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7年版)

时间:2023-01-12 05:22: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湖南师范大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7年版)

专业类别:学科教学(物理(领域代码:045105





一、学科简介与研究方向

湖南师范大学物理学科教学(物理)专业学位(全日制)于2014年开始招生。本专业拥有较强的师资队伍,近年来共承担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级课题1项,承担并完成湖南省社科、教育科学规划和省教改课题多项。出版专著或参与教材编写30 余部。《课程·材·教法》高等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学刊》《中国高教研究》教育科学研究》教育评论》CSSCI 刊物上发表论文10 余篇。现有专职导师6人,其中教授4 人,副教授1人,讲1人,均具有博士学位。本专业共有校外导师20余人,均为湖南省重点中学的特高级教师,具有丰富的物理实践教学研究经验。本学科主要的研究特色包括中学物理竞赛研究、物理实验研究、物理教师教育研究、科学教育研究等。

同时,湖南省多所重点中学为本学科合作单位,能够为本专业研究生培养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



二、培养目标

培养高素质的普通中学物理课程专任教师。 具体要求为: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创业。

2.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具有良好的智能结构、完善的知识体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行业发展趋势。

3.具有较强的实践和研究能力,胜任并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 4.具有发现和解决问题,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意识与能力。 5.能较为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三、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四、学制与学习年限

学制为2年。在学制规定的基本年限内,如未能如期完成全部学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在校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4 年。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类别 学位基础课

课程编号 000010001 000010002

课程名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开课 学期 1 1

考核形式 考试 考试

备注

36 2.0 18 1.0

必修


400010001 400010002 400010003 400010004 400010005 411050005 411050006

专业必修课

411050007 411050008 411060001 411060002 311025004 411060004

专业选修课

411060005 411060006 411060007 411060008 400100001 400100002

实践教

400100003 400100004 400100008

硕士学位英语 教育原理 课程与教学论 教育研究方法 心理发展与教育 物理课程与教材研究 物理教学设计与实施 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 教育案例与论文写作 理学

物理多媒体课件制作 教育统计与测评技术 趣味物理实验 物理教育改革前沿研究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与教学技能训练 科学与人文 中学物理竞赛研究 校内实训

校外实践(教育见习) 校外实践(教育实习) 校外实践(教育研习) 创业实践

48 3.0 32 2.0 32 2.0 32 2.0 32 2.0 32 2.0 32 2.0 16 1.0 32 2.0 32 2.0 32 2.0 48 3.0 32 2.0 32 2.0 32 2.0 32 2.0 32 2.0 32 2.0 16 1.0 64 4.0 16 1.0 32 2.0

1 1 1 1 1 2 2 1 2 2 2 1 2 2 2 3 2 2 3 3 3 3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试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试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选修,实践教学 必修,实践教学 至少选6学分,专业选修课 专业必修

国际硕士研究生:汉语(3学分)和中国概况(3学分)为公共必修课;若在本科阶段已修过中国概况,可申请免修,但不免考,通过考试后获得学分。

国际硕士研究生其他学分及总学分要求与普通硕士研究生相同。 港澳台硕士研究生:学分要求与普通硕士研究生相同。

国际硕士研究生及港澳台地区硕士研究生培养管理其他要求参见《湖南师范大学关于国际研究生及港澳台地区研究生培养与管理工作的暂行规定》

六、培养方式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外导师共同指导学生的学习与研究工作,开学1个月之内选定导师,并在导师指导下制定培养计划。

(二)根据培养目标、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在教学中注重实践与反思,采用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原则上案例教学不少于每门课程总学时的三分之一。

(三)注重课内与课外学习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学习。 (四)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开展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



七、学术活动



八、专业实践

(一)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学年,其中校外学习集中实践不少于1学期,校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dd770f2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c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