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童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长沙市开福区伍家岭小学 王芳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在课堂上的认知速度和质量与其认知态度、情绪、情感有着密切的联系。正确而又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成就动机、愉快的情绪、高度的注意力、适度的心理紧张状态,是教与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小学阶段的学生极易与成人沟通,师生之间的关系容易融洽,这对于学生的心理发展是极其有利的。因此,教师应充分重视、讲究与学生心理协调的艺术,从教学设计,教育思维、教学手段,甚至语言、体态去贴近儿童,促进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 一、提高认识,缩短情感距离。 情感距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情感交流上的差距。平时,我们在学校常常听到老师说,哪个班的学生上课像木头没反应,或是乱哄哄,不好教。也会听到学生说不喜欢某某老师上课。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师生间的年龄差异,造成了一些学生与教师难以沟通,相互间缺乏必要的理解。教学上,教师觉得课堂气氛沉闷,与学生无法开展情感的交流,而学生则觉得教师的课犹如一杯白开水,没有味道,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种冲突也许会导致师生之间的对立,从而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有的学生尤其是成绩较差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不愿或不敢与教师接近,而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也有的教师有意将自己置于居高临下的地位,时刻保持尊严与威信,过于严肃,不苟言笑,使学生感到难以接近。这种做法,阻碍了两者之间的情感交流。但是,小学生经验有限,内心世界不太复杂,他们的心理活动显得纯真、直率,能将内心活动表露出来,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他们的情绪和情感富有表情化,喜、怒、哀、乐明显地表现在面部,容易变化,不善于修饰和控制。教师应抓住这一点,讲究与学生心理协调的艺术,从而缩短与学生心理的距离,创造一个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是发展中的个体,他们的心理具有独立与依赖、自觉与幼稚、积极与懈怠等错综复杂、相互矛盾的不成熟的特点。发展与停滞,优点与过错,前进与反复在所难免。也要正确认识到,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差异的,学生在课堂上各方面的表现不可能划一,但是这种差异不是消极的、有害的,而是可积极开发、充分利用的一种资源。这样才能在认识上和学生取得致,使教与学达到统一,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保持童心,讲求协调艺术 教师具有正确的学生观,对学生充满爱心,始终保持对学生的积极的感情投入,发自内心深处地真诚平等地尊重学生,摒弃专制或放任的教育态度,努力采取与学生心理上接近、相容的民主的态度和方法进行工作,这样就能打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心理交往的渠道,形成真诚、信任、民主、愉快的课堂的心理气氛。课堂上的这种“美妙的和谐”,将激发学生的自尊心,激起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的上进心,使学生的潜能和个性获得充分发展。 1、思维儿童化 孩子们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而我们成人的思维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因此,我们的思维容易受到老经验、旧事物的影响和局限,思维已形成了定势,对外界的认为缺乏新意。而孩子们不同,在他们眼里,这个世界是多彩的、多变的,他们对外界事物的认识有着不同的看法,有着不同的答案,尽管有些看法在我们成人眼里是那么的幼稚可笑。但是,这也许就是孩子的创造性,也许你在否定一个孩子不同寻常的答案时,你已经在扼杀了一个天才,一个发明家,一个创造者……所以,我们教师应该学会用儿童的眼光看世界,用儿童的思维认识事物。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即使答错了,也不要立即打断,要在学生答完后再一一予纠正。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时,要注意方式方法。绝大多教学生是具有学习的积极性的,心理动机是想学好的,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动机与效果没有达到一致。教师应帮助学生找出症结所在,制定解决的办法,使教学与情绪有机地结合起来。 2、语言儿童化 对小学阶段的孩子上课,语言应该浅显、生动、儿童化,尽量用孩子的语气跟他们说话,如夸奖他们时,可用些夸张的语言说:"你是最最最棒的。"表示惊奇时,可用:"哇,好……!"在对事物进行描述时,尽量多用些比喻、夸张的方法,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具体化、浅显化,孩子们才会容易接受。如在教拼音时,用一些形象的儿歌化的语言来帮助学生记忆字形,例如"一扇小门n,n,n,两扇小门m,m,m。"很容易就让学生区别了"n"和"m"。儿童化的语言,拉近了教师与孩子之间的距离,使得孩子们有话喜欢跟你说。 同时,教师在上课时,除了用口头语言去感染学生,还要用身体语言去带动学生。教师应与孩子们同喜同悲,分担他们的忧愁。如,时而像他们一样为胜利而欢呼,并伸出食指和中指做出胜利的姿势;时而像他们一样跺跺脚,摇摆一下身子,表示不满的情绪;时而夸张地瞪大眼,张大嘴,表示自己的惊奇;还可以利用课文中的情境,同孩子们一起学学小鸟唱,扮扮大灰狼,演演小青蛙。这样活泼的老师,使孩子觉得你是他们中的一员,因此更乐于接受你的教育。 3、教学手段儿童化 孩子们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方式,因此,教师在上课时,教学手段应采取一些较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5d353a1856a561253d36f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