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斐多»中的灵魂不朽思想有何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 «摩西十诫»之律法(或诫命)对构建政治共同体有何意义? 《摩西十诫》据说是上帝在西奈山的山顶亲自传达给摩西的,是上帝对以色列人的告诫。虽然实物早在耶酥出生几百年前就找不到了,但是“摩西十诫”作为《圣经》中的基本行为准则,流传了下来,影响深远。它是以色列人一切立法的基础,也是西方文明核心的道德观。有影响的西方政治学家一般都很重视政治共同体这一概念,政治共同体以种族、宗教、职业和共同的政治机构为基础,一个社会所达到的政治共同体的水平,反映了构成该社会的各种社会势力与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上帝在宣布律法的时候,同时也显示了他的权能和荣耀,以便他的百姓永远不忘记这一幕景象,并使他们对设立律法的主,创造天地的神,常存高度的敬畏感。同时他也要向全人类显明他律法的神圣性,重要性,和永远性。 3. «道德经»所言,“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义。失义而後礼”, 包含怎样的人性观和社会观? 世人失去本来纯善的本体,所以圣人才教人以德。人心变迁世人失去善良德行,所以圣人才教人以仁。世人因失去了仁义之心,所以圣人才教人以义。人心不古,而义也失了,所以圣人为复古道,所以才教以礼也。老聃阐明的道家价值序列“道德仁义礼”。道家认为,“道”生万物,万物之“德”,无不得之于道,所以“道”是第一价值,“德”是第二价值。唯有天赋真德,才有先天的终极依据。“仁”、“义”、“礼”、“法”都是后天的、人为的次要价值,没有先天的终极依据。因此以“仁义礼法”之名,行悖“道”、丧“德”之实,就有价值障碍,也有制度防范。天下万物,包括人类,甚至圣人、圣君,都不可能尽知“天道”,因此任何人都不可能“替天行道”。自居“替天行道”,就是“代大匠斫”。 4. «坛经»所讲的智慧觉悟,慈悲救世包含怎样的人性观和社会观? 《坛经》的哲学思想,据法海本,主要是把“真如”视为最高的世界本原,说:“于自性中,万法皆见”;“性含万法是大,万法尽是自性”。“自性”指精神本体“真如”。又说:“般若常在,不离自性。”“般若”即佛教智慧,认为“自性”中本来具有智慧。《坛经》宣扬唯心主义的本体论和先验论的认识论,在中国哲学史上发生了深远影响。《坛经》所讲的智慧觉悟、慈悲救世,就是为了让人破除我执,逐渐或豁然通达。 其宗旨是在彻底破除迷信,启发正智,使人人能明辨真妄、邪正、是非、善恶、利害、得失,进而建立理智、大觉、奋发、进取、乐观、向上的清净慈悲救世的人生宇宙观,达到解决众生一切苦难,获得圆浦、真实、幸福的生活目标。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6f5e834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d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