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

时间:2023-02-27 01:31:1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有位奥地利医生叫奥斯布鲁格,他父亲是格卖酒的,为了判明高大的酒桶里还有多少酒,这位父亲经常用手在桶外敲敲,然后判定酒桶里还有多少酒,是满桶还是空桶。父亲的这一做法启发了他,他便由此推论,人的胸腔腹腔不也像只桶吗?既然父亲能敲敲酒桶知道酒的多少,那么,医生敲敲病人的胸腔腹腔并细细地听,不就可以由声音判定他的病情吗?于是细细钻研,认真总结,终于发明了著名的诊病方法——叩诊。

尽管平常,但是敲木桶也敲出学问来,有人便予以引申。比如,想知道一个人的水平究竟如何吗?像观察木桶似的研究他吧,这将有助于找到他最短的“那块木板”!像敲敲桶似的敲敲他吧!你会由此发现他的水平境界究竟如何?正所谓“满桶不响,半桶晃荡”。这“响”与“晃荡”,就是对一个人的评价。

如此看来,这个世界处处有哲学,瓶里有歌,罐里有歌,桶里也有歌。赫赫有名的“木桶理论”由此而来。

不知什么时候,木桶理论被应用到教育上了,由木桶而提出了著名的“木桶理论”。即: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而是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只有桶壁上所有的木板都足够高,那木桶才能盛满水,反之,只要有一块不够高,木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 这个理论对教育界人士很有启发,甚至被当成真理。

我们说,教育要面向全体,不能让一个孩子掉队,因为这关系到全民族的素质,因此,人们关注了教育的均衡发展;我们在学生的学习上常常会——缺什么补什么,别人什么方面突出我们也紧跟而上,决不拉下。我们常用的口头语是:你看人家英语考了95分,你也是一样的老师教的,怎么只有59分呢?还不忘关照一句:迎头赶上,老师等着你!

我们在班级管理中普遍应用——抓班集体建设,从最差的方面抓起;抓班级学习,从最弱的学科抓起„„或许,我们在一时间有所见效,便不免得意洋洋,以为得计。木桶理论尽管对教育有启发,但也不是一条绝对的真理。比如,把这个理论放到学生个体身上做工作,就不免有些困惑了。对优秀生,此理论尚可说通:要求优秀生抓好自己的差科、弱科,才能够全面发展,取得最理想的成绩。但这也仅仅是从理论上说,很少有学生能真正做到。对中等生,此理论就难以自圆其说了:因为他们的“木板儿”比较齐,哪个也不“长”,实在不知让他们发展哪个,难道就不要求他们进步了?对后进后就更甭提了:他们的“眼”都在桶底上,是一点水也存不住的,看来,除了扔掉别无良策。 如果用木桶原理来阐释想获得个人的成功,就要把自己的短处补齐。这种阐释在现实生活中对大多数人是一个误导。其实,无论是教育还是个人的成功,遵循“斜木桶原理”,把木桶斜一下,就是把你所具备而别人没有的长处发挥到极致,而不是一味地去补“短板”,也就是你发挥自己最大的优势,而不是放弃自己所拥有的去追逐自己做不到的。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一个人一生都在干着一件自己乐意且非常感兴趣的事,并能以此为生,那他一定是一个极其幸福和成功的人。你的长处一定是你所爱,做自己喜欢和擅长的,然后持之以恒就能成功!人生不可以花大量的时间把你的短处都依次补齐,虽然你会因为有很多的证书而“骄傲”,那只是证明你曾经在做某件事情上努力过而已,因为你本身的优势没有得到加强,你既不比人家差也不比别人强,这样会散失很多成功的机会。古时田忌赛马,用头马赛大王的中马,用中马赛大王的劣马,以劣马赛大王的头马,居然三赛两胜赢了大王。这其中就是懂得如何应用自己的长处。学生英语成绩优秀,学起来有兴趣,


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可是,你不让他去做,却要他改弦易张去做自己不喜欢的数学,在痛苦中勉强达到老师的要求,结果是可想而知。

原上海建平中学校长,现上海东方世纪学校理事长冯恩洪讲了一则小故事,印象颇为深刻。故事是这样的:

年过半百的老虎吃了百鸡宴,庆贺了50大寿以后,回顾往事也高兴也悲伤,喜的是觉得自己前半生还可以,悲的是校长的角色老虎没当过,他觉得后半辈子什么活都不干,就当校长。老虎自己投资造了一个学校,森林动物学校,这样他走上了校长的领导岗位。这个学校招生咨询知识,家长问他我把孩子送给你,把孩子送给其他学校不一样在哪里?他说我们要培养的是样样都会的动物,把你的孩子送到其他学校包你一会两会,把你的孩子送到我们学校包你样样都会。林和人世间一样,望子成龙心切,因此他一年招生非常的多。但是好景不长,一个月一个鸭子要退学,他说我是鸭子,样样都会让我累死了。我只会游泳,别的学不了,我受不了这个罪,鸭子妈妈说我们祖祖辈辈都是水里的,说孩子我们转学吧。第二个退学的是兔子,他说我只会跑,不会游泳。兔子不可能样样都会,兔子退学了,第三个是老鹰,他退学的原因他说我受不了这样蛮不讲理的教育让我上树,我一飞就上去了,老虎说不行标准的动作是爬上去,不能飞上去,我不能这样上树。三个月后所有的学生都退学了。有一个记者问他,当了三个月的校长有什么感受。老虎百感交集他说:校长这个活不是人干的活。老虎办学最终以不成功而终。老虎的教育方式,追求完美,但并没有顾及小动物们的个体差异,鸭子地上不行,要逼着鸭子补短,兔子水里不成要逼着兔子水里游泳,应了那句老话:哪壶不开提那壶。

因此,我还要说,木桶理论在今天看来有些不合时宜。因为他的前提就是值得商榷。木桶理论的大前提是为了装水或者酒或者其他饮料,这就暗示人的价值就都是一样整齐划一。其实现实生活中远非如此,除非,人都变成工厂流水线上的产品一样,一个模子浇铸出来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而是一个工具。这与我们的教育的目的是背道而驰的。肖川先生指出,所谓素质教育就是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和谐发展、有特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正如《学记》里所提倡的“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可是我们的学校怎样面对学生的“多元智力”?我们的教师又对学生的“多元智力”采取了怎样的措施?那种追求人的灵魂的、长期的、重视过程的教育本质,越来越变得急功近利、只要结果不要过程了!一味地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了分数的发展,老师、学生、家长都在拼命!哪里管得上学生的强势智力?弱势智力?不管白猫、黑猫,只要能考出好的成绩便是好猫!环视周边的教育,普遍地在用一种简单的理念和粗犷的方法对待“日新月异”的学生!无怪乎,教育界评论:现在的孩子真的很难教!试想我们教给孩子什么了?我们真真切切地关注过他们的内心世界?孩子们,他们学得幸福吗?高兴吗?当下课铃声敲响的时候,他们能感到欲罢不能吗?教育的“俱进”,在市场经济改革的浪潮中,显那样的不“与时”呀!如果让我们的孩子有权利对学校教育的进行选择,我真的不敢想像,还会有多少孩子,他们心甘情愿地继续进行现在这样的教育?孩子们真的很累!残忍的应试教育要求孩子:强势智力要发展,弱势智力也要和强势智力一样地发展。求的是要鸭子既能充当水中的游泳健将,还要成为岸上的长跑能手!这里还隐含了这样的潜台词,那就是认为每个学生都是一样高,然后是每个学生在同等条件下的发展和成长也是一样的。此话更是站不住脚。倘若有一个学生出类拔萃,他学生是否也要与他齐头并进呢?倘若一个学生先天有某种缺憾,是不是要其他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731e216af45b307e8719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