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志与汉志简要对比

时间:2022-08-27 21:14:1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汉书·艺文志》与《隋书·经籍志》的对比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由东汉班固对刘歆的《七略》“今删其要,以备篇籍”增删改撰而成的。《隋书·经籍志》是继其后,我国现存最古的第二部史志目录,是根据唐贞观年间《五代史志》的原稿,并参考阮孝绪的《七录》分类体系编撰而成。

作为历代史志目录的代表,由于所处不同的历史时期,两书在编撰上存在一些差异。《汉书·艺文志》成书较早,目录学还处于探索初期,由于《别录》及《七略》的遗失,它的出现为后世奠定了目录学的基础,并产生深远影响,《隋志·经籍志》则是对《汉书·艺文志》的继承与发展。

从数量上看,《隋书·经籍志》的收书量远大于《汉书·艺文志》《汉志》收书三十八种,五百九十六家,一万三千二百六十九卷。其保存了先秦到西汉时期的书籍目录,且大部分书籍已经亡轶;《隋志》新增《汉志》没有的《史部》十三类,著录图书达到六千五百二十部,五万六千八百八十一卷之多。其书籍目录的大量增加,反映了到隋朝书籍的大量涌现,且其书籍亡轶较少。

而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目录的分类。《汉志》采用“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方技略”六种分类方法,删减了《七略》中的《辑略》改其为总序,全书分为三十八小类。《隋志》则采用经、史、子、集四分法,后附儒道二家,分为四十小类,内容更加详尽。

但是两书在目录分类上又有很大的相似之处。《隋书·经籍志》的经部分为易、书、诗、礼、乐、春秋、孝经、论语、纬书、小学十类,除新加纬书外,其余九类与《汉书·艺文志》的“六艺略”相同;此外《隋志》将史部单独分为一部,共十三类;子部分为十四类,包括了《汉书·艺文志》的“诸子略”“兵书略”,以及“数术略”中的“天文”“历法”“五行”类,“方技略”中的“医经”类;集部则是丰富了《汉书·艺文志》“诗赋略”的内容,划分为“楚辞”“别集”和“总集”三类。总体上看,两书的分类虽说是从“六分法”到“四分法”的发展,但其基本建构是类似的,只是因重点有所变化,增加了类别,目录也更






加完善。《汉志》与《隋志》都将儒家经典划为首位,可见儒家在这个历史过程中的地位之高。因东汉与春秋时隔不算久远,诸子百家与兵法仍受到《汉志》的重视;但是《隋志》在过了这么长的时间后,已逐渐忽略诸子百家及与子联系紧密的行兵之术,撤下“诸子略”与“兵书略”,将两者与“方技”“数术”等融为子集。并且到《隋志》,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史学的研究,将史部单列,位居第二,置于子集之上。

再者,《隋志》在“总序”“小序”“小注”上也是对《汉志》其形式与内容上的继承与发展。《汉志》的总序十分简短,如开头“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故《春秋》分为五,《诗》分为四,《易》有数家之传”几句话就简单介绍完了三家的渊源。总共几百字的序言还介绍了成书的过程、作者的意图等等,可见其简略。《隋志》的总序则十分详细,近万字的总序说明了各个分类的发展,记述了自春秋时孔子整理古代典籍至唐修《晋书》数千年间我国古籍流散、聚集之历史,以及古籍所经历的数次灾难和历代对古籍的整理活动。在小序方面,两者都集中体现了其用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作用,《汉志·序》言:“故《书》之所以起远矣,至孔子纂焉,上断于尧,下讫于秦,凡百篇,而为之序,言其作意。《隋志·书序》言:《书》之所兴,盖与文字俱起。孔子观《书》周室,得虞、夏、商、周四代之典,删其善者,上自虞,下至周,为百篇。”而且两者的相似,也体现了《隋志》肯定了《汉志》的小序内容的价值,并略加详细。在小注方面,《汉志》小注文字简明扼要,主要从撰写人、内容、篇章、注真伪等几方面进行说明;《隋志》小注基本上继承了《汉志》小注,字数较多,在介绍作者和书的内容时更为详细。同时,《隋志》小注在标记其缺佚上有所创新,并结合新情况而有所增损,如“梁末亡佚,今非古本”。这就更有利于后世的研究。

《汉书·艺文志》“六分法”是对后世目录学产生深远的影响,《隋书·籍志》则是标志了四分法的确立。通过两者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两者有着十分明显的继承与超越的关系,并在文献历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8c18eaf27284b73f34250b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