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有感情朗读全文的基础上,背诵三首古诗。 2.了解诗歌语言的精练、押韵和节奏的特点;体会比喻、借代、引用、设问的修辞方学习 法及其作用 目标 3.学习陈毅同志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视死如归的壮烈情怀和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乐观主义信念。 重点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语言的精练、押韵和节奏的特点。 难点 教学难点:体会比喻、借代、引用、设问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教学内容 第二课时 一、感悟新知 1.借代修辞 指的是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而是借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也叫做“换名”。其中,用来代替的事物叫做借体,被代替的事物叫做本体。 借代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①特征代本体 指的是用借体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原来你家小栓碰到了样的好运气了。这病自然一定全好;怪不得老栓整天的笑着呢。”花白胡子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鲁迅《药》) ②专名代本体 是指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作借体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③具体代抽象 指的是用具体事物代替相关的抽象事物。 例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用小米加步枪,打垮了帝国 1 师生随笔 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④局部代整体 就是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代替 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的一条。 借代和借喻的区别 借代重在事物的相关性,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借体和本体之间仍然有直接的关联;借喻重在事物的相似性,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借体和喻体之间就不再有任何关联。 2.引用修辞 写文章时,有意引用现成语 (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 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说明自己对新问题、新道理的见解,这种修辞法叫引用 引用的作用是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3.“国门悬”典故含义 引用了春秋时的典故,伍子胥为吴将,屡建战功。他先劝吴王乘打败越国之机灭掉越,未被采纳;后又劝吴王攻越,要他警惕越王勾践复仇,吴王听信谗言,逼他自杀。伍子胥临死前说:“把我的眼珠挖出来挂在吴国的东门上,我要亲眼看着越国灭吴。”后来吴国果真被越灭了。陈毅用这个典故,表现的是自己关心革命、死不瞑目,要亲眼看着同志们取得战斗的胜利,敌人怎样失败。 二、探究新知 1.诗前的小序有什么作用? 2.第一首开头设问句有什么作用?使用了什么句式? 3.三首诗的写作顺序是什么?三首诗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4.这首诗运用了多种修辞,请找出来并分析其好处。 ①设问: ②借代: ③借喻: ④引用: 5.从诗中找出你认为用得好的动词,并说说它好在哪里。 6.三章各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一首: 2 第二首: 第三首: 四、归纳整理 师生讨论总结写作特点 五、达标测评 1.古往今来许多人都有这样的品质,他们的思想通过诗文表现出来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试举例? 2.完成填空 ①表现作者甘为信仰献身,预言革命必胜、自由之花盛开的句子,。 ②运用典故表明作者大业未成,死不瞑目的子,。 ③由“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联想到李清照的,。 ④“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和陆游的《示儿》中的话相似, 师生反思、总结: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77c0dcf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0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