通过琴声倾吐给这茫茫月夜。(播放二泉映月乐曲,老师配乐范读第五自然段。) 五、听一首名曲,感悟阿炳心声 1、同学们,能听出来阿炳的二泉映月是用什么演奏的?(用二胡、用心) 2、只有用心听的人才能感受到用心的演奏!同学们,听出阿炳要通过琴声说什么呢?(告诉我们他坎坷的经历、对亲人的怀念、对家乡的热爱)原来琴声就是阿炳的心声呀!(板书:琴声即心声) 3、老师请同学们用心去读这一段,去感受阿炳创作的心路历程。(生配乐齐读第五自然段) 4、同学们,二泉映月是一首优美的乐曲,其实这段描写二泉映月创作的文字也是一首优美的曲子,不过是用文字做音符。我们再来读,读出文字的美。(指读,男生读描写琴声的句子,女生读描写心声的句子) 六、体验一种精神,感悟一种人生态度。 1、就这样,一首享誉世界的名曲诞生了,这首享誉世界的曲子诞生以来,受到了很高的评价。(出示补充材料:1、世界著名的指挥家小泽征尔说:《二泉映月》要跪下来听。2、1985年,《二泉映月》在美国被灌成唱片,成为全美流行的中国音乐作品。) 2、同学们,对某一个人,某一件事无比崇拜的时候才会朝他跪下。小泽征尔崇拜阿炳什么呢?他要跪阿炳的什么呢?(阿炳对命运的抗争、阿炳对光明的向往、阿炳不怕苦难折磨)充满苦难人生的人太多了,度过凄惨人生的人太多了。但是有些人被苦难压倒了,在凄惨中潦倒了,这样的人是不值得小泽征尔跪的。小泽征尔跪的是对命运抗争、对光明向往的这种不屈的精神! 3、同学们,1950年,这位饱经风霜的民间音乐家,这位生活的强者,离开了人世,离开了心爱的二胡,离开了他心爱的音乐,离开了他的亲人。阿炳虽然走了,但他的《二泉映月》感动了无数人,也深深感动了孙老师,最后,老师把读《二泉映月》的感受送给大家。(出示课件:苦难本来给人们带来的是悲痛、哀伤、哭泣,但是对一个命运的强者,苦难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只要我们勇敢的面对生活的苦难,心中有爱,心中有理想,心中有信念,心中有追求,心中有不屈的斗志,就会成为一个生活的强者。(生齐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53e08ce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f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