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研随笔 小学数学教研随笔-探究与学习度 自从文字产生以来,人们学会使用文字符号来记录人类已经取得的经验和发明,口口相传、手把手相教、已经发明的东西不用自己再来发明等被渐渐放弃,取而代之的是文本阅读:学习制作方法、学习使用方法、学习用文字记录等等。人类从直接的教与学逐渐转化为间接的教与学。现在,我们意识到国人的创造发明不如发达国家,于是在教育界大力倡导探究性学习。在小学的数学课中,只要是新知的教学 ,老师们努力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经验,原本间接学习可以获得的知识和本领,大费周折重新发现(发明),其得失如何,只有等到几年或几十年后才能见底。试问,中国古代的教育以儒家教育思想 为主,中国各朝代都是人才辈出,世界闻名的也不在少数;目前,世界闻名人物的鲜有少见,跟小学传统的学习方式又有多大的因果关系呢?如果连最基本的知识储量都不够,谈何发明创造? 我们从发明创造的比例来思考。新的发明创造与人类长期积累的经验相比,概率小得可以忽略不计;从事发明创造的人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又有多少呢?我们在小学数学课中组织的探究性学习到底应该控制到哪个度呢?有的同学前一天已经预习过新课了,第二天老师组织探究性学习活动,意义有多大?一个班级 的学生中,除了有五分之一左右的学生有能力参加探究活动之外,其他同学也不过是跟着会探究的同学人云亦云而已,说白了也是一种间接学习,共享同学的探究成果。 1 / 2 我的想法是,课本中所列的内容,老师没有必要再组织学生探究性学习,还不如让学生学会使用文字进行学习,老师把培养重点放在教会学生看着课本自主学习的本领。而“独立解题”、“独立作业”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探究性学习体验活动(前提是题型与学过的不同类),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方法。 2 /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5392f2e00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b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