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育的探讨高职院校会计课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育 高职院校的会计教育主要是培养会计方面的应用型人才,不仅要使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还要学生具有一定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加强会计实践教学的改革力度,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是一个应该值得重视的问题。笔者从以下几方面探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育的一些问题。 一、构建会计专业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的会计教育主要是培养会计方面的应用型人才,实践教育是会计专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只有通过实践教育才能实现。而实践教育的实现必须建立在会计理论教育的基础上,以理论教育作为实践教育的保障。所以,在改革高职院校的会计实践教育过程中,在加强会计实践性教学的同时,会计理论的教学也不能忽视,在整个教学计划中实践性教学的比重只能逐步提高,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计时要符合高职会计教育要求的发展需求。高职院校要瞄准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电算证、助理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考试等目标,建立“学校-企业-社会”三位一体和“岗课证”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1.建立“岗课证”一体化的培养模式 所谓是“岗课证”一体化,是指“职业岗位、专业技术课程、职业资格证书”三个内涵要素。“岗课证”一体化是将“岗位技能训练、工学结合课程教学、职业资格认证”三者融为一体,实施“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实施“岗课证”一体化的过程中是:盯住岗位,瞄准证书,对接课程。 ①盯住岗位。在教学过程中实行项目教学、实际岗位的实训,有效对接课业与上岗的实践。在企业中出纳、会计、办税、财务主管等都属于会计岗位的工作。有很多的课程属于工学结合项目,学生实训的方式一般是通过模拟的方式熟悉各个岗位的流程和工作规章,按工作要求进行岗位训练,通过理论指导、实训操作和理论深化,提高岗位工作能力。 ②瞄准证书。课程教学可以通过课证合一的方式,把课程教学和职业资格认证融合到一起。在我们现阶段的高职高专的在校学生与已经毕业的学生,能够参考的会计证书有四种: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电算化证书、助理会计师证书和注册会计师证书。我们高职高专可以改革课程内容和课程计划,使课程标准与认证标准融通,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融通,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融通。 ③对接课程。高职高专要尽量构建新的“岗课证互通”的课程教学框架,调整专业课程,改革项目化课程。在文化基础课和专业基础的前提下,可以增开会计电算化课、中级财务会计实务课、财务管理课、企业成本核算课、会计综合实训课等考证课程,把“基础知识学习―岗位能力培养―从业证书培训”三者融为一体。 2.实行能力进阶循序渐进的培养方式 高职高专专业技术课程体系的构建,主要是课程的设置和排序。在课程的设置和排序方面要针对职业岗位工作的需求进行分析归纳,尽量使课程与实际的工作需求一致,课程设的核心目标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线,同时还要突出设计的系统性,专业技术课程体系要构建以任务为载体,以能力为本位,分段实施递进式的“四阶段”。专业的实践教育和能力培养要分四个阶段循序渐进,即按基础能力培养、综合能力培养、核心能力培养、拓展能力培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02f50bede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b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