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计划授课教案 教师: 课 时 授 课 计 划 授课日期 授课节次 授课班级 课题: 第三课 人生的境界 教学目的 1.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大意。 2.认真理解文中语句的含义,并深入探究。 3.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讨论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人生境界 教学难点:四种境界的认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探究语句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材 教案 教参 教学方法 品读法。 Ⅰ、课堂组织: 5 分钟 Ⅱ、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5 分钟 复习提问:《善良》一文中作者赋予善良了哪些新的内涵? 导入:在生活中,面对一些人或事,我们经常会发表意见,或是感慨万分,或是啧啧称赞,或是义愤填膺,等等。我们发现,甚至对同一件事,人们的处事态度也会有很大分别。为什么呢?我们常常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的素质真的是有高有低。殊不知,这里的素质高低就是人生境界的高低。什么是人生境界,是什么造成人生境界的高低,我们该如何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呢?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的教诲吧。 Ⅲ、讲授新课: 70 分钟 一、作者简介: 冯友兰(1895-1990),哲学家、哲学史家。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中州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哲学教授。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47年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30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肯定了传统儒家的价值。40年代写《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以程朱理学结合新实在论,构建其“新理学”体系。建国后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等,论著编为《三松堂全集》。 教 学 过 程 第 1 页 共 3 页 课时计划授课教案 教师: 课 时 授 课 计 划 二、阅读文章,理清思路。 (一)划分课文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阐述人生四种不同的境界。 第一层(第1自然段):概述由于每个人的觉解程度不同而形成从低到高四个不同等级的人生境界。 第二层(第1—5自然段):分别阐述什么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第三层(第6自然段):综合评价人的四种境界。 第二部分(第7~10自然段):照应第1自然段。 第一层(第7、8自然段):,指出哲学的任务是帮助人们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特别是达到天地境界。 第二层(第9、10自然段):中外哲学家对于如何到达天地境界的不同阐述 三、研习课文。 1.作者所说的人生境界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用自己的话说说四种境界的内涵。 教 学 过 程 解答:作者所说的人生境界是根据人们对人生意义的觉解程度来划分的。 自然境界,是一种蒙昧状态,不知道或者不大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有什么意义。 功利境界,心胸狭隘,他做事只知道对自己的功利意义。 道德境界,明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为社会的利益做事,事事讲道德,事事都有道德意义。 天地境界,心目中有宇宙的整体,他为宇宙的利益做事,他是自觉的天民,是圣人,他与宇宙同一。 2.作者认为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这种任务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解答:这种任务的具体内容,就是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哲学要使人觉解道德原理,从而达到道德境界。哲学要使人了解宇宙,从而达到天地境界。 3.作者认为,人怎样才能达到“天地境界”? 解答:通过哲学,获得对宇宙的某些了解。 (提示:“道德境界”是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觉解,“天地境界”是对个人与宇宙的关系的觉解。作者认为“天地境界”是高于“道德境界”的,是体现为超道德价值的。) 4.“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禅宗有人说,“觉”字乃万妙之源。由觉产生的意义,构成了他的最高的人生境界。”作者所说的“觉解”是什么意思?禅宗所说的“觉”有什么特定的含义? 解答:“觉解”是觉悟了解的意思。禅宗所说的“觉”,有其特定的含义,就是觉解到宇宙,觉解到天地,觉解到出世之途。 第 2 页 共 3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987f14501f69e31433294b1.html