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0921 丰** 学号:0902********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欣赏 这学期我选修了音乐欣赏这门课,不知不觉这门课已经上了一学期,而我们也在忙碌写着结课论文了。在这学期的音乐欣赏里面我们欣赏了许多经典的演奏和演唱,各种各样的或中式或西方的乐器也让我大开眼界,除此之外,我还学会了一些欣赏音乐的技巧,也可以基本能够分辨出高音、中音、低音等等。整个一学期下来,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受益匪浅!现在我就以这学期中给我印象深刻,也是我最喜欢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为例,写一写我对于之的理解。 一 首先是对于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故事背景和创作背景的了解。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于1959年写成并首演,创作者为当时还是上海音乐学院学生的何占豪、陈钢作曲。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描述了梁山伯、祝英台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这部交响作品在民族化、群众化方面作了大胆的创新与成功的尝试,在国内外演出均受到热烈欢迎,我国群众称之为“我们自己的交响音乐。”《梁祝》以中华民族音乐的鲜明风格与特点,得到国际公认。 二 其次是音乐分析与欣赏。 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作品从故事中撷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作品塑造的音乐形象,既不是对故事情节的直接描述,也不是对越剧唱腔简单的模仿,而是根据音乐擅长抒情的特点,运用协奏曲的形式特点,对原剧内容和曲调进行提炼,并加以发展和创造。结构上根据标题内容的需要,运用了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在艺术处理上,为了充分发挥交响性效果,使之具有民族特色,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第一部分——呈现部。小提琴在轻柔的弦乐震音的伴奏下,整个节奏欢快雀跃,使欣赏能够如身临其境一般感受到那鸟语花香,黄鹂婉转的情景,而在这样的氛围下梁、祝二人同窗三载,共读共玩,活泼烂漫。最后音乐复又转回慢板,到了长亭惜别、依依不舍的时刻。在山伯,是送别情同手足的同窗,在英台,则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第二部分——展开部,包括了英台抗婚、楼台相会及哭灵投坟三部分内容。大管及大提琴阴沉的旋律、沉闷的锣声带来不祥的气氛。铜管乐器、大提琴、低音提琴和大管于小提琴之间的合作,让人感受到祝英台的惶恐不安和痛苦挣扎,亦可以感觉出祝英台的不屈服和顽强斗争。这部分刻画了祝英台誓死不屈服于封建礼教压迫束缚的反抗精神与痛苦不安的心情和形象。而其中楼台相会小提琴与大提琴对答。它们时分时合,那缠绵悱恻、如泣如诉,把梁、祝互表衷肠及其悲伤、怨恨、愤懑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哭灵、控诉、投坟渲染了祝英台呼天喊地、悲恸欲绝的情绪,讴歌祝英台坚贞不屈的精神。这段音乐第三部分——化蝶。开始,气氛很安静,由长笛和竖琴营造出仙境般的迷人意境。独奏小提琴主奏,婉转绵长。为我们深化了这一永恒的爱情主题。梁山伯。祝英台二人双双化蝶飞去,让所有人心中的遗憾得以圆满。凄美的小提琴声似乎也有了一丝暖意,梁祝二人终于生死相随,永不分离了。尾声由独奏小提琴主奏,音乐在极弱的力度中结束。它令人深思,令人遐想,我们所有人都沉醉其中,久久回味。 三 关于欣赏了《梁祝》之后 关于《梁祝》对于它,我从不陌生,从小就听说过这个凄美的故事。而我最喜欢的也就是小提琴演奏的《梁祝》,似乎只有小提琴这个“乐器之后”才能够淋漓尽致的表现出那种令人心碎哀婉的感觉,才会有那种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感觉,让人难以忘怀。记得著名花样滑冰运动员庞清。佟健也曾经也以此作为节目伴奏参加比赛并取得优异的成绩。也让那些世界的人感受到《梁祝》的魅力。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既有我们传统剧种越剧的元素也有着交响乐的效果,它具有民族特色,是“我们自己的交响音乐”,所以我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另外,从《梁祝》里我能够深深的感受到纯真深刻爱情的魅力,这是我们所有都无限向往的,这也是《梁祝》能够故事能够深入人心的原因之一吧!我们与故事中的主人公同命运共呼吸,是那动人的音乐调动了我们的情感,让我们时而欢喜、时而忧伤、时而悲愤、时而憧憬等等。人的一生所能经历的情感是有限的,而置身于音乐之中,我们的人生就会丰富了许多许多,通过这首作品,也告诉我们人间最可贵的就是真情!关于《梁祝》,很喜欢这段歌词,所以这里也写在了这次的音乐欣赏的结课论文里了,希望老师不会介意! 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人徘徊,千古传颂深深爱,山伯永恋祝英台。 同窗共读整三载,促膝并肩两无猜,十八相送情切切,谁知一别在楼台。 楼台一别恨如海,泪染双翅身化彩蝶翩翩花丛来,历尽磨难真情在,天长地久不分开。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55fe5b8cc22bcd126ff0ce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