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与美术课堂 张霞

时间:2022-06-06 22:53:3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新课程与美术课堂 张霞

新课程之所以新,就是将过去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实质性的全面强调,改变为现在的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摆脱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教师造成的课堂紧缩,又要克服过于强调学生,造成单纯无目的课堂放纵;要求我们具有空前的重视尊重人、发展人、完善人的美术教育新的理念;更要求我们用可持续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看待学生的美术学习。

如何做,才能让新课程在我们的美术课堂里充满生机呢?让学生感受到美术课堂的美?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内容设计

美术课程的学科特点,诸如人文学科的、大文化的、高情感的、审美的、生活的知识结构是繁杂的,知识体系也是非直线形的,能力类型多样化的,在教学设计中都需要兼顾和考虑。有一种观点认为:教学内容已经在教本中印上了,教学任务是在课程标准中定了的,照着做就是了。但在实践中我们会发现同一内容、同一任务,有的教师这样处理教材,有的那样处理教材;同一知识点,有的强调一面、有的强调几面;持同一教学参考书,有的教师这样取舍、有的教师那样取舍,林林总总的教学情态产生了参差不齐的教学效果。

根据美术学科目标、学生学科能力的发展指向和课程活动、教材文本的特点,在内容设计上应该注意四大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内容之间的联系;注意四大学习领域的内容与相邻学科的联系;注意同一学习领域的标准在不同学习阶段的递进;注意某一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关系、知识学习与操作实践的关系。 二、课堂结构设计

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就是考虑:在每个单位时间里完成什么教学任务;在一个时间单位里怎样最高效地教学;各个时间单位中的每种教学之间怎样配合才合理;单位时间以怎样的分配关系最低耗——课堂结构的设计尽可能做到时——空配置的优化、教——学联系的优化、环节——环节顺序的优化。

例如,美术欣赏的课堂结构:简单描述、形式分析、意义解释、价值判断。

学生从感官可以感受到的题材、主题、造型要素与形式,开始做简单描述、探讨作品的材质、技法、色彩、线条、肌理、风格,分析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探讨社会、文化、经济与作品的关系,作家的个性、思想、艺术观与作品的关系以及作品的内涵和象征意义;运用上述学到的知识、概念对作品的优劣与价值做出合理的判断。 这四个程序可以用四个问题来概括: 1.你看见了什么? 2.作品是怎样组织起来的? 3.作品有什么意义?

4.如果你有这幅画你会把它放在什么地方?

这就是一堂欣赏课的结构设计,它为新课程的实施、为美术课堂的开放与生机提供了土壤。 三、教学方法设计


鉴于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任何教学方法都涉及到一系列学生方面的变量,每一个学生个体是不一样的,每一个班级也有自己的特点,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是辩证的,有优点也有缺点,每种方法都可能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却妨碍达到另一些目的。

我们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应该:优化教师的讲解;优化学生的自主、自助的探讨;优化讲解与探讨的结合;优化指导,授人以渔。优化讲解实际上就是优化提问、优化讨论、让多媒体介入课堂;优化探讨就是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如果学习方式不改变,新课程就是一句空话;优化讲解和探讨的结合就是在设计教法时考虑教学内容与学生起点,探讨是否具备条件,讲解是否必须,讲解和探讨的安排次序是否有效合理;优化指导,授人以渔这个教法研究的现代课题,它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而且有利于学生学力的可持续发展、个体的终身发展。在实施中,教师创造性的教学思维、充满个性的教学思路、一反常规俗套的教学次序——这一幕幕美术课堂教学的活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法练法懂法,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叶圣陶)。把先行组织策略、认知性提问策略、发现策略、暗示策略带进课堂,分别在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的课堂教学中应用。这样,新课程就真正来到了我们的课堂。 四、评价设计

教育在发展,学生在发展,评价设计也应该是发展的,尊重人、发展人、完善人是时代的要求,《美术课标》要求既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以及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会学生评价自己、评价别人、例如在造型表现的作业评价时要考虑:是否明确地表达了这一事物的特征(及格),是否画出了事物的细节,注意线的穿插、疏密(及格以上的优劣等级),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线和颜色(优+奖励)。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评价,更应尊重学生的评价,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美术课堂的人文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a5c88182a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