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广角——找次品》 涞水镇学区南兵上小学 马海燕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111~11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2.利用图形、符号等直观方式,表示数学思维过程,培养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悟和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探求解决问题的优化策略,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从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中发现最优策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故事引入,揭示课题 师:瞧!谁来了? 生:村长。 师:村长遇到难题了,他为本次羊羊运动会准备了3瓶一模一样的口香糖作为奖品,其中有1瓶被馋嘴的懒羊羊偷吃了几粒,那瓶就(少了几粒)轻了一些,在这里我们把外观和合格品完全相同,只是质量上有所差异的称之为次品(板书:次品),你们能替村长想个办法找(板书:找)出来吗? 2、从3瓶中找次品,说称量过程 师:那怎样去称呢,需要称几次呢?谁能演示一下,边演示边解说称量的过程。 生用手演示。 在3瓶口香糖中,仅有一瓶轻一些,用天平称至少几次保证找到? (生:1次) 3、设置悬念,激发探究欲望 师:村长的难题解决了,正高兴着。喜羊羊和沸羊羊气喘吁吁地跑来:“村长,不好了,我们哥俩儿采购的243瓶矿泉水中,有一瓶被灰太狼做了手脚,换成了变形水,据说,这种水咱们羊喝了就会变成披着羊皮的狼,可是这种水表面上和矿泉水一模一样,只是稍微轻一点,怎么办啊?” 师:需要称多少次呢?大胆猜测一下。 师:那究竟需要多少次呢?你们想知道答案吗?(想) 老师告诉你们。“我也不知道”。但是我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一定能找到答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怎么样? 师:243瓶,瓶数太多了,研究有难度。这种时候,我们可以采用从少的瓶数开始研究,我们刚刚研究了3瓶的情况,接下来,你想研究几瓶。 师:这些数,都有研究的价值,但是时间有限,我们就先来研究9瓶吧。 (设计意图:“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种。”(苏霍姆林斯基)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向更深的纬度去思考。“那么243瓶呢?”学生从刚刚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中又一次张望到了新的高度。激起学生学习动机,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自然爆发,课堂必然“活”起来,同时有效地渗透遇到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数学思想。) 二、教学例题,方案择优 1、教学例题,探究方案 师:我们研究的问题是:在9瓶口香糖中,只有一瓶轻一点,用天平秤称,至少几次保证找到次品?(课件出示) (1)提出探究要求 围绕这个问题,我们开展小组探究活动,活动之前,请看要求: 1、小组合理分工,团结协作。小组长负责、操作员操作、记录员记录、观察员观察监督。 2、尝试把称量的过程填写在探究实验报告单上面。 3、每小组选出一名代表汇报本小组的探究过程 (2)小组合作探究 (3)汇报探究结果 预测: 9(1,1,1,1,1,1,1,1,1) 4次 9(2,2,2,2,1) (1,1) 3次 9(4,4,1) (2,2) (1,1) 3次 9(3,3,3) (1、1、1 ) 2次 2、观察比较,方案择优 接下来睁大你数学的眼睛仔细观察,这种称量次数最少、最优的方案与其他方案相比,有什么不同? 生答 师:平均分成三份,就能使称量的次数最少。 (设计意图:有效地数学课堂教学一定是学生思维全心投入的课堂。在此环节中,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出9瓶中找一瓶次品的四种方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与有序性;从四种方案中找出最优方案,发现平均分成三份称量次数最少的规律,又培养学生思维的选择性、批判性和集中性。) 三、小组探究,验证规律 师:那同学们想过没有,是不是所有的能平均分成三份的瓶数,都是这样的呢?一个例子我们还只能形成猜想,要想成为结论,还必须经过大量的(验证)。 师:这才是科学的思考方式。接下来,我们找一个比9大一点的,能平均分成三份的,多少?(12) 我们的问题是:在12瓶口香糖中,仅有一瓶轻一些,用天平秤称,至少几次保证找出? 1、验证活动要求: (1)先找出平均分成三份称量所需要的次数,再找一找有没有称量次数更少的方案。 (2)组长负责,组员积极思考,发表意见。 (3)将各方案的思考过程填写在验证活动报告单上。 2、验证活动过程: 3、汇报活动成果 学生汇报 师:只用12瓶来验证能行吗? 4、展示教师课前探究的作品 师:老师课前也进行不少的验证,大家来看看。我也没有发现比平均分三份称量的次数更少的方案。现在我们可以下结论了吗? 师:不一定,因为我们刚才验证的瓶数还很有限,不足以支撑这个结论。但是,老师可以肯定的告诉大家,像3,6,9,12┅┅等等这样的瓶数中只有一瓶次品,平均分成三份,就能保证称量的次数最少。将来,我们会学习用数学理论来证明它。 (设计意图:这里的验证很有必要,因为这种归纳方法在本质上是一种不完全归纳法,对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411e4dea7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