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说课稿

时间:2022-04-24 22:32:1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说课稿

舒兰一中 马春雨 2011 10

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 说教材地位特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四册第三单元是学习社会科学方面的杂文、随笔的单元。通过学习本单元,将使学生学会思考社会、人生等与自己成长密切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是一篇著名随笔。从应用的角度来说,它其实是一篇议论文。这篇文章不是简单的对父爱与母爱的歌颂,而是为了构建健康、成熟的灵魂,对父爱与母爱以及孩子的发展进行的剖析。也就是“人从同母亲的紧密关系发展到同父亲的紧密关系,最后达到综合,这就是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 二、说学生特点

学生们从初中升入高中,很多人因为中考失利,没有考出最高的水平,学习没有信心。所以我们应该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前途有一个新的认识。当下最重要是要学生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后面的教学工作才能更好地展开。学习本文,让学生意识到“爱”是与人的一生有着紧密联系的具体情感。 三、说教学目标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阅读论述类文本,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着重关注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准确性;学习从我们身边的事情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基于此,我设立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父爱和母爱的本质,理解作者关于健康而成熟的灵魂的观点。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思考。 能力目标:初步掌握阅读论述类文章的方法,即理性分析的解读方法。体会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的写作特点。学会对生活现象进行哲学层次的思考。

情感目标:认识到父母之爱的伟大,学会爱自己的父母。进而珍爱生命,学会回报社会。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学情、教学目标和教材的特点、地位。我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性的认识父爱、母爱的本质及其对孩子成长的影响。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进而学会爱别人。体会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的写作特点。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父爱与母爱的本质及一些重要的语句。

教学课时:一个课时 五、说教法学

1(课前播放短片《父亲母亲》)引出话题。

2、父爱、母爱与学生的关系非常密切,每个孩子都是在父爱与母爱的笼罩下成长起来的。所以,这篇文章的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从生活细节里搜集父母之爱的小事或感受。

3、通过对课文的研读、探究,了解作者的观点,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形成自己的认识。引导学生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会爱别人。

4、拓展课堂,要学生搜集关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爱的故事,写一篇读后感,下次课讨论。 六、说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前播放短片《父亲母亲》

刚才我们看到了这个关于父爱母爱的短片,都说母爱如水,父爱如山,母爱温暖了我们的心灵,父爱照亮了我们的人生。母爱和父爱是人间唱不完的歌,道不尽的情。这些,都是我们对于母爱和父爱的感情的认识。这种爱又该如何理性的看待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美国哲学家弗罗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看看他能给我们哪些启示。(板书) (二)、整体感知:迅速浏览课文,分析文章结构。

课文1-3段是分析成长过程;4-8段是针对情感对象;9-10段总结全文。

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课文层层深入地阐明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爱的性质以及发展变化。告诉我们,母亲是孩子的“自然世界”,父亲是孩子的“思想世界”,孩子从对以母亲为中心的依附转到对以父亲为中心的依附,最终与他们分离,在自己心中拥有父亲和母亲这两个世界,奠定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 (三)、具体分析:用问题理解课文中几个加点部分的词句,为后面的问题做铺垫: 问题: 1、父爱与母爱的特点; 2、父爱与母爱的区别;

3、比较父爱与母爱的积极性与消极性,并找出原因; 4、父爱与母爱的伟大作用;

5、如何成为一个成熟的人。

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在课文中划出有关的词句,然后回答问题。以上这些问题的设置有内在逻辑性,可以引导学生对“爱”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从而对“爱”进入哲学层次的思考。这一过程重在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在回答的过程中可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谈对问题的理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板书:爱)

(四)、问题探究:(小组讨论) 文章谈到两种爱的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寻找生活中自己曾经有过的这种感情经历。(一开始,学生都不能很好地理解,只觉得句子很绕口,教师要注意点拨。

明确:按照作者的观点,爱自己的价值在自我中是不能实现的,这样在他人和社会的存在中才能实现。“他人的要求同自己的要求同等重要——事实上也许更为重要。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更能使自己快乐,爱要比被爱更重要。”成熟的爱,是能从爱他人中实现爱自己。(在课文中找到作者的观点并不难,难的是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践认识自己情感成熟的过程,从理性层面审视自己的情感。

怎样理解“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他发展了一个母亲的良知,又发展了一个父亲的良知”?

明确:一个成熟的人最终会在内心剥离父母的外部形象,而建立起有关他们的精神世界。他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他自己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断力上 (设计这个问题还是在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成熟的人会融合父母给自己的爱,从而建立起自己独立的精神世界,懂得爱父母,懂得回报社会) 作者认为:“母爱就其本质来说是无条件的”,这个观点你同意吗?为什么? 这是个开放性的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参考:母爱看似无条件,其实母爱是通过培养孩子来产生欣慰感,比有条件的父爱更长远的期望,目的性没有父爱来得明显。(板书:母亲、孩子)

文章指出“父亲总是挑选他认为最合适的儿子当继承人,也就是与他最相像,因而也是最值得他欢心的那个儿子”,也就是说父爱是有条件的,你同意这个说法吗?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见解。

这也是个开放性的问题。解题的角度同上一题。(参考:同意,因为父亲没有经历母亲孕育孩子的过程,他虽然爱孩子,对比起母亲要更具理性,希望孩子能继承自己的优点,所以对孩子的期望转变成对孩子的要求。(板书:父亲、孩子)

(五)、总结

本文要求读者思考对弗洛姆观点的认识,一方面相信通过思考,读者对“爱”的理解与追求都会达到一个新的境界,并由文中的父母之爱升华到大千世界的种种爱,激发他们培养健康而成熟的心灵,明确爱的内涵,不光是爱自己还要爱他人,在享受爱的同时也要学会爱他人。并能学会珍惜每一份情感,学会感恩。

(六)、结束语

同学们,爱是一种能力,也需要我们去有意识的学习,让我们学着去关爱父母,学着去关爱他人,学着体会给予的幸福,学着尝试付出的快乐,这样,我们的心灵才会更加的健康,生命才会更加精彩。 (七)、作业

要学生搜集关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爱的故事,写一篇读后感,下次课讨论。

总而言之,我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为目的,努力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设置问题,让学生在探究、讨论、交流中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既掌握知识,又学会方法,最终得到知识与能力的提升,获得心灵的启迪!

【板书设计】

2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弗罗姆

母亲 父亲 孩子

3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b8a7f4628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a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