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背景下高中网课德育教育的积极探 摘要:高中阶段是学生们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迈入大学前的重要阶段,学生们的思想价值观念对于学生们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不仅是学生们个人发展的需要,还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德育教育越来越得到重视,教师们要顺应改革趋势,把德育教育切实落实到实践上。本文就疫情背景下高中网课德育教育的积极探索展开论述。 关键词:疫情背景;高中网课;德育教育 【正文】 现如今学生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参差不齐,差异较大,急需教师们的指导和引领。疫情之下,教育的展开大多都以网络授课的方式,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业重,学习压力大,心情比较低沉,教师们和家长都很重视学生的成绩,但是德育教育也是教育中关键的一部分,无论是线下授课还是网上授课,德育教育都是不可缺失的,教师们要做好准备,选择更有效的方法,开展德育教育。 一、疫情背景下高中德育教育存在的不足。 1.1德育教育方法单一。 现阶段德育教育虽然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但是教师们的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大多都缺乏专业性的培训和指导,开展德育教育的模式很单一,总是一味的讲一些大道理和理论知识,这样学生们的接受度会很低,课程的单一会让学生们产生乏味,最终的效果也不会很大。现在是网络授课,形式更有局限性,网络教学集中学生们的注意力本来就很困难,教师们如果还采用无聊单一的教学模式,那么学生们更不会认真听讲了。所以,教师们需要创新教学方法,给学生们一些新鲜感,这样开展的德育课程才会起到作用。 1.2学生主动性不强。 高中学习压力大,学生们每天会很疲劳,知识已经占据他们的大脑,一些思想理念的灌输对他们来说没什么作用,很多教师都是用讲解理论的方式向学生们输出德育理念,这样学生们的积极性不会很高,任何东西,不主动去学习,就算教师们再怎末努力,也都是徒劳。单一的理念灌输也都知识发挥一段时效,长久性不大,所以教师们在上德育课的时候要多观察学生们的反应,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真正把德育思想灌输在学生们心里,帮助他们以后的发展。 1.3德育工作机制以及师资有待提高。 二、疫情背景下高中德育教育的积极探索。 2.1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 德育教育并不是理论上说说而已,德育教育的开展也不能只靠教师们的话语,教师们要多做一些准备,给学生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学生们受到氛围的感染,接受度自然就会提高。寓教于乐是比较有效的教育方式,教师们可以采取学生们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举办相关教育活动,把学生们带入到德育教育氛围中来,让学生们有所感悟,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德育教育才落到了实处。现在的德育教学不够重视对教育氛围的营造,缺乏一些真实情感,所以教师们要不断探索,创新更好的教学方法,弥补德育教育中的不足,让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带动学生们进入德育课堂。 2.2利用有效合理的教育方法。 无论是教什么知识,教学方法很关键,好的方法是学生们学好的前提,德育教育也是一样。家长和老师都是学生们的引路人,在帮助学生们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和教师应该多一些沟通,做出表率作用,用身教去感染学生们。现在的网络发达,发展迅速,思想观念参差不齐,学生们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这时候家长就要做出示范,告诉学生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帮助学生们走回正确的轨道。很多时候教育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教育可以存在于任何一个瞬间,教师的每个举动都会影响到学生们,所以教师们也要不断纠正自身,加强专业指导,采用合理有效的教育方式,帮助学生们更好的成长。 2.3以人为本,学以致用。 德育教育分为两部分,一个是理论知识,一个就是实践。教师们教授的是做人的理念,帮助学生们分辨正确和错误,而走出课堂,就需要学生们自己判断和自己面对生活中的琐碎事情,教师们要通过自身来传授给学生们好的价值理念,帮助学生们培养良好的个人习惯,只有具备了好的习惯,今后学生们才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德育就是在育人,育人是教育的第一项,只有这个人正直善良,那么他今后所学到的知识才能够被很好的运用到社会上,如果这个人人品出现了问题,那么就算有再高学历也都是徒劳,学生们要把课堂上学到的思想观念运用到今后的生活实践中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领自己不断前进。 结束语 德育教育是任何时候都不可或缺的,教育中育人是第一位的,育人是教育之根,只有根正了,才能结出好的果子,所谓根正苗红就是这个意思。现在疫情背景下,有太多值得学生去学习的榜样,教师们可以以此为契机,开展德育教育,用新颖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么一些正向的引导。高中是人生的重要阶段,知识要有但良好的价值观念也要有,所以,教师们在这一时期要负起责任,把德育教育落到实处,以德树人,为学生们迈向崭新的阶段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陈梅芳.浅析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融合[J].花炮科技与市场,2020(03):238. [2]叶纯亮.科尔伯格“公正团体法”在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中的有效运用[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38(04):91-94.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a2fc44000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