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德育目标与德育内容 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德方面的总的要求。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 德育内容:是德育目标的体现,是按照德育目标的要求用以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知识、理论,思想观点、准则规范等,具有历史性阶级性,也具有超前性、理想性(面向未来,期望) 德育目标的价值(在德育活动中的作用) 德育目标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这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每一种德育活动措施都是为了实现既定目标服务的。德育目标支配、调节,指导,控制着整个德育过程。具体来说有以下作用: 1、对德育内容、方法的导向作用 2、对德育活动的激励作用(明确而适宜的目标能调动积极性) 3、对德育实施的协调作用(家校社各方面力量协调一致努力的方向) 4、对教育评价的参照作用 确立现代德育目标、内容的根据及制约因素 1)社会的现代化发展现代 德育作为子系统,必然反映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促进社会现代化。目标和内容也要随时代。 2)受教育者的发展 德育一方面要以年轻一代现有发展状况为基础设定德育目标、内容,同时德育也不能离开人的需要,要通过德育促使其进一步发展。 3)思想品德心理特点 要注意思想品德心理结构要素与德育内容,目标挂钩 4)教育世界观的因素 教育价值观,世界观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目标、内容设计。 有以人为中心的,以社会为中心的,以文化为中心教育价值观,世界观。 三大类德育理论 全球本位德育理论 社会本位德育理论 个人本位德育理论, 德育目标与内容的相互关系??????? 教育目标、德育目标与内容是内在一致,有共同特征 1)都具有历史性 ,阶级性。都是反映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的要求。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教育目标,必然有不同的德育目标与内容,没有普遍适用的。三者都是一种社会意识,在阶级社会都具有阶级性,都是人规定的,体现一定的阶级意志,反映一定阶级培养人的要求。 2)都具有超前性或理想性 教育目标,德育目标都是对受教育者的期望或设想。目标和内容都要立足当前社会发展,又要面向未来,为未来社会培养人,体现超前性,高于现实,但又可行,经过努力可以达到。 3)德育内容是德育目标的体现,德育内容是根据德育目标确定的,德育目标对德育内容的选择起着导向作用。(自己添加) 西方关于德育目标的主张:强调人权,挖掘人类共同的价值观,但也明确规定要培养具有民族精神,忠于本国的公民。还很重视道德认知能力的发展,强调道德推理能力的培养。 全球本位德育理论发源于当代科技革命和现代化带来的负面后果,提出的道德取向包括生态伦理 学、 科学的人道主义学说和学会关心的教育哲学 社会本位德育理论来自于道德行为社会决定论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德育论、班杜拉的社会观察学习德育论和艾里克森等的新弗洛伊德主义德育论 个人本位德育理论 反对以社会为本,强调个人为本。包括基于存在主义哲学之上的极端个人主义德育论 、 基于人本主义心理学之上的 德育论和基于认识结构心理学之上的德育论 , 确立德育目标、内容的方法论原则 ▲1)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统一 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是一致,要把社会发展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统一起来。 初级阶段的社会特点和国情,历史任务、基本路线是规定和理解学校德育目标,内容的重要基础 新时期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是确定学校德育目标和内容的最直接依据 ▲2)适应性与超越性的统一 适应性即目标内容要适应急速变化的社会 在现实基础上的超越性,是起导向作用,走在社会实际生活的前面,走在人的发展前面。 ▲3)传统美德于时代精神的统一 ▲4)民族性与全人类优秀文化因素相融合 制定中小学德育目标的根本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四有新人 新时期德育目标的精神实质(中小学德育目标基本精神的理解) ▲1)德育目标的组成部分更加完整 (1)改变了以往片面强调政治思想教育,忽视基础文明和道德教育的情况 (2)把心理品质的发展列入了德育目标要求,改变以往单纯规定思想,道德品质教育目标的状况。 (3)改变了以往只重视思想准则,道德规范的教育和与培养,忽视培养和发展道德能力 这些变化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也更符合现代德育发展性的要求。 ▲2)具有层次性 是在总结了过去脱离我国社会实际和受教育者发展实际,要求过高,过空的状况,依据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制定的。在德育目标上区分层次,把对全体学生的普遍要求和对其中优秀分子的要求区分开来。教育目标的多层次,既体现了从社会和受教育者的实际出发,又体现了引导性,超前性,立足于现实,又面向未来。 ▲3)注重按中小学生道德心理发展水平提出要求 改变了过去忽视教育对象的自身发展规律,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充分顾及了年龄特点的差异性。 中小学德育内容及实施体系 1)德育内容的主旋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是德育内容的主旋律 (体现在两史一情,国家观念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国际友好合作教育等) 2)基本文明规范教育 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基本的道德和文明修养 3)适应社会发展的现代思想和道德的培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1949437a0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