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心比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个成语的意思。 3、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 教学重点 通过与本文人物的对话交流,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如何进行人物语言描写,使表达产生感人的效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你坐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时,这时突然上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当你在路上行走时,身旁的一位小朋友突然摔倒了。面对这样的情形,你会怎么做?今天,我们将学习《将心比心》这篇课文,学完课文以后,也许你就会毫不犹豫地告诉老师答案了。 2、作者简介 姜桂华:河北省平泉人,编审。参加过《毛泽东选集》(1~5卷)《刘少奇选集》(上下卷)《朱德文选》等的翻译工作;负责《陈云文选》《邓小平文选》等的定稿工作。主要作品:《将心比心》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渎课文,同桌互相解决不认识的字词。 2、教师帮助解决学生不理解的字词。 3、课件出示重点词语,学生以各种形式朗读。 4、教师补充多音字。 三、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学生默读课文三遍,思考: 1、概括每一段的主要内容(即课文写了哪几件事?)。 第1自然段:写奶奶去商店的时候,一位阿姨为奶奶推开大门。 第2自然段:写一位护士在母亲的鼓励下扎针成功。 第3自然段:揭示了主题——人与人之间需要将心比心。 (出示板书) 2、串珠问题: (1)奶奶给“我”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表现了一个什么道理? 奶奶去商店时,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后等到奶奶跟上来才松开手。揭示了人人都希望获得更多人的关心与帮助,但要想得到别人的关心、帮助,首先要去关心、帮助别人的道理。 (2)“我”陪妈妈输液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表现了一个什么道理? “我”陪妈妈输液的时候,她在护士两次都没有把针扎进血管的情况下,鼓励护士再来一次,第三次果然成功了。揭示了要想得到别人的宽容和鼓励,就要自己先去宽容、鼓励别人的道理。 (3)课文前面两个自然段与结尾一段话有着怎样的联系? 课文前面两个自然段分别描述两件将心比心的事情,结尾一段中“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是对第一个事例的总结,“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是对第二个事例的总结。可见,前面两段和结尾一段形成了先分后总的关系。 (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怎样做到将心比心。 尊敬老人,关爱孩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生活中,我们应该设身处地地替别人着想,伸出自己的双手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比如,乘车时我们主动为老人让座,老人摔倒了我们主动去搀扶,小孩迷路了我们主动帮助联系他(她)的家长等,把尊老爱幼的思想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中。 3、什么叫“将心比心”?课文以此揭示了什么道理? “将心比心”就是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课文揭示了这样的道理: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四、概括主旨 1、本文通过讲述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在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能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2、补充板书。 五、课外拓展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72cbc47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