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历史教学的启发2009-2010

时间:2023-04-05 01:06:3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谈“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

历史教学的启发



尤溪七中 周秀春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这是中国古代伟大军事家孙武的名言,它道出了战场上获得胜利的秘诀——即了解敌我双方,制定有效的作战方针,方能立于不败之地,这句名言对于21世纪的历史教学同样具有不可低估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事物总是不断在发展变化,科学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活生生的学生,他们也在变,如果不能够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情感、兴趣、需求,并随之调整教学方法,我们的教学成绩无从保证,质量将无法提高,素质教育更无从谈起,这是知彼。所谓知己,即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学”作用,根据自身优势结合具体教材内容当好“主持人”,为找到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之路,我做了一份问卷调查,结果表明,85%的同学对历史感兴趣,15%的同学则没有;32%的同学对学好历史有信心,68%的则没有;61%的同学希望教师衣着漂亮得体、谈吐优雅而不失幽默,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古通今、公平公正„„他们每周花在历史上的时间(除课堂外)基本没有,针对多数学生对学好历史兴趣有余而信心不足,热情有余而时间不足等具体情况,我相应调整教学措施,把重点放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树立自信是金的思想

《有一份宝藏——呵护生命的教育一书中针对教育和孩子和心灵之间的关系有着这样一句精彩的阐述:“只教给人知识,而没有教给人自信心的教育称不上成功的教育,知识有老化的时候,自信却让心灵永远不老化。”可见,教育不应只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技能的传承,教育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特别是差生,要找到自信的感觉,一半靠自己,一半靠别人。

1、作为教师对学生应一视同仁,不能喜优厌差。对差生更应“另眼相看”多关心,多理睬,多开“小灶”吃“偏食”,平时教学中,以表扬性语言为主,如:你真行,你很棒,真不错。少批评,更不应训斥学生,即使回答错误或者回答不出,也应委婉指正,而不能说:你真笨、傻透了、笨极了等有伤自尊的字眼。

2、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点滴进步时,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在班上点名表扬,要知道,在老师看似不经意的表扬对于学生来说多么的重要和令他们兴奋,也许就是这么一次表扬对他们一生有极大的影响。

3、帮助学习困难生,每次考试成绩不及格者不公布分数,在优秀者当中寻找与他们结


对子的优生,定时定点补缺补漏,学生与学生之间容易沟通,没有所谓的“代沟”,差生易于接受,而且效果显著。这些作法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的形成,教师帮助学生拥有自信,就是在引导学生开启智慧的大门。

二、腾出更多的时间、空间给学生

让学生从台下走上台上,成为名符其实的“主角”在老师传授历史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必须大胆地给学生留足学习活动的时间、空间,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创设良好的自学、思考、提问、质疑、讨论的条件和机会;如:每堂课前5分钟由“小老师”到讲台主持“快速抢答我最行”热身赛。作法如下:以小组为单位(以选择题为主,课前由小老师事先准备)答对一题得50分,快者为先,最后累积总分,积分最高组为本环节冠军(将得到其它三组的掌声祝贺)。这个环节很受学生欢迎,几乎成了新课前的“开胃酒”,它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出学习热情,既复习了旧知识又锻炼了学生胆量,既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又树立起集体荣誉感,可谓一举多得。通过该环节训练,考试中选择题得分率明显提高。再如,上第9课《秦的统一》时,提出问题: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他是暴君,你认为呢?谈谈你的看法。此问一出,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全班同学都在积极思考讨论,有的还拟了回答的纲要,他们的答案虽然五花八门,有的说是千古一帝,有的说是暴君,有的说二者兼而有之,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此时老师必须遵循一个原则,只要说得有理有据能够自圆其说,都应该肯定,因为,题目本身就是属于开放性试题,意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学生发表意见过程中,教师只须穿针引线,承上启下就行了。初中生要念的科目很多,然而时间、精力有限,历史教学应把重点放在课堂45分内,紧扣大纲,抓好基础知识,重难点,提高学习效率,向课堂要质量。

三、注重学科之间的渗透教学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学生的需求就是教师奋斗的目标,教师除了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文化水平外,还应饱览群书,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包含了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学、自然科学等内容,这就要求历史教师的知识面要广,这样,历史课才能讲得生动、活泼到位。

比如中国历史每一个朝代都讲到了文化成就,教这部分内容时,如果你对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没有一定的了解,那么上课就只能照本宣科,就会显得枯燥无味,没内容可讲,甚至会闹出笑话。比如讲到唐诗,课文举了岑参的边塞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里的诗句:“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几句诗写出了塞外八月飞雪的奇景,并以梨花比喻雪花,比喻新奇,给人蓬勃的春意。假如你对这首诗一点也不理解,真以为是春风吹开了千树万树的梨花,那就大错特错了。这就是教材中所涉及到的文学知识,作为历史教师虽不要求你精通文学,但至少对课文上所涉及到的有关文学知识要有较深的了解,这样才能够在课堂上做到游刃有余,使学生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83cdeedaeaad1f346933ff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