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模板 1809-“教育云”在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与研究

时间:2022-05-23 15:26:2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优质课题模板精选

教育云”在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与研究

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问题的提出:职业院校的信息化建设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但是在取得显著成果的同时也凸显了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信息化基础建设相对落后和不均衡。 2)信息化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3)信息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达不到要求。 根据调查研究显示,目前职业院校的信息化建设方案有很多是根据上级要求参照其他院校制定,并没有针对自己院校的专业特色,也没有投入相应的资金,这些学校在教育教学模式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方面缺乏必要的实践,也缺乏有效的推进方式。 课题界定:本课题旨在研究教育信息化办学理念的基础上,探讨加快推进教育云信息化的内涵,包括构建个性化教学的信息化环境,支持教师的有效教学和学生的主动学习,促进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和群体智慧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分析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为核心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对教育教学创新的促进和引领作用,充分利用云计算所带来的云服务为我们的教学提供资源共享,存储空间无限的便利条件。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国外由于各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教育信息化重视程度不同,但总体来讲西方教育信息化历程大体上是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起步阶段,其重点发展的是软硬件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美国政府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第二个阶段是快速发展阶段,主要特征是强调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并通过这种应用来显著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国内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指出:教育信息化是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和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并提出了“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创新和队伍建设为保障”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指导思想。

选题意义: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及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在教育信息化领域的投入更是在逐年提高!教育信息化建设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教学改革,加快教育发展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都有积极作用,但是教育行业作为传统行业,信息化水平与其他行业相比却相对落后。正基于此,其可提升空间才更大!

教育云平台比传统的网络教育平台更适用于移动学习,它克服了传统网络教育平台的缺点: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学习的灵活性不高,学习者交流、互动的实时性不够,信息更新滞后,教学资源短缺等缺陷,教育云将各种教学应用软件推向云端,用户只需一个账号,便可登录到一个虚拟桌面,享受到全部应用,而各种移动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电子书包、pad的普及,更是推动了教育云在职业院校自主移动学习中的应用,学习者可以通过浏览器登录云平台,随时随地进入学习环境,获取学习资料、学习计划等,开展个性化的自主移动学习,移动学习不仅说明了教育信息化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更为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可持续发展增添了新的契机和动力。

研究价值:教育云利用云计算、虚拟化和物联网等新技术,将各种系统功能融为一体,有效地消除了教育信息系统中的“孤岛”现象,教育云将教学实践推向云端,可以跨平台、校区为所有师生提供教学实践条件,而不需要在不同地点分别建设,学习者可以从云端获取学习资源、学习计划等各项云服务,极大的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教育云的移动教学最大的优点就是屏蔽了学习设备的限制,手机、计算机、平板、智能电视,不同的操作系统都可以作为学习的工具。每个用户在云端的数据中心注册一个属于他的唯一的ID,云端就可以以资料中心为核心,对所有终端设备进行全面覆盖,学习成果和相

课题界定、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价值、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研

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优质课题模板精选

应的信息实时的保存在云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用户通过终端连接到云端,就可以接受教育,这让教育的泛在性,适时性,交互性,独特性更加得意淋漓尽致的体现。 2、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 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对职业院校来讲,转向云计算必然对职业院校原有的信息管理系统产生颠覆性的变化,计算拥有改变职业院校信息服务交付以及服务架构的潜力,进而为教学科研管理提供更好的服务。

(1)利用教育云节约职业院校投入资金

云服务的提供使得学校无需花费大量资金购买相应的服务器,云服务提供商为学校提供了资源丰富、计算能力超强的基础应用设施,用户要做的只是花少量的钱购买终端接入到云端就行了。

2教育云建立职业院校自主移动学习平台 云服务平台将各种在线资源平台资源加以整合,我们所获取的资源,将不再是区域性的网络资源,也不是少量的本地可利用资源,而是一个拥有着成千上万云服务器的、有强大计算能力和海量存储空间的统一的通用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不同学习资源、服务和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随时随处通过与环境互动获得感兴趣的学习资源;记录学习历史数据,便于数据挖掘和深入分析,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价等,这些传统意义上的网络课程多遇到的问题都将得到很好的解决。 创新之处

1)教学设备的云服务 在基于云计算的服务中,学生学哪门课就可以向云端申请相应的服务,本地计算机仅仅相当于一个显示器,接发相应的指令请求,并可以向现在的本地电脑一样流畅、自由的使用相应的服务,无需考虑软硬件的配置和相应的更新问题。 2)移动学习平台的教育云服务

基于云服务条件下,学生和老师可以实现双屏互动,学生和老师之间可以评论,,也可用于教学。教师可以使用此功能来启动页面的主题,这个主题可以是一个通知,也可以是作业。学生也可以张贴同样的答复,以表达他们的意见,并通过这种频繁的交流,及时反馈给教师和学生之间彼此的想法,以促进教学的改进。

1)高效课堂。教室内取而代之的是教育云“白板”,教师可以通过白板获取云端教育资源,本地资源等众多资源,方便教师快速备课,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情况,通过“白板”快速进行课程调整。

2)同步课堂。同步课堂可以利用两种方法来实现。第一种是借助远程视频技术,跨区域远距离的可以通过互联网、局域网,进行直播互动,近距离则可以实现一个主教室,多个分教室的多屏互动。高清高速进行优质教学,师资资源共享。

3)名师工作室。学习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推出相应的名师优质教学视频,然后利用云平台的优势下,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并能够和其他老师进行学术交流。

4)资源推送。用户在前台定制相关学科之后,管理人员就可以在后台通过自动推送功能定制该学科的用户推送筛选后的精选资源。资源推送可以使平台推送,也可以是由各校实现个性化推送。

5)移动教学。每个用户在云端的数据中心注册一个属于他的唯一的ID,云端就可以以资料中心为核心,对所有终端设备进行全面覆盖,学习成果和相应的信息实时的保存在云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用户通过终端连接到云端,就可以接受教育,这让教育的泛在性,适时性,交互性,独特性更加得意淋漓尽致的体现。 3、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课题界定、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价值、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研

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优质课题模板精选

研究思路

探索教育云环境下职业院校自主移动学习平台,以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为目的,实现移动课堂。由课堂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向基于网络的课内外结合的全新、职业院校的教学模式;由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向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发展式的教学模式,强调激发教师教学改革的主动性、协作性、共享性、创造性。

1)百度云

教师和学生可以轻松将自己的文件上传到网盘上,而且上传不限速;可进行批量操作,便实用。上传文件时,自动将要上传的文件与云端资源库进行匹配,如果匹配成功,则可以秒传,最大限度节省上传时间,而且百度云支持常规格式的图片、音频、视频、文档文件的在线预览,无需下载文件到本地即可轻松查看文件,并可跨终端随时随地查看和分享,充分体现在线移动学习的优越。 2)微信公众平台

目前,国内个人、学校等单位都在尝试建立自己的公众帐号平台,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来推送信息,达到宣传和教育的目地。在自主移动学习中,微信公众平台和课程的有机结合,也成为信息化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研究方向。

通过调查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特征和学习需求,对微信的使用情况和态度,在微信公众平台上推送分享相关专业类的系列课程,课程的微信公众平台进行课前-课中-课后教学的连接,使微信公众平台和课程相结合的方式来设计职业院校课程教学,并提出具体的设计模式,将专业课程中的知识点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的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研究方法

根据职业院校的教学特点,来探讨教育云平台的移动学习的最新理念。拟采用的主要方法是:

1)深入比较。研究国内职业院校的教育云的发展状况、移动学习的发展状况,真正展示移动在线教学的魅力,为我们提供学习和借鉴的经验。

2)搜索查询。通过对优质数字化资源和信息化环境及其相关内容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搜集和梳理,归纳整理成教学案例,在课堂教学中实行案例教学。

3)小组讨论。本课题的小组讨论主要是指通过教学实践中基于不同类型的课程,解决实际问题,与同事讨论、合作,请专家提出指导意见等,将问题发展研究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 4)问卷调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对信息化职业院校移动学习情况进行调查,收集事实和数据并对事实数据进行分析。

实施步骤:本课题研究周期为 2 年时间,分三个阶段进行: ①准备阶段(2016 7 月—2016 9 月) ②实施阶段(2016 10 月—2018 2 月) ③总结阶段(2018 3 月—2018 6 月)

课题界定、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价值、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研

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ccf14a7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e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