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2 1、 彩陶: 是指在橙红色的器壁上用赤铁矿与氧化锰颜料绘制图案,烧成呈黑色或褐色,具有热烈明快的格调的陶器. 或:中国古代带有彩绘花纹的陶器。彩绘颜料以赤铁矿为主,多饰以几何图案和动植物花纹。在造型装饰、图案纹样的处理上,体现了当时审美能力和工艺制作已达到可观水平。 2、画像砖: 是指汉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装饰绘画性雕刻. 3、“吴带当风,曹衣出水”: 是说“画圣”吴道之创造出一种波折起伏,错落有致的“莼菜条”式的描法,加强了物象的分量感和立体感,所画人物、衣袖、飘带、具有迎风起舞的动势.三国两晋曹不兴所画人物其特点画衣纹稠叠即衣纹稠叠如贴在身上一样. 或:中国画术语。北齐画家曹仲达所画人物,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犹如刚从水中出来。唐代画家吴道子所画人物,其势圆转而衣服飞扬,富于运动感、节奏感。故有“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之说。 4、金文: 铸或刻在殷、周时期青铜器上的铭文. 5、南宋四家: 以李唐、刘松年、马远、夏#为代表的院体山水画,开创了山水画艺术的新风格.他们四人被称为. 6、“三远”: 郭熙的山水画论透视原则和空间处理的重要法则即深、高、平. 8、饕餮纹: 也称兽面纹,是一些被夸张了的或幻想中的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 9、骨法用笔: 通过用笔捉取人物的骨象法则,进而揭示他的风神韵度. 10、《人物龙凤帛画》: 此画于1949年在湖南陈家大山楚墓中发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绘画之一.这副画高28厘米、宽20厘米,图中画一细腰女子,身穿宽袖长衣,头后挽这一个垂髻,衣服和冠都有装饰物.妇人两手向前伸出弯曲向上,作合掌状,左侧而立,女子左上方画有一展翅扬尾的凤鸟和一仅现一足的龙. 11、舞蹈纹彩陶盆: 青海大通出土以极强烈的绘画性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成为举世公认的原始时代最有代表的艺术作品,仰韶文化,陶盆内壁口沿下绘出每组五人 的三组人物,他们手拉手随着原始乐器的节拍,侧着头,伸着腿,步调一致地跳舞,如同将野兽赶入圈内,有强烈的节奏感和欢快的气氛,生动地再现了涉猎舞蹈的场面。. 12、兰亭序: 著名的行书帖.为东晋王羲之在兰亭引酒赋诗写序.内容反映了封建士大夫的闲情逸致和 1 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 13、海派: 上海画派的主要画家任熊、任薰、任颐、虚谷、等人,他们既学习传统,而又不拘于传统,有所革新. 14、千里江山图: 宋代画家王希孟的作品.绢本大青绿设色,51.5厘米1191.5厘米.画家在近12米20厘米,图中画一细腰女子,身穿宽袖长衣,头后挽这一个垂髻,衣服和冠都有装饰物.妇人两手向前伸出弯曲向上,作合掌状,左侧而立,女子左上方画有一展翅扬尾的凤鸟和一仅现一足的龙. 15、斗彩: 先用青花颜料在胎底上勾出纹样的轮廓,再罩透明釉,经高温烧成青花瓷,然后在青花轮廓线间填色,后加温烧彩,取得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绘斗艳争奇的艺术效果。 16、青铜器 以铜为主加锡铅合金,用蜡或泥模铸造的器具。主要产于夏商周三代。 17、联珠纹 是在团纹的四周边饰以若干小圆圈,如同联珠而得名。 18、仕女画 答:中国古代人物画之一种。原指以封建社会中上层士大夫和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中国画;后为人物画科中专指描绘上层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一个分目。代表画家又张萱、周昉等。民间木板年画中的“美女画”,亦称“仕女画”。 19、刺绣 是用绣针引彩线,按预先设计好的花纹在织物上刺缀运针,以锈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制作,俗称“绣花”。 20、马踏匈奴 答:西汉霍去病墓前群雕的主体雕刻。作者运用寓意手法,以矫健的战马象征骠骑将军,以战马将匈奴将领踏翻在地的典型情节,赞颂霍去病在抗击匈奴战争中建树的奇功。这是具有纪念碑性质的雕刻艺术作品。 21、画像石 答:中国古代祠堂、墓室、石阙、石碑、棺椁等石刻装饰画。盛行于东汉。其具有绘画性、雕塑性和建筑性。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构图富于变化,艺术价值很高。代表作有武梁祠画像、沂南石墓画像等。 22、昭陵六骏 答:唐太宗陵墓前浮雕。刻划李世民征战时先后骑乘过的六匹骏马,即:飒露紫、拳毛騧、白蹄乌、特勒骠、青骓、什伐赤。分别选取侍立、徐行、奔驰等动态,风姿英武。作品具有强烈的体积感。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9400946c1c708a1284a44b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