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的家乡是湖南汉寿的考古和民俗学

时间:2022-07-30 17:01:2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屈原的家乡是湖南汉寿的考古和民俗学,地理学证据汗牛充栋,铁证如山,而是什么湖北江陵或者秭归的证据很少,而且多自相矛盾,牵强附会!哎,可怜的屈原呀!

屈原是哪里人?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政治家,屈原是湖北秭归人,这已成为公认的事实,因为现在所有的教科书都这样表述。这个结论源于三个古人的文字:

晋人庾仲雍的《荆州记》 晋袁山松《宜都山川记》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此三人都在所著中提到屈原故里秭归乐平里,因为那里有屈田女媭庙遗存。 于是,这一结论就沿用了近两千年。 但屈原是湖北秭归人这个结论有着明显的缺陷:

其一,那个叫乐平里的地方山谷幽深,田土狭小,属古代交通不便之地。而屈原是楚国显赫家族,其家族封地不可能在那么荒僻之地。这也就是为什么除了那几个遗存之外,再也找不到有关屈氏家族文物的原因; 其二,屈原26篇作品中竟找不到一首写湖北秭归地理风物的!

而现在有学者考证屈原是湖南汉寿人,却拿出了很多例证。他们对千古结论发出疑问首先是从屈原的《涉江》中朝发枉渚,夕宿辰阳开始的,枉渚就是我所在城市常德的德山边一条枉水,而所有教科书将辰阳标注为常德城边沅水上游百多公里的溆浦县。沅水百多公里的水路,至今都有许多险滩不能通航,屈原乘坐的大船怎么能在逆水的情况下朝发夕至?即使现在的机动船也是无法做到的。学者们于是恍然醒悟,辰阳并不在沅水上游,而是下游的汉寿县,顺水而下四十公里,刚好朝发夕至! 那么,汉寿县在古代是否称辰阳呢?

汉寿古称龙阳,在荆州辰阳界,周时称云梦。清《龙阳县志·序》云:洞庭之西,邑曰龙阳,为古辰阳县,盖泽国也。

战国时期,汉寿和现在的怀化地区的辰溪都没有置县,辰溪置县是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置辰陵县,三年后改名辰阳县,离屈原故去已有480年,屈原不可能在将近五百前年预言辰陵会更名辰阳。而怀化地区的溆浦置县更是在屈原死去后九百年!可见,屈原根本就没到过怀化地区的辰阳直到如今,教科书上关于《涉江》中的有关地理知识还是那么依旧。

弄清了汉寿就是古辰阳之后,学者们便信心大增,举三大铁证来说明屈原是湖南汉寿人: 其一:屈原的诗歌中有关汉寿地理特征的比比皆是。

《招魂》中有魂兮归来哀江南,其中的江南,是指楚国的南部,即洞庭湖地区,汉寿就在洞庭湖平原腹地。 其诗歌中提到的汉寿地名就更多:沧浪之水清兮”(今有沧浪桥、沧港镇等)“溯江潭兮,狂顾南行”(今有江潭坪)

有关汉寿的习俗: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榄木根以结芷兮,贯薜荔之落蕊折琼枝以继佩等等,全是洞庭水乡特色,并无山区秭归县的特征。

更重要的是,屈原的名句沅有芷兮澧有兰,在湖南常德洞庭湖一带的几个县,有澧水和沅水同时流经的地域只有汉寿县! 其二:屈氏家族的封地在汉寿

屈原在名篇《桔颂》中写到后皇嘉树,桔徕服兮之后,又接着说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屈原一直将自己比喻为桔,意即情志高远。生南国兮这是相对长江以北的楚国政治中心而言,南国就是洞庭湖平原。

楚国的屈氏家族是望族,春秋初年,楚武王封屈原的先祖屈瑕为莫敖,到战国末期封屈原为三闾大夫,封屈署为上柱国,家族前后兴旺四百年。《庄子·庚桑楚》称其公族也,昭,景也,著戴也;甲氏者,著封也。

也就是说,屈氏家族的封地是著封,即十分广阔肥沃的土地。这就否定了湖北秭归乐平里那个连鸟飞都困难的地方是屈原故乡的观点。 其三:地下文物和地上遗存十分丰富

考证历史必须有实物说话。湖北秭归至今没有什么实物来证明。而一个小小的汉寿县,目前发现的战国楚墓竟达一千八百多座!可见这里曾经生活过庞大的楚国贵族族群.

其中最重要的文物有武王之重督戈,武王即楚武王。重督即统督之意,武将,很有可能即是被封的屈瑕,屈原的祖先。

还有一件重要文物郢室思户之玺官印。郢室即楚国都城郢(今湖北江陵),思户应是护卫长官之职,这很有可能就是上柱国屈署的官印。

此外,现今汉寿县有关屈原的遗存更是比比皆是。随着一千八百多座楚墓的陆续考古挖掘,相信会有更多的实物直接证明屈原的故乡就在湖南汉寿。 一、汉寿有大量的文物证明

在汉寿境内已发现楚墓1800多座,这样大的墓葬群足可以说明:汉寿是战国时期楚国重要家族的聚居地。在发掘的不少春秋战国时代的楚文物中,特别是出土了一把罕见的武王之童督青铜戈,可称为旷世精品,据专家考证:此戈为武王之大督,是楚武王授予军队统帅的尚方宝剑此戈是代表武王在这一地区行使至高无上的军政大权的象征。联想这把青铜戈与它周围近2000座楚墓群,人们不难发现,在汉寿一带能持有武王之童督的这位显赫人物,非同小可,经考证,实为屈原的祖先屈瑕。而当时居住在汉寿一带的家族,也就是屈瑕子孙们的屈氏大家族,由此推论,汉寿应该是屈原的出生地。


近年在汉寿发掘的楚墓中还出土了青铜官印郢室畏户之玺(此印为楚国都城护卫长官之印)毫无疑问,掌管此印者定是屈氏家族中一位德高望众的将军。此印玺为什么在汉寿出土?这只能说明汉寿是春秋战国时期显赫于楚国的屈氏家族的封地。在此家族中,不管是谁,拥有此印,即是屈氏家族的代表。据考证郢室畏户之玺,肯定是屈氏死后的遗物,它在汉寿出土,只能说明汉寿是屈氏的家乡,是先秦楚国屈氏家族的封地。据此,汉寿也应该是屈原的故乡。

另外在汉寿还出土了青钢鹿角纹镜龙凤青龙镜古饶(编钟)等100多件文物,这些古文物只有显赫的屈氏家族才可能享有。 二、汉寿有不少的历史文献记载

汉代人王逸在《楚辞章句》中曾说:屈原的祖先屈瑕受屈为客卿,因以为氏。也就是说,屈原的屈氏家族是以屈瑕受封屈氏地区为氏。《左传》中有两处地记载:一曰晋国以产名马著称的屈地,二曰楚国的屈地区。《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载:楚子使远射城州屈,复茄人焉。这里的楚子是指楚平王,州屈无疑是指楚国的屈地区,也就是洞庭及周边地区。

乾隆《岳阳府志》中载:临湘县,古如城,按县志,楚子城州屈以居如人,即此。这里面提到的如人,应该就是《左传》中说的茄人。这一有关楚国州屈方位的记载,按理是深信不疑的。另据《楚世家》载:楚平王在城州屈的前两年,受到吴国大举进攻,楚恐,城郢。所以说,城州屈就应该在城郢不远的为防止吴军进攻的战略要地。这里所说的临湘也正是洞庭地区,即屈原说的州土地区。屈原晚年飞鸟返故乡,狐死必首丘诗人称这一带为故乡首丘之地,都足以说明这一带就是屈原的故乡,也是屈氏家族封地地区,明白地说,就在洞庭湖地区。 三、汉寿有众多的古迹遗存 1、天乙宫

始建于汉代,是古三苗遗民为成汤天乙而修建的功德祠,位于沧港义渡码头。后楚人来屈地中心之后,在天乙宫加修一进楚王殿,供奉有楚王及屈氏家族中名人像17位,屈原沉江后,屈氏后人将屈原像也供于此殿,共计18位。 2、屈原巷又称三闾巷

传说是屈原的降生地,《龙阳县志》载《郡志》:今龙阳有沧浪港,即渔父问答所歌沧浪也。本郡中三闾巷、屈原巷、屈原祠。皆其行吟处。屈原祖先曾率军在洞庭辰阳邑屯田积粮,数万人在沧港安营扎寨。于是屈氏家族在此繁衍生息,人称屈家巷。屈原抱石沉江后,改为屈原巷 3、招屈亭

明嘉靖《常德府志》中载:史称屈原行吟泽畔遇渔父歌沧浪,今龙阳有沧浪水、屈原巷、招屈亭 此亭建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后,家乡人民为屈招魂之用,唐时改为屈原庙。 4、沧溪寺

始建东晋,是座飞檐翘角,角悬铜铃的三进大庙。寺庙前坪周围有围墙,内藏由屈原庙移过来的唐人诗碑,后进有琴台,据说宋玉曾来此抚过琴。民国年间,寺庙为乡公所占用,后又作国民小学校舍,只存一尊沧溪娘娘塑像(传为女)被移送到天乙宫。 5、屈原庙

由招屈亭改为屈原庙,后改为三闾大夫祠。《龙阳县志》曾载:唐屈原庙诗碑,相传在沧浪的屈原庙中,为唐崔礼山撰 6、三闾大夫祠

《龙阳县志》有载:三闾大夫祠,在县西沧港。屈原遇渔父行吟于此,后人立祠祀之。三闾大夫祠始叫屈原庙,是为屈原招魂所用。 7、濯缨桥

桥址在现沧港镇血防院边,为屈原放逐时期所建。为单孔石桥,桥下可通小船,是古龙阳通往常德的重要驿道。桥左放刻有濯缨桥的大石碑,屈原儿时与小朋友经常在此玩耍。1964年因修?缺石拆之。 8、清斯亭

在屈家巷旁。《龙阳县志》曰:清斯亭,县西15里,亭临沧浪水上。传说此水源于沧山的清斯湖,屈原小时候经常在这里洗东西和玩耍,清斯濯缨,浊斯濯足,故后人在此建亭以作纪念。 9、钓鱼台

《龙阳镇志》载:在县西沧港,屈原遇渔父行吟于此,后人立祠祀之。侧有钓鱼台,为三闾遗迹。屈原儿时曾在此钓鱼玩耍,故后人建台以作纪念。 10、琴台

屈原汨罗江自沉后,他的学生宋玉也被贬放逐江南,当宋寻师至沧浪时,才得知老师已殉难,心情万分悲痛,于是便来到屈原常去抚琴的地方吊祭。他取下随身携带之琴席地弹奏,以此缅怀老师。后人便在此建琴台以示纪念。

此外,还有女?庙、江潭、桔洲、七星堆、沧、浪二水等,多达十几处。一个小小的沧港集镇,居然留下了这么多屈原的纪念文物。究其因,只有一种合理的解释;屈原故乡应该在汉寿。


四、汉寿有繁多的诗歌印证

在屈原的诗歌中,也为我们提供了不少的证据。如日暮乡关何处是,沧浪水滨落帆浦。屈原满怀忧伤委屈之情,离开郢都,去到故乡。 发郢都而去阖兮《哀郢》回沅湘而远迁《思古》,这里屈原反复强调:那里(指沅湘)才是先祖的封地,祖宗之源的宗国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在诗人心中,汉寿才是他真正的故乡。屈原的大量诗作,都与汉寿有关:沅有芷兮澧有兰,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是植物:芷草兰花。另一种认为是水名:芷水、兰江。芷水,(沅水在汉寿境内芷湾至白芷障一段江水别称芷水)因两岸盛产白芷而得名。兰江,澧水一支流叫兰江,穿澧县城而过注入澧水,澧县城内有兰江公园。况天下也只有汉寿为沅水及澧水交汇之处。

屈子既放,游于江潭。沧浪附近的江潭坪从战国至今,虽沧海桑田,但地名依旧。《清龙阳县志》载游于江潭,袭传即此

招魂》诗,有关专家考证是屈原为屈?招魂。诗中称屈?掌楚呼唤屈?“魂兮归来哀江南江南泛指洞庭湖区。?身为屈氏子孙,诗中称他掌楚就是掌管洞庭湖地区。他就是这一地区最高的军政长官,而这一地区也就是名符其实屈氏家族的封地,就在长江南岸洞庭湖一带。 另屈原的不少作品描写也与汉寿地名有关,与汉寿风俗有关,他描写的兰、芷、芠荷等各种芳草在汉寿到处都是,具有典型的洞庭湖平原的特色。据有关专家考证,屈原的出生地就应该在汉寿沧港,原因是屈原对汉寿太熟悉了,这些都反映在他的作品之中。屈原26篇作品,其中23篇都与江南有关。屈原用诗歌作武器,赞美汉寿,讴歌汉寿、怀念汉寿,说明他热爱汉寿、关注汉寿,由此推论:屈原的故乡应该在汉寿。

综上所述,屈原出生在湖南汉寿应该是可以肯定的。屈原属于世界,属于中国,首先应该属于汉寿。因为沧浪文化,湖湘文化乃至世界文化都与他有不解之缘。汉寿县的当务之急是要修复屈原遗址,景点、收集史料、考古发掘,专家进一步论证,全县上下众志成城,锲而不舍,把屈原研究坚持下去,揭开屈原故里神秘面纱,让屈原故里汉寿说取得重大成果及突破。 以上是历为证的话,现我补充天为证,地为证,人为证! 天为证:

汉寿的湖区有一种鸟,红嘴,白肚,绿背,叫声为我哥回当地传说是屈原死后他妹找哥后哭的流血而死在沅水(流经汉寿)河边,江水化成了其肚上羽毛颜色,青山化成了背上羽毛颜色,红嘴为其哭哥而死变化而成。叫的本是我哥回,后让那个不学无术的说成了秭归,天大的笑话,人人都知是姐的意思,难不成屈原成了女的???? 地为证:

汉寿有沧、浪二水,是人家屈原自己讲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难不成别的地方也有??? 沅有芷兮澧有兰,难不成别的地方也有一条江叫沅水河,

秭归那么远屈原怎么可能是跑到湖南来投江,一个大山深处的人能写出那么多关呼水的诗歌?一个大山深处的人知道投江要怀抱一石头,你出打听一下秭归人不想活了有几个是投江死的,就是投江又有几个知道要抱石头的,再出汉寿问一下不想活了有多少人会选择投江的,投江真想死的有几个不抱石头的。 人为证:

全国各地都吃棕子,请问一下你们的棕子是什么样?,用什么包成的?,放的是什么? 我来知诉你,汉寿人吃的棕子,是三角大头,用力包紧,像一个个角,是与当年屈原托梦家乡人说要做成龙角样有关; 用什么来包的?你们那儿是不是什么叶都行,只要大就好!而汉寿有一种棕叶多长在有水地方专用来包棕子用的,这种棕叶只在端午节前后疯长,好像就是为端午而生,当地传是屈原死后一神鸟衔来当地专为屈原包棕子用的,请问秭归可随地都有这种植物;你们那儿棕子是不是什么都包,红的,绿的,黄的,什么味都有,而只有汉寿到今天还只放白米,还是糯米,传是因屈原爱吃糯米,请问你们那儿也知道屈原爱吃糯米?

我少年时期有幸在沧港求学一年。那时受港台片的影响,学校也盛行结义之举。仅我耳闻的就有沧浪七侠,沧浪六浪子,沧浪十二煞星等帮派蓬头稚子尚知沧港即屈原笔下的沧浪,可见当地男女老少一直都视自己为屈原故乡的人。如此看来,屈原故里应该是湖南汉寿大致是不会错的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d2fd02abc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0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